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4 00:16:36| 人氣2,5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櫃中長者:探訪香港老年同志(圖)。(2014.09.1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櫃中長者:探訪香港老年同志(圖)

江紹祺用三年時間訪問12位年過63歲的長者男同志

  不少藝人同志鼓起勇氣出櫃,公開自己的身份,冀打破社會對同性戀忌諱。但在同一片天空下,上一代同性戀者仍然藏於衣櫃內。半世紀以來,社會未曾有過他們的聲音。最近,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江紹祺訪問了12位長者男同志,將他們的經歷輯錄成書,細說50年代至80年代的男同性戀故事。

  公廁情慾為同志辯解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江紹祺以三年時間,訪問12位年過63歲的長者男同志,將他們的獨白一一記錄成書。《男男正傳》不是一本宣揚同志文化的書,它更像一本自白,填補50年代至80年代,香港故事的缺口。英治時期1981年,男男性行為屬刑事罪行,同性戀是傳統社會的禁忌,使香港同志歷史留下一大片空白。

  “變態佬”、“乸型”、“艾滋病佬”,是當時對同性戀者的稱謂,江紹祺說:“那時社會對一個不是主流的性別認同,當然有很負面的看法,所以別人去歧視他們時,他們根本不知怎樣反抗,根本不知怎樣為自己辯白。我會覺得他們的抑鬱很深,亦給我很大的動力,我很想將他們的故事說出來。”

  對男同志的其中一個印象,是他們會視公共廁所為釣魚之地,相約其他同性戀者進行性行為。即使到了1990年,立法局通過男男性行為非刑事化,但社會對同志仍有負面標籤。江紹祺指這不是事實的全部,“80年代前沒有一些專屬同志的場所,他們要結識朋友,唯有透過公眾地方,公廁便成為了他們一個結識朋友的重要場所。”70歲同性戀者施魅力也說,當時會在公廁向“同類”示意,若對方也有回應,走到公廁外會開始交談和認識。上一代的同志是一個“自我隱形”的群體,他們只能在公廁或者黃色小報登文徵友。《銀河畫報》、《今夜報》和《星夜報》等不時見到他們以露骨字句介紹自己,希望吸引筆友,以書信傳情。

  上一代的男同志雖然一直“自我隱形”,但仍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男男正傳》內的兩位男主角施魅力和伍梅神婆,二人於公廁認識,成為了幾十年來的摯友。眼看昔日許多同路人,在社會和家庭壓力下,被逼結婚生子,兩位一直忠於自己,年過70也站出來為性小眾發聲。

櫃中長者:探訪香港老年同志(圖)

年逾70的長者男同志施魅力和伍梅神婆

  彎到爆神婆被逼打荷爾蒙針

  喜歡Hello Kitty不是少女的專利,74歲的伍梅神婆(化名)簡直是Hello Kitty的粉絲,家中的茶杯、電話、擺設,滿屋也是這位英國少女的身影。儘管他是男兒身,小時候開始已喜歡作女性打扮,更經常帶男生回家。親威指他怪裡怪氣,介紹他去醫院接受內分泌治療。神婆沒有被“矯正”過來,反而更肯定自己愛同性。

  “伍梅神婆”這個稱號正好是他的形容詞,患有心髒病、肝功能失調、血壓、血糖和血脂過高,他自嘲是“五黴”。他愛拜佛,說話喋喋不休,就像一個拜神婆般。他人緣好,朋友不缺,但從不對朋友隱藏自己同志的身份。

  從小愛女性打扮,說話嬌聲嗲氣,又經常帶男子回家。直到30歲,親戚指他不男不女,以為他患病,介紹他去瑪麗醫院做檢查。發現體內女性荷爾蒙過多,醫​​生建議他接受男性荷爾蒙注射,調理內分泌。注射三年後,他對女性依然無生理反應,“根本不奏效,我跟醫生說,你就算幫我打男性荷爾蒙針,我也不能變回雄赳赳的男人”。80年代以前,社會缺乏性別認知和相關研究,如神婆般的男子,會被指是心理變態,需要求診和做矯正治療。其實70年代,美國醫學界一致公認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疾病。但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直到2011年才發出聲明指同性戀不是疾病,不需要治療。

  伍梅神婆打過荷爾蒙針,更加肯定自己喜歡男性,還向母親出櫃:“我跟母親說,不關我事的,是你帶我來的。其實我這樣說很不孝順,我不應該這樣說。”其後他跟母親道歉:“我說不好意思,但始終這個是事實,你要面對事實。”幸好伍梅神婆得到母親、上司和同事諒解及包容。出櫃後,活得更開心。現時獨居的他,每天行山晨運,家中有13支行山杖,無聊時會跟花兒談天說地,過著一般的退休生活。回想自己一生,活到74歲,他半點遺憾也沒有,更說下一世也不要女兒身,仍然要當同志

櫃中長者:探訪香港老年同志(圖)

伍梅神婆年輕時很少與女性合照

  同志被逼婚施魅力“唔想害女仔”

  大半生在衣櫃內摸黑生活,直至今天社會開放,施魅力踱出衣櫃,過著光明正大的同性戀生活。就算年過70,他仍會盛裝出席同志遊行,身體力行為同志平權。回想昔日,他被歧視和欺壓。即使被打劫,也因同志身份而不敢報警。昔日的同志朋友,因社會壓力被逼婚,終生帶著面具。

  時年倒流至60年代,15歲的他情竇初開,已經發現自己喜歡同性,但當時他根本未聽過“同性戀”這個詞彙。80年代,男男性行為屬刑事罪行,同志即使受欺壓,也只能噤聲。施魅力說公廁是同志僅有的交友場所,通常雙方點點頭,出到公廁外才開始談話。但有一次,賊人假扮成同志,作出挑◇逗行為,在親熱時不知不覺間偷走了他的一條金鍊。他解釋說:“因為同志不敢報警,怕家人會知。”故其後出街也不會帶太貴重的財物,以免遇上專挑同志來犯案的賊人。

  80年代,香港社會家庭觀念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施魅力亦逃不了許多男同志必鬚麵對的問題──傳宗接代。母親催婚,他只推搪說自己“沒本事”,“我不想傷害那女性,亦不想傷害到我自己,因此我堅持不結婚。”他一生中最愛的男人“膠水”,也以結婚為藉口離開他,之後施魅力卻發現,膠水仍活躍於同志圈。

  直至父母過身,施魅力才公開同志身份,他指當時不少同志在社會壓力下結婚生子,直到現在仍然要瞞騙家人,出去尋找同性伴侶,“有不少同志朋友焗完桑拿後,便匆匆離去,說要回家照顧孫兒”回家後帶上面具對著太太子女飾演直男角色。施魅力看著昔日的同路人,“捱了幾十年,臨死都不可以忠於自己,不可以走回自己同志的路,我覺得是很淒涼的事。”

  施魅力孤身,卻並不孤獨,他仍然活躍於同志圈,閒時當義工,或到同志桑拿消遣。自命是情場浪子,更有不少追求者。70歲的他愛得真,愛得瀟灑,對他來說,現在已經是完滿的結局。

  (來源:蘋果日報/記者:葉瑞媚攝影:王俊龍陳家祺)

台長: →☆ 魅格格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