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的热闹事,学术界独占风头,大陆作家刘心武开讲《红搂梦》引出导火线,整个红学界都纷纷卷进了口水战。
《红楼梦》是独中高三指定的课外读物,犹记得,我当时读的是三册一套的线装书,大陆出版品,纸张澄黄且薄得要命,书还未及翻阅,一触碰就感觉里头的林黛玉在哭泣,红颜薄命。那年我们全班正“紧锣密鼓”准备即将来临的独中统考(毕业考若考坏,还可以靠统考咸鱼翻身),大家无不兢兢战战地倒数黑板上的天数,等着重大考试的迎头痛击。而真正有在准备的可能寥寥可数,有些人,包括我在内,其实都在穷紧张,恨不得这个“末日”赶快降临,考好考坏不在乎,心里想考试一过书本一丢,才能放心去度假。属于A段班的我,对于毕业信心满满,统考就靠运气,几个A几个B对我来讲只是决定了到新加坡电子厂找工作是配给你操作员抑或技术员,并无带来怎样的光荣与成就感。的确,我们已经厌倦考试,厌倦它带来的死板和后来要凭着这张成绩单看人家嘴脸讨生活的莫名无奈。却未料着日后升大学时,统考成绩左右了一切,可以说,统考改变了我的人生!
念理科充满逻辑性思想的我们,当然把《红楼梦》束之高阁,虽然我一度努力想进入“红梦”,但清醒如我不断告诉自己还是多做几题物理比较实际。统考不考《红楼梦》,但是一定会考红外线的波长与能量,以及从十楼往下掉的冲力和终极速度,至于“梦”最好少做。最后,华文老师不得已拿出必杀技,不做“红报告”就等着拿“红字”,以为可以吓倒我们乖乖就范。谁知道,我们扛起“小红卫兵”的十二分精神,在教室开会决议要批斗她,管她和训导主任是什么关系,我们当下觉得这个旧传统阻碍了我们当前的利益,剥夺我们准备统考的时间。小红卫兵们开了两次会议,一次是在化学导师(领导?)的见证下进行,化学“领导”让我们不要冲动,毕竟老资历、执意要我们做“红报告”的她也是一位挺不错、献身给党(独中)的华文“领导”——是一位“好同志”。
结果双方各让一步,华文“领导”降低其标准,特许我们抄一份红学大抄,活页纸上写满1、2、3、4……的重点,不外乎林黛玉哪天在哪里和薛宝钗见了面说过什么,又或者,哪个丫环做错事被怎么处罚。诸如此类的问题,竟然出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曹雪芹地府知晓,准拊胸多用些时间整理出每章要点,放在章节后面,名曰“红八点”,再写一篇五百字内故事大纲放在篇首,才放心躺回棺木里,免得后世不才如我辈对着大部头喋喋咒骂。
因此,当大陆学界因为《红楼梦》里的秦可卿到底是不是无名公主而吵得沸沸扬扬,我这个外行人理科生只好杵在一旁嗑瓜子看热闹。刚好那段时间电视台正播映《水浒传》,我的注意力遂转到了梁山泊与潘金莲的红唇上。平平是四大名著,怎么就没有“水学”、“西学”、“三国学”,而让“红学”独大(莫非沾了赤色共产的便宜)?
不识红学,照样走红
谁说不读《红楼梦》当不成作家?俺老孙便只读了《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如今大抵也忘却了内容——老孙和老妖斗了多少回合,翻过几个筋斗——幸得电视台不时播映名著连续剧,虽然仍有几分枯燥不若现代武打影片如《卧虎藏龙》或科幻怪兽片如《金刚》精彩、刺激、场面浩大,倒也帮助我这个缺乏国学修养东一句村上春树西一句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作家“补习”了一些重要情节,日后方有说故事的材料。
没能从这些古典白话小说学习到小说技巧,倒是鹦鹉学舌地来凑古典文学批评的热闹,用后现代的思维观看《水浒传》——经济学家的观点:梁山上这些“英雄”每日所为除了杀人放火抢东西便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用句时新的话来讲就是只搞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而不搞“生产力”的革新。女性主义者的观点:四大名著中,在妇女观念上最庸俗、最保守又最可怕的,莫过于《水浒传》。又,环保主义者的观点: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李逵为给母亲报仇一气之下杀了四条大虫(老虎)就越了轨……
同样的,出现在《西游记》里的妖精、神仙和人类,描写如此生动,连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手里拿的,皆形容得钜细靡遗。不止让后来拍摄恐怖片、科幻片——甚至爱情片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的人有了题材借镜;更让电玩公司免去设计游戏主角与故事背景的功夫,《三国志》连线游戏便是成功的例子。如今,只《红楼梦》还关在自己的香闺,陪一群所谓红学专家没日没夜地玩家家酒。也有者言《红楼梦》乃当时集诗词、宗教、戏曲、服饰、哲学、艺术、饮食于一炉的集大成,全书文备众体且“机关用尽”,无人能完全参透,更别说翻译成外国文字。但是,英国作家珍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又再拍摄成电影,数百载不衰的英式舞会、伊莉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恋,仍是现代痴男痴女对浪漫爱情的想象原动力。反观《红楼梦》,纵使贵为经典中之经典、前卫中的前卫,书中对林黛玉乃至大观园内所有女性的遭遇,无一完满幸福,无一能叫现代女性得到宽慰与鼓励。这样“负面”的教材,只有喂给父系中大男人的红学专家,剖析女人,剖析社会,东拉西扯,正合他们的胃,成了他们的铁饭碗。
红字警戒
合该斩断与《红楼梦》有关的东西,把这个陈年旧梦弃之如帚。料想从此无颜色,结果饮食也讲《红楼梦》,官场也讲《红楼梦》,男女关系更要讲《红楼梦》。就算刻意独善自身,与“红”避之而唯恐不及,仍会在生活中与它不期而遇。例如,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灯,亲朋结婚收到“红”色炸弹,太太月事来潮见“红”,用眼过度得了“红”眼症,批改作业的“红”笔已用完,昨天打麻将输了两张“红”老虎(马币十元)……
于是,一旦“红”与“红学”挂钩,便觉反感。一个是色彩学中的鲜艳血红,另一个是清朝的白话小说,八竿子敲不着边,两码子事。怪只怪学术界不争气,学问越做越“普及”,普及到任一读者都可以把“红学”当作“学红”一般事来讲:不就是一个男孩和一群女人、女孩的逢场做戏。
相比之下,其它颜色就逊色许多,没有“蓝学”、“紫学”、“白学”、“绿学”。我看,只有“黄”和“黑”可以在今天与“红”抗衡了。然而黄黑两道偏偏又背了臭名,一个由黄袍加身的崇高降格至淫贱好色,一个却杀人放火贩卖毒粉。独有红,不管世界发生多少争战流血伤亡,每到新春过年,大家无不高挂大红灯笼红纸挥春迎新岁。套句台湾综艺界本土天王吴宗宪的口头禅:曹雪芹啊,你最近又要“走红”啰!呵呵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