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02 12:16:05| 人氣6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碩士畢業論文(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主義說

a. 類首說

孫雍長《轉注論》提出「首」是指「類首」,然而這「類首」並不只限於《說文》的部首。孫氏解釋「建類一首」,

所謂「建類一首」,就是建立事類的觀念,確定事物的類屬範疇;所謂「一首」,就是明確事類的主體,確立一個標志事類範疇的類首字和類首符號。「建類」之「類」即是事物之類,也就是語詞所指的意義內容方面的事類範疇;「一首」之「首」即是事類的統首,體現為文字,就是標志意義範疇的類首字或類首符號,我們把它簡稱為「類首」。

「首」是用以表示字的類屬,孫氏把它稱為「類首」。如%和禧是「喜」的轉注字,在「喜」字加上「心」,是為了表示「喜」是一種內心活動的特徵;而在「喜」字加上「示」,則是為了強調吉慶之喜,「心」和「示」就是「類首」。

至於「同意相受」,孫氏認為「意」是旨趣、大意的意思,所謂「同意」,是指轉注原體字「與類首所代表的事類範疇旨趣一致,大意相合」。「相受」有授和受的意義,「轉注原體字」與「類首」互相授受,「轉注原體字」被授附於「類首」,而「類首」收受「轉注原體字」,兩者相結合。如上述%和禧,「喜」是「轉注原體字」,而「心」和「示」則是類首。

孫氏認為轉注字的產生,是為了補救引申及假借字過多的缺點。某字引申或假借為其他意義,為了分別原意和引申、假借意義,於是在引申或假借字些加上「類首」,形成了轉注字,而那些被加上類首的假借字和引申字就是「轉注字」。如「解」本作解開之意,後引申為鬆懈之意,於是在「解」字加上「心」為類首,以表鬆懈的意思,而那個表鬆懈之意的「解」就是「轉注原體字」。

戚桂宴也把「建類一首」的「類」解釋為事類,他提出根據《說文》:「類,種類相似,唯犬為甚」,「類」該指事類,而「建類」則指不同的字形表示相類的事物。「首」,戚氏說「首」之意為頭、本的意思,許慎轉注定義的「首」是指最本始是同一事物。那麼「建類一首」的意義,即是「不同的字形所表示的那些相類的事物,原是同一個事物」。如虫和蝮,雖然字形不同,但它們都是表示同一事物,《說文》,「虫,一名蝮」、「蝮,虫也」,這就是「建類一首」的意義。而「同意相受」則是「文意相受,左右相轉」的意思,二字的意義互為注釋。

意義說

陳夢麟在〈論轉注〉一文中,提出「建類一首」是指轉注字共同使用一個義符。而「同意相受」是指由同一個字孳生出來的一組字,在意義上是相近或相同。陳氏又補充說「由轉注法制造的字,主要意義在義符,盡管這些字讀音各異,但可以用其中一個來注解另一個,或者用它們共同的義符來注解一組字」。依據轉注產生的字,它們有相同的「義符」,而且意義接近,甚至相同。如端、竦、%和%,以「立」為義符,雖然它們表示了和種站立的姿勢和神態,但它們主要的意義均來自「立」。

三. 諸家轉注說述略───例子「考」與「老」的關係

聲音關係

a. 音變關係

孫中運提出許慎闡釋轉注所舉的例字,與其他「五書」是不同的,應把考和老看作一個例字。孫氏提出「考」是轉注字,而「老」是會意字,是分化轉注字「考」的原字。孫氏進而提出老字本讀lao,後來因為音變,原來的讀音變為kao,於是另製新字以表達新的讀音,由「老」字分化出「考」字。老字省略,加注聲「%」,成為「考」字,而老則成為考的義旁部首,老考的意義相同。

還有其他學者認為老字音變而生老。邱德修引用了向夏的話:

「老」之與「考」字以「老」字為義符,在這對轉注字中,「老」必為先造之字。因受時間和空間因素的影響,某地區唸「老」字的語音發生變化,為了符合實際的語音,就加注音符「%」另造一「考」字,「老」和「考」就是一對轉注字,也是絕對的同義詞,只是稍變其形和音罷了。

許長安在《漢語文字學》中,指出「老」字是象形字,後來因為古今音變,再加注聲符「%」字而成為「考」字。鄭廷植也認同因為音轉「老」字加注聲符成為「考」字。而許錟輝引用了魯實先的說法,提出先做「老」字,後來因為音轉,在老字上加添聲符「%」而成「考」。

