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13 03:45:25| 人氣2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性別大補帖:成為女性家人的力量。(2014.03.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晧安

「我常常在想,我為什麼是女生?為什麼生下來是女的?如果是男生有多好!就不用被這樣對待!我也要想要被平等對待。如果我是男生就不用這樣想了!他們也不會用這種方式對我說話……。」

在我和女性朋友聊天時,常常會聽到朋友這樣對我說,甚至和我的學生談話時,也會聽到這款「重男輕女」的內容。社會上覺得性別關係趨於平等,有些人抱怨女權至上,但事實上就女性個人的生命經驗來看,對大部分女性來說,仍深刻感受到身為女性是不被正向期待的。

甚至會懷疑,「我是不是該被生下來?」質疑自己的出生是被祝福的嗎?當家人討論一個子女的出生,從懷胎的那一刻,開始影響著一個女性的成長。不要以為她還小,她聽不到,事實上這些談話內容,時而不時地輸入一個人的腦內,長大之後,時而不時地家庭內依然會提及這樣的內容。

對孩子來說,長輩就是自己信任的、依靠的對象,但家中只要有一位有重男輕女的長輩,曾有一點「嫌棄」的表情或氣氛、有一點不滿意,有點想要男孩子而不是女孩子,甚至用語言、用動作來表達自己對男性手足較好,卻沒有讓女性手足感到平等的對待,都足以讓一個女孩心中造成傷害。

動作上,像是過年的紅包,男生總是領得比較多,甚至會用「他是哥哥,你是妹妹」的理由合理化,但當妹妹長到哥哥的年紀,依然沒有拿到相同多的紅包;在語言上,像是告訴女生:「妳是女生,不必這麼用功,該用功的是其他哥哥、弟弟。」不但不肯定當事人自我的價值,更讓人感受到「我是不值得被期許、不值得表現良好的」。

有些重要事件,對女性的「自我」也容易造成傷害。像是出國旅遊只買兒子的禮物,沒買女兒的禮物;爺爺在過世前,撥開孫女的手,只拉著孫子的手;爸爸過世前,只等到兒子回來,沒撐到女兒回來就斷氣了。

開始有一些人在成長過程,在內心偷偷地告訴自己,「我不想成為女生」,開始作成男性化的打扮,從頭髮、服裝、褲裝、身體姿勢、語氣上作調整,要讓自己給人比較男子氣概一點。但又會有人對自己說:「你不能這樣沒有女生樣!」又必須在一些部分調整得、看起來女性化一點。

因為性別而被輕視、忽視、厭惡的經驗,在許多女性心中產生「烙印」,直到長大了,自己有能力了,有能量了,依然無法對自身性別感到滿意,依然懷疑「作為女人」的價值。

就算有其他的重要家人表達「你是女生很好、沒有關係、不用太在意」,或許用行為來表達「我對你很平等、女生男生沒有差別」,這些話語及動作會讓人感到安慰,但不代表歧視的傷痕能隨之消失,卻可能成為一個女性一輩子肯定自我、減少否定自我最大的支持。

對個別女性的輕視、排除,語言動作上的調侃、不給予平等的期待、祝福,都造成不同程度積極的或消極的差別待遇,容易在女性的早期經驗中烙印下「我不該作為一個女性」,尤其與社會更多的接觸,發現重男輕女現象的普遍性,更深化女性的自我貶抑。

因此,停止所有家人對女性的差別待遇,成為支持女性的重要他人非常重要,雖然無法減少傷痛,至少能獲得安慰,抵消一些自我否定的力量。(Bravo!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理事長)


(圖說)圖攝於2009年12月25日。(圖/David Goehring 來源/Flickr創用CC)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