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3 19:25:10| 人氣1,0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學歷閨密「誘發」同性戀?拉拉出櫃不容易】本文原載於2012年2月11日《廣州日報》B18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心理學家稱閨密間容易誘發同性之愛,但男生不會;同性戀的女孩子向父母宣佈「出櫃」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男生可以特立獨行,但女生不能沒有閨中密友,簡稱「閨密」,又被貼心地寫作「閨蜜」。閨密對於女兒家而言有著獨特的意義,可以比父母更親,比男友更愛。

  有調查發現,女生文化層次越高,同性戀的比例也越高。而且,閨中容易誘發同性之愛,一旦和閨密有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女生的性傾向就有可能變化,成為一個「拉拉」(女同性戀單詞Lesbian的音譯)。事實上,包括很多當紅明星在內的女生以「拉拉」為時尚潮流,不介意被人看到和閨密拉手接吻。但結婚以後,她們又紛紛收心養性,「金盆洗手」。相比之下,異性戀的男生不太可能因為和別的男生走得太近而變身「同志」。

  一線女星「男女通吃」

  今天,娛樂圈的很多一線女星,例如梅根·福克斯、林賽·羅韓、Lady Gaga、安吉麗娜·茱莉、德魯·巴裡摩爾等,都以雙性戀的形象示人。美國著名創作女歌手凱蒂·佩裡在一首歌中唱道:「我吻了一個女孩,我喜歡。」相比之下,很少男星會表現得「男女通吃」,更沒有誰敢唱:「我吻了一個男孩,我喜歡。」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兼內科醫師倫納德·薩克斯認為,男女在性心理方面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異性戀的男生出於取悅女生等原因吻了另外一個男生,他的性傾向不大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羅伊·鮑美斯特研究發現,在很多女性之中,性的吸引具有相當的可塑性——如果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吻了另外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如果她感覺喜歡,然後就可能出事,性傾向可能發生變化。如果一個妙齡女郎找到了她的靈魂伴侶,而這個靈魂伴侶恰好是女的,那麼她就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體驗。

  薩克斯認為,女生「搞基」還可能是看不起周圍的男生——今天,十幾歲的男生看到色情的內容是很普遍的事情,他們可以在網上幾秒鐘內打開色情圖片。薩克斯曾問一群14歲的男生:「你們當中有多少人上過色情網站?」結果全部男生都舉了手。薩克斯並不相信全部男生都說了實話,因為沒上過色情網站的男生不想被同伴們當成另類,所以寧願說上過。在這種風氣下,女生對男生感到厭惡,認為男友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寧願和閨密一起進行心靈和肉體上的親密交流。

  然而,「閨密誘發同性戀」的觀點存在爭議。2005年,英國東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卡西·拉曼和格蘭·威爾遜對心理學、神經科學、遺傳學、內分泌學和進化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結果綜合分析,認為性傾向是天生的,是基因和子宮內激素聯合作用的結果,人們不可能通過學習而成為同性戀。

  單身、高學歷的「女同志」

  生物學研究發現,不分國家、種族、文化和貧富的差距,同性戀佔人口的比例一般為2%~5%。女同性戀的萌芽一般在14歲左右,經過數年才能認同自己是女同性戀。

  美國性學家阿爾弗萊德·金賽在其著名的《金賽性學報告》中稱,28%的女性曾被別的女性激起過X欲,19%的女性曾經和另外一個女性有過性接觸行為,其中半數以上體驗到X高潮。單身女性發生同性戀行為的機會最大,其次是喪偶、離異或分居的女性,最低的是已婚女性,而一些有過同性戀行為的女性在結婚後也「金盤洗手」了。在文化層次上,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女性有過同性戀體驗的比例最高,只有中小學學歷的女性最低。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家巴斯估計,人類歷史上大約有2%的女性是同性戀或者雙性戀。近年來美國和新西蘭的調查顯示,年輕女性約有15%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相比之下,只有5%的年輕男性這樣認為。

  暨南大學學者田喚、馬紹斌等對廣州某高校567名學生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比較寬容,女生對同性戀比男生更加寬容。長沙兩所高校的調查也有類似結果,還發現本科生和來自城市的學生對同性戀比較寬容,專科生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比較保守。

  「拉拉」的日子仍然不好過

  1997年,中國頒布的新《刑法》刪除了懲處某些同性性行為的「流氓罪」和「雞姦罪」,實現同性之愛的非刑事化。2001年,在中國精神病學會頒布的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同性戀不再「被精神病」。

