無手機歲月
太皮
在社交網站上看到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澳門街道和建築的舊照片,有點驚訝地發現當中某些陪伴我成長的風景竟十分陌生,明明以前每天都路過,卻何以遺忘若此?也許,景物消失的年月太久,記憶已滄海桑田被新風景取代,要不是還有圖像來刺激塵封的數據,怕且再喚不起實在的印象吧!
有圖有真相還好,某些只有在特定年代做特定事情時才會產生的感覺、感受,卻難再輕易泛起漣漪,例如打固網電話時的種種心情。當然,現在固網電話仍然在服役,但重要性已大幅倒退,不能同日而語了。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木屋區,雖已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然而木屋區一般人家裡還是沒電話的,只有屋主那裡有,偶爾到他們家去,看到人打電話,會緊張得倒吸一口涼氣。後來上樓,也安裝了電話,開始感受種種由電話帶來的生活體驗:守在電話旁等來電、煲電話粥、玩電話惡作劇,以及與家人爭用電話……
那年代,只有固網電話可用,在街外想打電話,便要到公共電話亭入銀仔,有時還要排隊;那年代,最便宜月費的傳呼機服務每次只可打三個字,包括近乎廢話的“請來電”,還要找電話覆機;那年代,情侶通話時,還會被八卦者用分機偷聽呢!——雖然“大哥大”已出現,但不是十分普及。
那時打出電話後,往往不能直接找到目標人物。打到同學家,接聽的可能是同學的阿媽或阿妹,你從而知道了朋友的家庭狀況;打到女友家,“喂”一聲的是她弟弟,人緣好的話,對方會透露有否其他男子打過電話來。對於外向的人,這種旁敲側擊式的人際交往大概沒特別作用,但對於內向的人如我,卻有一定的幫助。現在手機通訊變得十分直接,無形中縮窄了人際交往。
見到舊風景照,人們一般會讚嘆舊時美好,想回到過去,但某些生活方式,大概只會懷念而不會想“回去”吧,例如沒有手機的年代。有條外國短片,講一家人入住酒店時,小女兒驚訝地發現竟然有固網電話這種物事。估計將來,固網電話大概就像今天的傳真機,只有辦公場所才能看到了。(原載《澳門日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