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m/j/mjl239/content/20040830/13/1240818351.jpg)
昨天的Pro-Choice,只是牛刀小試,算是前菜而已。今天(星期日)由反戰團體發起的遊行,那才是重頭戲。
從星期六晚上的新聞報導,知道了反戰遊行的集合區域是包含Union Square在內,好幾個街道圍成的方形地段。遊行的路線,是由Union Square出發,從第七大道,往北走到RNC會場所在的Madison Suqare Garden,從旁邊的34街轉到第五大道,再往南走回Union Square。(註一)
我搭的PATH,正好在Union Square附近的14街有車站,下車後倒不必走太遠。由於晚起了,趕到那兒時,隊伍已經開始移動。
我先看到的,是抬棺大隊。
一台台假棺木,代表的是在伊拉克喪生的美國士兵,覆蓋著美國國旗,由義工們抬著。當紙上的數字變成了目視可見的實質象徵時,真的是會觸目驚心。
這,只是開始。
跟著隊伍移往第七大道,差點沒昏倒。平常車水馬龍的街道,滿滿地擠滿了人。是的,我用了三個“滿”字,但是那還是不足以形容那擦肩磨踵,每個人前胸貼後背的情形。
我只走了一個街道,這不過十公尺的距離,就花了快十分鐘。擁擠的人潮,加上悶熱的天氣,我有點透不過氣來。
我想這不行,於是左蹭右閃,穿過人牆離開隊伍,走到第六大道。
細心的讀者,注意到了嗎?第七大道往北去,第五大道往南回,那夾在中間的第六大道呢?這不在遊行路線的大道,沒有管制,隨便你走。不過大概是事先的宣傳太成功,大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地推想,遊行的交通管制一定會造成不便,所以車輛都繞開這地段,反而讓第六大道空蕩蕩地。
到了30街,我走回第七大道,重新加入隊伍。
這越近RNC會場的地方,行進的速度越慢,因為大家都想在“敵人”陣營之前,好好地呼口號舉標語抗議。
同樣是一張張手持的標語,同樣是間歇的口號,這群人在問:「為什麼要戰爭?」
我對布希不是很有意見,畢竟如同我看到的一個標語:「(布希)不是我選出來的總統,我不必為他的愚蠢負責。」但是我對這戰爭就很有意見了。戰爭絕對是種可行的手段,但也絕對是最後最後不得不的情況下,才能考慮拿出來用的手段。任何因為部份少數人的政治利益,而發起引起的戰爭,我是反對到底的。這個,我想的就不是美伊戰爭了。我想的,是半個地球之外的地方。
啊,標語。我覺得這些遊行中,就是這些標語最有趣。
『Bushit!』布希的名字加了兩個字母,在T恤上顯得好笑。
『Make Love, Not War!』這個老口號我同意,伴隨這口號的圖形,是象徵共和黨的象正從後面“進入”象徵民主黨的驢子,這就很有創意了。
有個看板,上面只寫著兩個字。Bush的名字底下,畫著個向左的箭頭,而Truth這個字的底下,是個向右的箭頭。
不過正如同Matrix第二集電影裡法國佬說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這隊伍在反戰反布希,也有人等在MSG在支持布希支持戰爭,跟這抗議遊行打對台。一個路人高舉『選布希(Vote for Bush)!』的標語,我前面的一個黑人對著他喊:「你看得懂你寫的是什麼嗎?」一群相機和攝影機圍著兩個對罵的人,那是支持和反對布希的人,在高聲“討論”著,後來支持布希的人顯然不敵強大的支援火力,悻悻然退開,這才讓圍觀的人群散去。
說來好玩,紐約市雖然連續兩屆選出共和黨籍的市長,但是民主黨員比共和黨員人數,多到將近5比1的程度。在這個敵人的地盤開代表大會,也真是頗有勇氣。
過了MSG,大家的情緒也比較緩和。大概是第五大道比較寬敞,人群在這段返回Union Square的路上,顯得稀稀落落。
我快步往前走,也才有機會看到些不同的團體。
有個是韓國人組成的鑼鼓隊,抗議的大概是要求美軍撤防吧。
一些拉著布條手舉照片的團體,我看不出那照片上的人是哪國人,是亞洲人,但這我完全不知道是誰。
當我走回Union Square時,那裡有群穿黃衣服的人在地上打坐,衣服上亮著三個字:『真善忍』,我還沒看到布條上的訴求,就知道這是法輪功的。
這樣藉著群眾聲勢,表達不同主張的人和團體是不少。
由於市政府否決的在中央公園聚會的申請,很多人不爽,所以私下以傳單和耳語的方式,要大家在遊行之後,自行前往中央公園逛街。
原本也想去中央公園湊湊熱鬧,但是跟昨天不相上下的豔陽,晒得我頭昏腦脹。加上之前擠在人群之中,體力消耗得比我想像中大,所以就放棄這想法,直接搭地鐵去中國城吃自助餐(註二)。
後來在新聞中看到有人宣稱,這次的遊行有40萬人,某團體的估計是12萬人,警方不願估計出數字,而事前的預測是25萬人。從高空攝影機俯視下來,那遊行隊伍還真是壯觀。
雖然大致上過程是蠻平和的,也零星發生了抗議者和警方發生衝突被逮捕,和在遊行隊伍中焚燒物品的插曲。
這,只是剛開始。接下來幾天,還應該有更多事情發生。
好吧,只有拭目以待。
註一:曼哈頓島自SOHO以北,東西走向的街(Street)以數字命名,由南往北,數字遞增。南北走向的大道(Avenue)也是數字,不過超過9之後,變成英文字母(A,B...),排列是由東向西。
註二:這難得的自助餐店名叫『量飯店』,據說是台灣人開的,美金四元包了四菜一湯附白飯,相較其他外食而言,是非常便宜的。過了下午五點,外帶只要三元。如果不要白飯,可以多一道菜。菜色是蠻台灣的,口味重。可惜沒有炸排骨,一憾。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