方言關係

陳遠止認為轉注字的產生,是因為方言不同。陳氏指出「老」和「考」是一組轉注字,它們既是同意,又是同部首,只是聲符不同而已。陳氏又指出老和考是「構形上都是採用『部首』而改換『聲符』來表示不同的方言讀音」老和考的意義相同,但某地讀「考」,為了反映「考」字的讀音,於是在共同語「老」字上加上聲符「%」,成為「考」字。

鄭慧生則提出考是老的類屬字,老是考的部首,考和老在字形上有類屬與部首的關係。在意義上,考老二字互為訓釋,字義是完全相同的。鄭氏並提出考字的產生過程。由於方言不同,「老」字在某地讀作「考」,於是另造一字以表示這個方言讀音。首先是先以老字作為字的意義,再加上聲符「%」,以代表「考」字的讀音,於是形成了「考」這個字。鄭氏也認為先有「老」後有「考」,「考」字的意義是來自「老」。

c. 假借說

除上述的說法,有學者以假借之說來闡釋考和老的關係。孫雍長指「考」字前書是「%」字,%字假借為考的意思,為了讓字形與字意結合,於是便把「%」字授受到「老」字上,成為「考」字。孫氏指出「%」是轉注原體字,「老」是類首,「老」與「%」互相授受,產生了轉注字「考」。

顧正也提出相類的說法,他提出「%」是指事字,《說文》:「氣欲舒出,上礙於一。」後來「%」字假借為老意,為了便於區別,加注義類代表字──老,讓%字容受於老,成為「考」。

形、音、義關係

吳璵認為老和考字有形、音、義的關係。吳氏提出「此猶《說文》云:考、老也;老,考也,同為第三部,都具備形、音、義三個條件,純係自然形成」。吳氏認為考和老具備形通、音近、義同的關係。

楊靜剛也認為考和老有「形同、音同或近、義同」的關係。楊氏指出考以老為部首,是形同;而老字的上古音為law,考字的上古音為kaw,兩者的音近;考和老可以互訓,這是義同。

形、義關係

吳辛丑提出考和老同屬於一個部首,而考是從老得義。吳氏進一步提出「而實際上『考』、『老』之所以能成為轉注字,關鍵在於它們共用了偏旁『老』,確切說是『考』字用了省形的『老』字作偏旁」。吳氏又指出在《說文敘》中,許慎說「考,老是也」,先說「考」後才說「老」是為了說明「考」的形和義都是根據「老」而來,「考」是「老」的轉注字。

同源關係

劉有辛、方有國《漢字發展史綱要》提出考和老有同源的關係。老和考的意義相同,「意義可以轉相注釋,『老』字下說:『考也』。『考』字下說:『老也。』」劉氏和方氏認為考、老二字當屬於同源,後來因為聲母的變化,再分化成為兩個字而已。

小結

對於許慎轉注的定義,近年學者各有不同的說法。綜合了各種的說法,主要有部首偏旁說、主音說、類首意義說三大類。

根據《說文序》:「其建首也,立一為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里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窮萬原。畢終於亥,知化窮冥。」《說文》以部首來統屬粗同的字,〈序〉中的「首」當指部首無疑。由此可知許慎轉注的定義,可作部首解釋。另外,許氏以「考」和「老」作為轉注的例子,二字均以「老」為部首,是同部字。通過許慎所舉的例子,足證「建類一首」的「首」應解作部首,而轉注字必須為同部首的字。

在《說文》中,相同部首的字往往都是同類屬的,如「%」部的字都與植物有關。而考和老二字,考既隸屬於老部,而且它們的意義相通,它們是同一個類屬的。所以「建類一首」的意思是以相同的部首建立類屬。

至於「同意相受」則是要求字的意義必須相同。段玉裁指《說文》是一部「形書」,它是就形以說音義的,許氏往往通過字形以解釋字意。因此「同意相受」,當指在字形結構上反映出來的意義是相同的,而隸屬字接受了部首字的意義。從「同意相受」的「相」也可知道轉注所涉及的不單是一個字,而是兩個或以上一組同部首同意義的字。

提倡部首說的學者,大多認為「首」是指部首,然而亦有學者提出「首」所包涵的意義不只是部首,也指共用相同的偏旁。吳辛丑以美、義和%為例子,認為它們雖然隸屬於不同的部首,但它們共用了「羊」這個偏旁。梁東漢在〈再論轉注〉中,統計了《說文》中意義相同互訓的字,發現相同部首的字佔了三份之二。梁氏指出那些不同部首的字,有些是許慎錯誤入部。吳氏所舉的例子,正好是許氏錯誤入部的情況。其實美、義和%的意義,是從羊而來的,應當隸屬於羊部之下,因此吳氏所言的值得商榷,根據許慎的定義,轉注首個條件是同部首。

