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04 23:09:46| 人氣6,15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交響樂團的樂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認識交響樂團的樂器
為使我的朋友們能在欣賞古典音樂的同時,很快認識交響樂團的樂器,特別在此收集一些資訊介紹給大家認識,當然下文不是我編寫的。

交響樂團的成員可分四大類: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

弦樂器(STRINGS)

管弦樂中的弦樂器,包含所有演奏時用弓擦弦,因振動而發聲的樂器。音的高低是由左手手指在指板上按弦而產生,為使音色或共鳴良好以及配合各部份的不同性能必須選用不同的木材,弦樂組是管弦樂四大類中規模最大的演奏時,也經常擔當樂曲中最主要的部分。

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VIOLONCELLO)
低音大提琴(BASS)

木管樂器(WOODWINDS)

木材製成之管狀吹奏樂器,謂之木管樂器,簡稱木管。今日管弦樂團所用之木管樂器可分三類:(一)無簧(長笛、短笛)、(二)單簧(豎笛、薩克斯管)、(三)雙簧(雙簧管、低音管)。
長笛(FLUTE)
單簧管(CLARINET)
雙簧管(OBOE)
低音管(BASSOON)

銅管樂器(BRASSES)

顧名思義乃是由銅金屬所製成的樂器。它們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是利用管子的長短及泛音的變化發出不同的音高,而且音量大小變化特別大。
小號(TRUMPET)
法國號(FRENCH HORN)
長號(TROMBONE)
低音號(TUBA)

打擊樂器(PERCUSSIONS)

打擊樂器是以敲打方式演奏發出聲響的樂器總稱,一般在管弦樂團中常使用的打擊樂器可分為有固定音高與無固定音高兩類:

有固定音高打擊樂器:

定音鼓(TIMPANI)
木琴(XYLOPHONE)與鐵琴(VIBRAPHONE)
管鐘(CHIME)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

大鼓(BASS DRUM)
小鼓(SNARE DRUM)
鈴鼓(TAMBOURINE)

現在我們就來詳細地認識交響樂團的樂器:
小提琴(VIOLIN)

小提琴是管弦樂的樂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小提琴能夠表現出非常完美的音質,不論是纖細的聲音或是光輝的聲音都能隨心所欲地發出,這種柔美輕巧的樂器,一直為許多作曲家所寵愛,小提琴由大約六十塊不同的木片組合而成,四根弦以五度的間隔,調律成G D A E的高度,G弦能發出最深沉的聲音,E弦能發出高而光輝的聲音。弓的形狀是由古代狩獵用的弓演變而成的,琴弓略為彎屈,通常以白色馬尾作為弓毛,以堅硬的松香塗在毛上,然
後和琴弦磨擦振動而發聲。
在管弦樂中,小提琴分成第一和第二兩部,各組都有自己應演奏的聲部(PART) ,不論是那一部的聲部,在管弦整體的音響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揮家的左側,而小提琴中最右前方的一位,就是首席演奏家,他常擔任指揮家的助理,同時負責演奏管弦樂曲中的小提琴獨奏的部份,並且也是小提琴組的首席。

中提琴(VIOLA)

中提琴是現代提琴中最早面世及被採用的,它的四條弦是C、G、D、A,較小提琴低五度,較大提琴高八度。除了本身的尺寸不定,直接影響了演奏的技術,音域又夾在大小提琴之間,而最致命的是由十七世紀開始,最重要及最普遍的室內樂合奏,乃是由兩把小提琴配一把大提琴的三重奏鳴曲,中提琴因無用武之地,漸漸的差不多被作曲家們完全遺忘了,偶爾被採用,也不過是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中提琴家並不存在,需要時只隨便找一個小提琴家來代替,由1700至1750年的半個世紀內甚至連製造家們也差不多完全停止了製造中提琴,中提琴在獨奏方面的活動,可以說是由二十世紀才開始的,事實上自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末並沒有真正的中提琴家中提琴手都是由小提琴手所兼職,最早的中提琴家,乃是十八世紀德國曼海姆的史塔密茲(Carl Stamitz 1745-1801) 。
在悠久的歲月間,中提琴只擔任強化管弦樂低音的任務,演奏內聲部的和聲,直到近代,才開始演奏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而且有時也擔任獨奏樂器,其略具鼻音感的音質,給人一種悲悽沉重的感覺,中提琴雖然缺少小提琴的溫軟音色,卻具有獨特的表情和相當豐富的音質。
低音大提琴(BASS)

低音大提琴為近代管弦樂中最大的弦樂器,演奏者須站立拉奏,音色莊重而低沉,在合奏中擔任低音部份,共四弦定音為E、 A 、D、 G,低音大提琴的最早製造者,據說是1670年左右的托第尼,至於它最初用入正規樂曲,則為葛路克的作品中發現,它所用的樂譜雖為低音譜表,但實音比原譜還要低八度。

長笛(FLUTE)

