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19 01:32:24| 人氣3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性向由天生遺傳決定?科學家們真的找到同性戀基因了嗎?(2015.10.1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性向由天生遺傳決定?科學家們真的找到同性戀基因了嗎?(圖/界面)
性向由天生遺傳決定?科學家們真的找到同性戀基因了嗎?(圖/界面)

不久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團隊宣稱發現了一系列與造成男性同性戀有關的表觀遺傳標記(epigenetic mark)。所謂表觀遺傳學標記是指那些並不改變基本遺傳序列但是能夠影響基因表達方式的DNA化學修改物。10月9日,博士後研究員Tuck Ngun在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ASHG)2015年峰會上首次展示研究成果。《自然新聞》雜誌 ​​(Nature News)率先根據會議摘要報導了Tuck Ngun的研究成果。其他的媒體也緊隨其後,不少媒體使用了大會提供的新聞通稿。「他們找到同性戀基因了嗎?」10月9日的倫敦《地鐵報》在頭版上如是寫道。

與此同時,大會氣氛卻劍拔弩張,不少基因學家對Tuck Ngun團隊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的效度以及媒體有失偏頗的報導進行了批駁。

Ngun的團隊研究了47對同卵雙胞胎兄弟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其中37對雙胞胎中只有一個是同性戀,而另一個則是直男,其餘10對雙胞胎則都是同性戀。他分析了雙胞胎兄弟14萬個基因區段,並希望找到DNA甲基化的表觀遺傳標記(methylation mark),這樣的化學變化能夠昭示出基因在何時何地被激活了。隨後,他又鎖定了6000個有可能發生變化的基因區段​​,並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該模型能夠利用這些區段的數據推測出雙胞胎兄弟的性向。

遺傳基因顏就實驗示意(圖/界面)
遺傳基因顏就實驗示意(圖/界面)

最佳的模型僅使用了5個表觀遺傳標記,就以67%的準確率預測出了雙胞胎兄弟的性向。「就我們目前的認知,這是第一個採用生物標記對性向進行預測的模型。」Ngun在摘要中寫道。

然而,研究的問題首先出在樣本的規模上,47對雙胞胎的樣本實在太小。在表觀遺傳學領域中充斥著大量缺乏數據說服力的研究,這些研究不能提供足夠的樣本數據以支撐一個可靠的、可重現的結論。

不幸的是,該研究的問題不僅限於此。研究團隊將樣本分成了兩組:其一是「訓練組」,該組的數據被用來建立他們的基因算法,其二是「測試組」,該組的數據被用來證實基因算法的可靠性。這是標準而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應該這麼做。但是將樣本分成兩組讓這種小樣本的互證更不具有說服力。

在研究中還存在另一個更大的問題。這從研究團隊在大會上公佈的結果中就可判斷出來。他們用訓練組的數據建造了一系列模型用來鑑別雙胞胎的性向,並最終將準確性最高的模型運用在測試組中去。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在此類基因研究中,研究者應該對訓練組和測試組進行嚴格的區分。研究團隊用測試組來優化基因算法的行為儼然已經打破了這堵基因研究的禁忌之牆。

如果你使用這種方法,你有可能在隨機案例中發現積極的結果。你將很輕易地在原有的6000個基因區段中發現與性取向顯著相關的DNA甲基化表觀遺傳標記組合,無論它們是否真的對性取向產生了影響。在多重測試後,這一會在研究中時常出現的數據問題能夠輕易地得到修正。然而,研究團隊卻沒有這麼做。(在給The Atlantic新聞網的email回信中,Ngun認為這樣的修正並不必要。)

對於同性戀、變性等異類現象,科學家們正試圖從基因、從鹼基對上找原因。只有從源頭上找原因,​​對性指向的解釋才能夠做到比較全面和可信。(圖/界面)
對於同性戀、變性等異類現象,科學家們正試圖從基因、從鹼基對上找原因。只有從源頭上找原因,​​對性指向的解釋才能夠做到比較全面和可信。(圖/界面)

「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歷史中的所有研究者一樣,他們本不必要對研究結果進行機械地解讀。」來自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約翰·格里歷(John Greally )在一篇博文中寫道。他想說的是:他們認定5個表觀基因標誌能夠影響基因的表達方式,並讓結論擁有了似真性。這是否就能證明這些基因段的表觀標誌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性向?也許是這樣。但是反過來說也同樣合理,即一個人的性向影響了這些基因段的表觀標誌。畢竟,相關性並不代表因果關係。

因此,最終我們只得到一個數據不充分、結論不具有說服力的偽發現。表觀基因標誌可能與性向有關。但是單就這個研究來說,儘管它宣稱發現了同性戀基因,但是它未能按照研究設計的那樣證明這一發現。

作為對格里歷博文的回應,Ngun承認研究確實存在問題。「現實情況是,我們基本上沒有項目足夠的資金。」他說,「這樣的樣本規模並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我該放棄這一不可靠的想法還是靠著不多的資源進行研究?我選擇後者。」於此同時,Ngun告訴《自然新聞》雜誌 ​​,他計劃「基於一個龐大而多樣化的人口樣本群,對不同雙胞胎組進行複測,同時檢測同性戀男性的同一表觀基因標誌是否比直男更加普遍。」

這一想法很好。複測和驗證是科學的基石。但是複測和驗證的前提是,你必須已經得出了一個有延展價值的初步研究結論,但是Ngun團隊的研究連這一步都沒有做到。對已有的研究進行延展是一個明智之舉。但是當你擁有的只是一個站不住腳的研究結論,並且這一結論很可能為該研究領域增添諸多困惑,那麼真正的明智之舉是不要再繼續對其展開研究。

正如格里歷在博文中寫道:「我的觀點並不針對Ngun或者他的團隊成員。但是如果我們希望表觀基因學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的話,我們不能再允許這種空洞的表觀基因學研究存在於世。我說的『空洞』指的是研究不具有可重複性。」

「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案例。」格里歷說,「表觀基因學領域的問題是系統性的。我們必須對整個表觀基因學領域的研究方法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造。」

文章來源:界面

中時電子報-出版編輯:廖映翔

 

台長: →☆ 魅格格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