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陽光下的每次位移,總是汗流浹背,總是心浮氣燥
此際,有強烈冷氣放送的室內展場成了最適合俗人停留之所在
有的展是逛網時找到的訊息,有的是早該靜心一逛的雅地
有的是經常想去晃悠之處,有的則是走著走著意外撿到的寶
回頭一望,發現二老近期的假日幾乎是用逛展串起來的
瞬間沾染了這些藝文氣息,真怕俗氣的二老要誤以為自己是文雅人士了
呵~~
8/11,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C棟,張良一「站在田中央」攝影展
農人辛勤在田間耕作,經濟開發卻使農田快速消失,也迫使農民走上街頭
張良一捕捉了農人們的溫厚與志氣,同時也洩露了台灣農地的無語與不安
從小,我的腦海就藏著祖父與爸爸在田間揮汗耕作的畫面,真實而深刻
來自傳統農家,細胞裡必存在對土地與農人們的愛惜之情,所謂不離不棄
這個展,無論如何要專程走一趟,為農人群像,更為祖父與爸爸的辛苦畫面
整個展場飄散著稻草香,星期六的中午,偌大的展場空無一人,超涼爽...
8/12,台中國美館,101年全國美術展
趁著與Sandy早餐約會之便,再次拜訪國美館,因為好喜歡國美館的寬大
此時正好是2012全國美術展,不知會否剛好是「文化部」成軍後的首展
老的很讚賞油畫類的銅牌「房間」,說是畫者以光線明暗來分層次,夠高段
我覺得雕塑類銀牌「搖籃.墳墓」很震撼,一物二意象,心思該有多深沉
二人還都對攝影類銅牌獎「牧」有相同想法,就是尺寸再放大將更具力量
每一類的前三名都有創作者的意念介紹,邊看邊猜邊頓悟,創作真得靠天份
免費的國美館,場地大又舒服,有多樣動態節目,還有古典玫瑰園可裝優雅...
8/19,三峽歷史文物館,峽林畫會年度美展
頂著炙熱的太陽造訪三峽,不是為了老街,而是為了祖師廟與李梅樹紀念館
才停好車,卻先經過歷史文物館,貪圖著冷氣的清涼,決定入內涼夠了再走
就那麼巧,文物館裡不只有三峽歷史文物可看,峽林畫會也剛好在此辦畫展
逛著逛著看到牆上的一篇剪報「陳前民此刻才覺得自己不愧是陳澄波的兒子」
報導照片中的陳前民先生長得真像招呼二老逛展的一逕微笑著的那位老先生
老的去確認,果然是,峽林畫會隸屬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陳前民先生任職董事
感覺很奇妙,好似歷史中的名人突然出現在眼前,雖是第二代,仍充滿故事
陳前民老先生有著名人第二代常見的矛頓,想走父親之路又承載無法超越的苦
另外,陳前民先生身上更有畫筆之外的壓抑,作為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的一種悲
陳澄波在民國36年死於二二八事件,一代畫家,卻落得在嘉義火車站槍斃示眾
二老對於歷史沒多聊,一來萍水相逢不好多探,二來畫展呈現的是新時代的意象
僅以合照作為此番相識之見證吧,離去前,陳老先生提醒二老記得email合照給他
8/19,三峽李梅樹紀念館,李梅樹畫展
多次進出三峽,就是不曾到李梅樹紀念館好好停留一回,這一日誓言要走一趟
在文物館時見到李梅樹督造清水祖師廟36年的相關報導,他多次熱血地說:
「我們在做的事,是要向千年後的子孫交待」、「作品得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為了這些熱血的精神喊話,二老先到清水祖師廟細品了石壁、石柱、石雕、石畫
才步入李梅樹紀念館,工作人員就導引先看影片,是李梅樹的生平與作品介紹
影片看完,工作人員隨即口說導覽,早期是西洋畫風臨摹、後期是身邊人物寫實
邊緩步前進,二老邊想起同時期的李石樵,李石樵作品多樣化,李梅樹側重人物
有趣的是,多幅畫作旁擺著畫中物的實體,李梅樹習於讓家中物入畫,物品都還在
好神奇的感覺,壁上的畫明明是50年前的作品,畫裡的一缸一碗卻同步在眼前現形
來到掛在牆上的一篇報導,有關李梅樹紀念館由三個兒子苦撐的新聞,怕後繼無人
細看三個兒子的照片,老二李景光先生不正是此刻為二老導覽解說的斯文老先生
老的前去出言確認,果然就是,老二李景光先生是紀念館的館長,老大任董事長
李景光先生問二老打何處來,二老回答是新竹,李老先生於是提起李澤藩紀念館
李老先生又幽默地補說雖同姓李,李澤藩的孩子個個是博士,自家倒沒出個博士
這又是名人的第二代要面對的疑惑吧,以為身為名人之子自當也要功名兼備才成
既然聊開了,彼此就順著談得深了,從清水祖師廟整建工程到何謂家鄉的味道
李老先生感慨當年父親因對藝術堅持所以工程拖延,此受到時人與後人的諸多批評
二老卻覺得清水祖師廟是因李梅樹等藝術家的作品才顯得氣質非凡且將流傳永久
李老先生又對於國民政府壓抑本土藝術家的成就很不以為然,說台灣才是真家鄉
對此,二老再不能更贊同了,血液裡對斯土斯民的強烈情感瞬間就被挑起並沸騰
說到愉快處,李老先生微笑著拿出已絕版的清水祖師廟介紹小冊,說要致贈二老
小冊裡有廟裡石柱與石壁所雕繪的120種台灣鳥類的介紹,一一以實體照片作對照
原來,清水祖師廟之為「東方藝術殿堂」的內涵在於其融合宗教、藝術、鳥類生態
二老真有開了眼界又上了一課更賺到無價之寶的竊喜之心,簡直是太美好的相遇
李老先生又勉勵二老,認識李梅樹之外,更該多認識同等優秀的其他台灣藝術家
這點毫無疑問,二老已牢記在心,決定回程要再繞到廟裡去巡禮其他畫家的作品
也因此,在二度巡禮時意外找到了小的在讀畫會時曾提過的畫家郭雪湖的作品
不知斯文有禮的李老先生是為人一向熱情?還是因難得有知音上門特別開心?
在二老將告別之際,李老先生又加送一張收藏版「白衣小姐」捷運紀念票給老的
老的說李老先生很期待更多有心的年輕人出力愛護台灣曾經與已經有的藝術資產
我卻覺得李家三兄弟對父親的懷念很深,但年歲已老,紀念館的未來不知何去何從

by the way,公司藝廊也正推出新的畫展,劉木林老師水彩、素描肖像小品展
這是超優的一個畫展,我好喜歡,忍不住發了mail給主辦的GA人員:
「想告訴你們,公司藝廊的質感一次比一次優雅高尚,很厲害ㄋㄟ~~
來去之間,有藝文創作相伴,才感覺上班時光不那麼世俗乏味,謝謝GA的好品味」
GA人兒立刻回覆:「原來真的有人在用心感受,又感動又榮幸,謝謝妳的鼓勵」
怎樣?想不想來我們公司吹冷氣看畫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