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月了,終於努力與否有了個初步的結果。
三個差不多時間進公司的特別助理,原本就已經被設定目標,在經歷熟悉環境、上課、上課、上課、專案、專案、專案,與應有的部門進行工作上的溝通,再來就是全公司的人際關係建立,最後會決定放到哪裡。
昨天下午的人評會,還是將這三顆棋子進行重分配。
負責金流的國立財金碩士廢料,在搞不定財務會計部,更對現在的系統狀況無法給出更好的建議與意見,再加上白目依舊,於是轉了個彎,到經企部下的經析處當他個人秀的小主管,做他的數字遊戲去,反正老總要的數字他做得出來就好,經析處從成立以來從未有人待過,老總對他沒太多期待。
至於差我一個週末進來的美國三流大學都稱不上的MBA廢料,在把系統對應部門都得罪光,提不出一絲建樹,被動又卸責,光出一張嘴沒真本事,連他該有的系統分析都沒能做出來,幾個該改善的系統一個也無法完成,還延遲了最重要的財會系統改善的時程,也把責任推給供應商,見到長官招呼也不打,於是被稱為眼睛長在頭頂上。上班不跟人交往與交談,下班鐘一敲連再見也不說的就衝出辦公室大門。最後只能在企業入口網站討論區裡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當成績效,代表他有做事,不然就MSN聊不停天。公司有些怪,對於績效不好的人不會當面讓他離開,會用看似不引糾紛的方式,比如調他去業務單位跑業務兼專案,他接受就試試,不接受你可選擇主動離開。最差也不過調去現場守大門。
半年多來,私立大學畢業的我花最多的時間在公事上,花最多時間在人際建立上,花最大努力在與對應部門溝通。有同事戲稱我為會長,經營會提報次數最多的人,可以當經營會的會長了。有長官說當他下班回家吃完飯打個盹起來撥電話給我問事情,我還在辦公室裡努力。我最敢打破舊規,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公司績效,我最負責,該在一定進度完成的專案,一個也沒延遲,甚至連延宕了三、四年的薪資結構,就算是副總也得說能力不足,在這六個多月內已接近完成。辦了一次公司成立十八年來從沒辦過了二天一日現場主管旅遊;改革了新的績效考核表,雖然因對公司的熟悉度不足,引來一些牛鬼蛇神的反彈,但老總支持改變。低調、和諧、不居功、不誇耀。
人評會給了個我公平的對待,讓我歸建人資部,帶領四個總公司和十四個事業部與分公司的人資人員,一齊為公司的人力資源工作努力。側面知道人評會有成員對我接下來的任務有意見,可那個X資深,剛好是老總的死對頭,早已打退堂鼓,明年將接新的合資子公司,我對它客客氣氣,只因為我不是他的班底,而是總經裡找進來的人,為反對而反對,你還是去屎坑裡當你的砲灰大老粗總經理吧。
一個成為部主管,主管加給是五位數;一個事處主管,主管加給才三張小朋友;一個被降職成高專,不當業務就走人。
七個月前,三個人同樣被期待、同樣被用放大鏡檢視、同樣上課、同樣被賦予專案進行、同樣的薪資。
七個月後,有了不同的結果。我不敢預言是否勝負以分,因為後面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做的努力還很多。
毛帥對我愈來愈晚回家已經發出黃單警告,工作和生活要取得平衡,真的很難。
努力?還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看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