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9 18:49:43| 人氣5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同性戀的母親想說的話:若兒子去世,遺產給他男友(圖)。(2013.06.1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吳幼堅是中國第一位公開支持同性戀兒子的母親 (資料圖)

  記者走進同性戀家長圈

  大部分父母深陷苦海,也有人坦然接受:

  孩子「出櫃」了,有些家長卻感覺入了「櫃」,陷入精神苦海。

  近年來,國內「同志」曝光率有所增加,孩子家長也逐漸走進公眾空間。2005年,廣州的吳幼堅女士成為第一位在媒體上公開身份的同性戀者的母親,8年過去了,中國同性戀者家長的生活呈現出怎樣的狀態?

  最近,廣州一家酒吧主辦了「廣州同志驕傲月」的活動,一共有16位家長走向前台。但這些家長說,更多的同性戀者家長至今不願面對現實,也不願談起「傷心事」。

  「你瞭解同性戀嗎?你怎麼看待同性戀?」炎熱的街頭上,廣西的茉莉媽媽(化名)和她的女兒在對路人進行街頭宣傳。

  和茉莉媽媽一樣,吳幼堅、軒媽媽、梅姐等「同志」母親,在接納孩子的性傾向之後,在同性戀運動社群中常常拋頭露面,現身說法。

  「堅冰」在融化 「出櫃」後母子無話不談

  吳幼堅是中國第一位在媒體上公開支持同性戀者的母親。她回憶說,2009年1月4日,同性戀者親友會在廣州舉辦聚會,但「來的家長只有五六個。」願意走到「前台」現身說法的更是鳳毛麟角。

  當時在場的吳幼堅曾感歎道,「同性戀者常有孤獨感,其實『出櫃』的同性戀者的親人也是孤獨的!」

  後來,這場聚會在眾人的淚流滿面中結束,隨後,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也舉行過這樣的聚會,今年的聚會訂在了9月的福州。

  「從今年開始,我們還會舉辦10次區域懇談會。」同性戀者阿強告訴記者,相比4年前只有6個家長「單刀赴會」,「越來越多的家長接納了孩子,並願意走出來,這種改變體現了同性戀群體生存環境的改變。」

  部分「同志」家長態度由「不理解、不接受」轉變為「理解、支持」,福建的同性戀者母親「軒媽媽」心疼地說,「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選擇這樣的身份,他們不是傻瓜,因為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軒媽媽的行動感染了深圳的董媽媽,現在,董媽媽把所有的業餘時間用來做同志公益,召集、參加本地同志的活動,「兒子的『出櫃』反而促進了我們的親子關係,我們之間沒有了隔閡,無話不談。看到為此鬧矛盾的家庭就特別想幫助他們。」

  接受事實:這就如左撇子和右撇子

  6月23日,廣州烈士陵園的荷花開得嬌艷欲滴,吳幼堅手持著彩虹旗,像往常一樣跟同志孩子們講「荷花攝影」活動的注意事項。

  這是吳幼堅舉辦的一次常規活動,來的大多數是男同,不少還是熟面孔。「他們喜歡這樣的戶外活動。」

  自2005年面對媒體以來,吳幼堅這8年,「過得非常忙碌而又充實」。但當時要走到公眾面前表明身份,她還是「整整考慮了兩天」。

  有人質疑吳幼堅站出來以後還能做什麼,「我和兒子的故事總有講完的一天,那我就必須不斷學習,接觸新的東西,才能走下去。」

  吳幼堅反對拿其他群體的負面作用來作比較,那不是真正的接納,「如果你跟家長說,你看別人家孩子是智障,是殘疾,也一樣要接受,你看那麼多的異性戀照樣過得不幸福,生個同性戀孩子有什麼問題,這樣開導就有問題。」

  「同性戀和異性戀,就如同左撇子和右撇子。」在吳幼堅眼中,同志是缺少平等權益的正常人。

  吳幼堅擔任同性戀親友會會長已有三年半之久,通過親友懇談會,她接觸與影響了很多同志家長。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網絡與她聯繫的同志和家長更加不計其數。

  如今,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經常組織同志聚會、動員艾滋病檢測,吳幼堅對大部分家長的態度並不樂觀,不過她也保持著「能做一件是一件」的心態,享受公益的過程。

  開明家長:只要孩子幸福快樂就好

  如今開明的劉媽媽,也經過了一個「開竅」過程。兩年前,劉媽媽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雖然她對同性戀群體不排斥,但對同性戀還有很多疑惑,她主動給兒子打電話,建議他看心理醫生。她也上網搜索信息,試圖尋找答案。

  「當時找到了吳幼堅,我和她聊了幾個小時,對同性戀的理解透徹了很多,所以花了比較短的時間就接納了孩子。」劉媽媽的想法很純粹:只要孩子幸福快樂就好,別人怎麼想無所謂。

  阿斌(化名)的父母是一對農村家長,他和阿偉(化名)是一對情侶,兩人生活在河北農村,他們一起養豬,日子過得很幸福。村裡鄉親也都知道他倆的關係。有時村民明知故問,指著阿偉問「他是誰」,阿斌直接回答,「那是我愛人」。

  遇到阿偉前,阿斌曾痛失愛人,崩潰至極的他選擇向父母出櫃,尋求家庭的安慰。「沒想到父母接納了。」阿斌媽媽為支持兒子,向全村人宣佈,「如果兒子將來去世了,遺產留給他男友。」為了讓「親家」媽媽也接受這對情侶,她主動找機會邀請對方跟她視頻聊天,對方媽媽也生活在農村,最後接受了兩個孩子。

  現實:不接受的家長仍是大多數

  然而,並不是每位「同志」都有理解支持自己的家長,阿強坦言,即便接觸到越來越多公開支持同性戀的家長,但不理解、不接納的家長仍佔絕大多數。

  王安(化名)來自西北地區,在廣州已工作三四年。王安剛「出櫃」兩周,特別希望自己的母親能接觸其他同志家長,但「她一直在逃避,不願面對這個話題。」

  得知王安的性傾向後,母親雖然沒有與王安當面討論這個話題,但她曾表示寧可王安不結婚生孩子,也不願知道他是同性戀。王安說可以理解母親,「要走的路還很長。」

  經常接聽熱線的董媽媽歸納,不能接納同志孩子的家長,往往會把孩子同性戀的原因歸結於「沒教育好」、「學壞了」。

  李兵(化名)的父親得知李兵在大連跟男友住在一起後,搬起行李入住李兵家,「要一直住到兩人分手為止。」

  吳幼堅曾經歸納出「出櫃」的十六字口訣:和風細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水到渠成。她說,這句話也同樣適合同志家長、異性戀群體甚至整個社會對同性戀的接納。

(淡藍網記者/李華。實習生/何麗麗)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