在十八世紀,橫笛被引進,其最有力的傳播者是普魯士的菲特烈二世國王,他將當時最傑出的作曲家召進宮廷,其中一人叫匡茲(John Joachim Quantz) ,他寫了一本有關橫笛的專論。長笛是由吹孔吹進氣體,管腔內的氣柱自由振動,不須供助任何簧片,使笛子發出一種柔和而非物質的音色,長笛引入交響樂團是在十七世紀,但開始的時候地位並不穩固,在十九世紀時,貝姆(Theobalk Bohn)對長笛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改造(1832)將其結構現代化,克服了一些演奏障礙,這些改變為金屬長笛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由於傳統習慣和使用方式,長笛仍屬於交響樂團中的木管樂器。

單簧管(Clarinet)

單簧片,圓筒形的木管樂器,1700年由登納(Johann Christian Denner)發明,當然單簧管早期也是由蘆笛逐漸演變而來。在他發明之後,管上小孔的位置及管鍵的數目都有所改變,到了1812年增加到十三鍵,從十八世紀中期,管弦樂團中就開始使用單簧管,至十八世末,便非常普遍了。

雙簧管(OBOE)
約在十五世紀出現了類似於現代雙簧管的樂器,法文根據它的形狀取名為 gros bois,在十八世紀菲里多(A.D.Philidor)和(J.Hotteterre)對雙簧管做了很大技術改良,到了十九世紀又經歷一次改良,貝姆(Theobald Bohm)為它配上一套複雜的鍵紐系統,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由特利伯特(Triebert)將之定形,以黃揚木、巴西枚瑰木或黑檀木製作,呈圓錐形,三個部份:上管、下管與喇叭口,在上端有兩片簧片直接插入管體。它的音域可達三個八度,其特點在於它的聲音有豐富的色彩,在圓滑奏中,顯現出一種富有特性的憂鬱,常被用來表現田園風光的氣氛。其家族還獵管、柔音管與英國管。

低音管(Bassoon)
單簧片圓錐管的管樂器,源於十六世紀。實際上它是一種長的雙簧管,因此變成二段,構成一束管子,德語稱Fagott,其吹奏法與雙簧管相似,但音色更低沉,當圓滑演奏時,效果尤為獨特,當演奏跳音時,此種演奏方法可產生極易導致喜劇色彩的效果,有時則用作持續低音。

小號(TRUMPET)
在銅管樂器中音域最高、音色最為明亮、聲音的穿透力最強,音域約有兩個半八度,音域並不寬,中音區音域最美好的它的號嘴最淺,形狀像花朵,因此非常難吹奏,在樂團中以C小號使用上最多。

長號(TROMBONE)
其次是降B調長號(TROMBONE)它是銅管樂器中唯一不靠按鍵,而用一伸縮管來回拉奏,所以又稱伸縮長號或伸縮號,它使用把位來拉出不同的長短距離,而後再靠氣控制演奏,它的音色較寬廣、也較莊嚴,像男聲中男高音的音色;長號的音域比小號低了八度音 約有三個八度的音域 高音吹奏時可發出像法國號極度透明華麗的音色,低音則容易產生像燒柴的撕裂聲,交響樂團中常加入低音長號(Bass Trombone) 增加低音的厚度

低音號(TUBA)
它是最低音的銅管樂器,體形也最大,樂團中有了低音號常常可使整體和聲更加飽滿、更加調和,其地位常被設定為伴奏,主奏的部份相當少;樂團中若缺少低音號,則顯現樂曲浮燥不安之感覺所以不可缺少;音域比小號低二個八度,其本身有三個八度的音域,特色在其較低的音域部份,就是因為它又大又低,若往超高音吹奏就好像有點不務正業了

定音鼓(TIMPANI)
它是樂團中較重要的打擊樂器之一,也是最早被使用於管弦樂團的打擊樂器,由半圓球體的鼓聲及鼓皮所構成 用特製的綿棒演奏,為了配合音樂的須要,它可經由特殊設計的旋紐或踏板調出樂曲中指定的音高;使用數量取決於樂曲,由二個至五個不等。

木琴(Xylophone)與鐵琴(Vibraphone)
木琴(Xylophone)與鐵琴(Vibraphone)這二種樂器是用不同長度的木片與金屬片共同組成的多音樂器,排列方式與鋼琴的鍵盤相同,每個音鍵的下方都有共鳴管,音域從三到五個八度不等,以纏線的藤棒演奏。鐵琴並附有踏板 以延長或止音。

台長: 牧笛
人氣(6,15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我在查期末考
這太爛了
都複製過來的
2007-01-11 13:01:53
牧笛
嗯~~確實是複製的啊
因為有些朋友常問一些樂器的名稱問題
所以~~我花點時間去收集資料,希望能讓我的朋友很快的得知資訊
呵呵~~我那有那麼利害寫這些東西吶
2007-01-12 04:34: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