  儘管社會越來越寬容,「拉拉」甚至成為一種文化時尚,但在現實生活中女同性戀者在社會上仍然受到孤立和歧視,遭人白眼,精神健康備受打擊。研究發現,同性戀的女孩在15歲、雙性戀的女孩在18歲就開始感到被周圍的人孤立。

  焦慮與抑鬱是女同性戀者最常遇到的問題,當她們不得不向家人朋友隱瞞自己的性傾向,或者受到道德或宗教的歧視,或者在親密關係中感情受挫卻孤立無援,就會特別抑鬱。1994年的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女同性戀者有過輕生的念頭,18%企圖自殺。她們也很容易有酗酒的問題,而酒吧正是她們的活動中心。武漢的調查顯示,93%的女同性戀者經常抽煙——「吸煙帶給我自信,當我感覺孤獨時,它陪伴我並給我力量。」、「家裡沒有人能理解我,很煩,吸煙能讓我平靜下來。」

  2008年,學者曾序春等人在深圳調查發現,當地超過七成的女同性戀者有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49.5%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或嘗試過自殺。她們很難向親人傾訴心聲,尤其是父母,感到困惑和壓力。年輕的女同性戀者壓力較小,甚至很享受同性戀的生活狀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婚生育的壓力越來越大,與家庭的矛盾漸漸突出。迫於壓力,多數女同性戀者最終會選擇婚姻,甚至生兒育女。

  宣告「出櫃」當心被掃地出門

  研究發現,選擇「出櫃」(即公開同性戀的性傾向)的孩子如果能處理好和父母的關係,對他們的精神健康和自尊心大有裨益,而且能預防輕生念頭、吸毒和高危性行為。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社工學院副教授邁克爾·拉薩拉博士研究發現,現在的同性戀男女年紀輕輕就跟父母宣佈「出櫃」了,平均年齡17歲,相當一部分提前到14歲,「這是好事情,是進步的標誌。」

  儘管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越來越寬容,但很多父母仍然持排斥的態度。在美國,很多父母將同性戀的孩子掃地出門,切斷經濟上的供養,有的父母還訴諸暴力,有的父母當孩子已經死了,似乎不再認識自己一手養大的子女。因此,考慮「出櫃」的「拉拉」要對父母的反應有充分的準備。拉薩拉稱,如果父母有下列情況,同性戀的孩子繼續留在「櫃」裡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 父母經常有反對同性戀的言論,或者對同性戀表示厭惡。例如,媒體上有時會有「同性戀婚姻」之類的報道,父母看了之後會怎麼說?

  ◆ 父母察覺到孩子是同性戀後威脅要「對你不客氣」。有時,父母可能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懷疑,以為威脅一下就能把孩子「恢復正常」,這些表現都不可等閒視之。

  ◆ 孩子在經濟上尚未獨立,還要依賴父母生存。如果「出櫃」後被父母趕出家門、不給上大學的學費怎麼辦?這些孩子最好在「櫃」裡待到畢業,直到找到工作並有了自己的住處。

  ◆ 如果父母出現消極的情緒,孩子的內心不夠強大,聽不得父母說「你看看,你這是找死!」「我寧願你說你殺了人!」那麼宜暫緩「出櫃」——儘管很多父母都只是一時衝動,並不當真,而且說過就後悔了。

  ◆ 如果孩子的直覺說「不」,那麼最好相信自己的「內在智慧」。

  「出櫃」要讓父母有個接受的過程

  如果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出櫃」,可遵循拉薩拉的建議:

  ◆ 告訴父母前,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被趕出家門該怎麼辦?沒錢怎麼辦?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孩子需要找好外援,例如同情自己的親友和學校的老師,必要時需要他們收留住宿,在自己受打擊的時候能夠提供情感的支持。

  ◆ 告訴父母時,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也許永遠沒有「最佳的時機」,即使有也可能因為太緊張而錯過。那不要緊,只要不是家庭出現吵架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提出就好,以免父母以為孩子是在故意傷害他們。也不要選擇婚禮、葬禮、節日等重要時刻,以免太出人意料,令事情變得複雜。

  ◆ 告訴父母,孩子還愛著他們,想和他們保持親切、誠懇和充滿愛的關係——這也正是「出櫃」的目的。薩克斯曾訪問過65個同性戀孩子,發現如果父母見到孩子過得很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就能緩和父母擔憂、自責和悲哀的感受。

  ◆ 不要期望父母馬上能接受。父母需要時間來處理自己的不良感受。畢竟同性戀者自己接受自己的性傾向也有一番糾結的過程,父母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孩子可以讓父母多瞭解關於同性戀的知識。

  ◆ 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把自己照顧好。(記者 伍君儀)

  (聲明:上述文章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僅供討論和參考。淡藍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