至於吳辛丑認為「同意相受」是指「造字意圖相同」,這與《說文》以形釋義的精神是相同的。既然是同部字,在意義上必定有一脈相承的關係,意義是相關的,甚至是相同。

吳璵、鄭慧生、詹鄞鑫和陳遠止認為轉注有聲音上的關係。早於清朝章太炎《國故論衡•轉注假借》中,曾提出「首」為語根之意,轉注字在聲音上有雙聲、疊韻的關係。許氏所舉的例子考和老的上古音相近,老和考不但有疊韻的關係,還有複輔音的關係。由此可以知道,轉注字不但有相同的部首,意義也相郊,而且有聲音關係。然而詹鄞鑫認為轉注字的部首有表意和表聲的作用,有不善之處。根據許慎所舉的例子「考」,部首「老」有表意的作用,卻沒有表聲的功能,所以轉注字的部首並沒有表聲的作用。

孫雍長闡釋「首」為類首,他認為「首」的作用是標示類屬,在轉注原體字上加上類首便成為轉注字。孫氏這個說法,與《說文》轉注的定義並不符合。「一首」的意義是相同的部首,若根據孫氏所言的轉注字,它們的部首並不相同的,如由喜轉注而生的禧和%,分別從示部和心部,根本不是「一首」,所以孫氏的說法不對。

戚桂宴闡釋「首」的意義為最本始的事物,而「建類一首」的「類」就是事物之類的意思。戚氏強調只要表示相類的意義就是轉注字,如虫和蝮。戚氏的說法也不符合許慎轉注的定義,他重視字意之間的關係,忽視了字形,這與《說文》重視字形的精神不同。

最後是意義說,陳夢麟認為轉注字有相同的義符而且意義接近。陳氏列舉了端、%等字為例,他所謂的義符實與部首無異,不過他著重的是「部首」的功用,有表達字意的作用。

許慎解說轉注以考和老為例子,但許氏對此其沒有詳細的解說,所以學者對於考和老的關係,各有不同的揣測,形成不同的說法。

近年不少學者認為「考」和「老」有聲音的關係,因為聲音的轉變或方言的不同,於是在「老」字上加注聲符「%」以表示新的聲音。而主張這個說法的有孫中運、許長安、邱德修、鄭慧生和陳遠止。

考的上古音為%%(溪幽),而老的上古音的%%(來幽),兩字有複輔音和疊韻的關係,在聲音上它們是有聯係的,這是不容懷疑的。另外,許慎分析「考」的字形「從老省%聲」,是在「老」的基礎上再加聲符「%」。我們根據許氏的說法,可以知道先有「老」後有「考」,而且兩字在聲音上有這樣緊密的聯係,「老」字音變,以「%」為聲符,「老」加「%」而成「考」也不足為奇。

孫雍長和顧正以「假借」來解釋轉注。孫氏認為「%」假借為考意,為了便於區別,於是加上「老」成為「考」。而顧氏也指出「%」假借成為老的意思,後來加注「老」成「考」。金文「%」通「父考」的「考」,古人把「%」假借為老的意思,《同簋》:「用乍(作)朕文%(考)%中(仲)%寶簋。」由此可證孫氏和顧氏所言無誤,假借字太多易造成混亂,於是加上類首以標示類屬,因此「%」而成「考」。

把考和老的關係說得最詳細的,要算是吳璵、劉有辛和方有國,吳氏認為考和老有形、音、義的關係,而劉氏和方氏則直接指出考和老有同源的關係。王力對同源字的解釋「凡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同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雖然在《同源字典》中並沒有把考和老視為同源字,但根據王力的定義,考和老實為同源字。轉注字是否等於同源字?然而就許慎的定義來說,他並不以聲音來闡釋轉注,所以許氏不認為轉注就是同源字。

綜合以上各說,轉注字的首要條件必須為同部,而且意義相近或相同,還有在聲音上有所聯係。考和老的關係,本文認為因為老字發生音變,於是假借了「%」以代表新字的讀音,為了易於分別本意的「%」和假借作新讀音的「%」,於是在「%」字上標注「老」而成「考」。通過考和老的關係,可以知道轉注是顯示一字衍生一字的關係。

台長: 藍塚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6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