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1 17:03:59| 人氣3,44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支持或反對同性戀收養權,應依靠數據和事實(圖)。(2012/12/1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導語:近日,某網友在微博表示同性戀收養孩子「一個家庭兩個爹,或者兩個媽,對孩子的 社會性別培養很不好」。提到同性戀收養孩子,反對的觀點大多認為「不利於孩子成長」、「不利於孩子性別認知」。事實上,這些觀點在很多情況下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站得住腳。

支持或反对同性恋收养权 应依靠数据和事实(图)

同性戀父母性侵孩子的可能性大?

  根據調查結果,同性戀家庭孩子遭受性侵的可能性大大低於異性戀家庭孩子遭受性侵的可能性

  反對同性戀收養兒童的理由之一是,兒童在同性戀家庭中長大,容易受到同性戀父母的性侵犯。然而,目前的研究結果不能支持這種觀點。

  美國心理學會將性傾向定義為「四種性能力之一,對特定性別個人產生的持續的、與性和感情有關的吸引力」。其他三種性能力分別是生物性別、性別認同(心理學意義上的男女之分)和社會性別角色(遵守各自性別的社會規範)。性傾向(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是成年人之間的吸引力。戀童癖是兒童對成人的吸引力或者說成人對兒童產生的情感倒錯。沒有研究能夠證明同性戀和戀童癖之間存在關聯性。美國布朗大學Carole Jenny在「Pediatric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兒童面臨被同性戀虐待的風險嗎?》的論文,文章中關於兒童性虐待現象的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全部269例被調查的性侵犯案例中,只有兩例的行為人是同性戀。相反,兒童被異性戀父母性侵犯的的可能性比被同性戀父母性侵犯的可能性高出上百倍。例如,根據上述調查顯示,在對男童進行性侵的男性中,有74%的行為人與被侵犯人的母親或其他女性家庭成員處於或曾處於異性關係之中。

  兒童遭受的嘲笑會造成嚴重心理傷害?

  統計結果顯示,在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和在異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有時甚至表現更好

  反對同性戀收養兒童的另一個理由是,同性戀家庭的孩子可能會受到嘲笑或騷擾,尤其是他們接觸成年人的時候,並且由此可能會產生永久心理傷害。

  在美國,有一百萬至六百萬的孩子由公開承認身份的同性戀撫養,這些孩子有親生的、收養的,也有通過人工受孕的方式懷孕所生。塔夫茨大學醫學部的研究人員以15項相關研究的數據為基礎,評價了潛在的傷害、自尊、性傾向等指標。基於大量研究的統計結果顯示,在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和在異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有些研究表明,單親異性戀家庭的問題比雙親同性戀家庭的問題更嚴重。在某些方面,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或許表現更為出色,比如,自律,自尊,較少出現心理問題。

  在有關撫養權的案例中,法院也考慮到對孩子的嘲笑可能不利於孩子的利益。法院認為,因父母是同性戀而產生的「污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但是很多研究結果卻推翻了這種顧慮。研究發現,同性戀的子女確實會因父母原因經受一些嘲笑,但是他們的自尊水平不比異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的自尊水平低。

  被同性戀收養的孩子會變成同性戀?

  性傾向的形成不只取決於社會因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大量社會學和性學研究已經表明,同性戀是人口中佔有一定比例(3-4%)的人群所擁有的特殊性傾向,即愛戀對像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指向異性,而是指向同性。對大多數人來說,性傾向會在青春期早期線路出來,和之前的性經歷無關。根據美國心理協會對「性傾向」相關問題的解釋,性傾向不同於外在表現,性傾向涉及內在感受、自我概念,有可能不會表露出來。對於性傾向產生的原因,有的理論指向基因或荷爾蒙因素,也有理論認為與兒童早年經歷有關。很多人認為,性傾向是兒童早年時期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弗吉尼亞大學的Charlotte J. Patterson曾調查男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兒童的性傾向,同性戀撫養長大的孩子性傾向與社會大眾性傾向分部一致。Charlotte J. Patterson的論文《同性戀家庭的兒童》對12個調查樣本中的300多名兒童進行了性傾向評估,得出的結果是由同性戀撫養的孩子在性別認同發育方便並無明顯失調。

  迄今為止,大量證據表明,由同性戀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變成同性戀的概率不比異性戀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高。正如研究者所言:「如果異性戀家長沒有盡力保證讓孩子成為異性戀,也沒有理由就認為異性戀的孩子就能變成同性戀。」

  孩子在「不自然」的家庭中成長不健康?

  同性戀家庭撫養的孩子與異性戀家庭撫養的孩子並無明顯不同,父母對子女的尊重和支持比父母的性傾向重要得多

  曾有法院擔心,同性戀家庭撫養的孩子可能在人格、心理發育、自我認知和社會關係方面是否會產生問題。出於對這種擔心的回應,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兩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沒什麼不一樣。

  過去幾十年的研究已經證明,同性戀在處理親子關係、兒童自我認知以及親自雙方的心理幸福感問題等方面可以與異性戀做得一樣好。

  弗吉尼亞大學心理系的Charlotte Patterson在《兒童發育》雜誌發表的題為《同性戀家庭的兒童》一文中指出,除了各種極端的預言,沒有任何一項研究發現同性戀家長撫育的兒童與異性戀家長撫育的兒童相比存在任何不足。賓夕法尼亞醫院研究所的心理醫生Laurintine Fromm認為:「在心理發育和性別認同方面,這兩種兒童沒什麼不同,父母對子女的尊重和支持比父母的性傾向重要得多。」

  有證據證明,在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對社會問題更具同情心,親子關係也更加和諧

  南加州大學兩位社會學家進行的另外一項研究表明,在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對社會問題更具同情心。此外,研究還發現,如果孩子由兩位女性共同撫養,兩位女性會更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親子關係也更加和諧。由女同性戀撫養長大的女孩不會被性別成見所限,更願意嘗試被人們認為是「陽剛」的事物,如運動、數學或科學。

  美國心理學會早就在官網上表示,「廣大公眾與心理學者對同性戀家長持負面態度……但目前無論是比較女同性戀、男同性戀與異性戀家長的研究,還是比較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家庭小孩與異性戀家庭小孩的研究,數據都不支持這些刻板的印象」。

  不許同性戀領養孩子是為了孩子好?

  有大量的孤兒等待被撫養,同性戀夫妻有強烈的撫養意願。寧願讓孩子無家,也不許同性戀收養的做法本身就損害孩子的利益

  全世界有約有一千六百多萬失去父母的孤兒。2001年,弗羅裡達州有3000名兒童等待被領養。弗羅裡達州政府卻拒絕了上千份收養申請,不是因為這些申請人沒能力撫養孩子、不在乎孩子、沒準備好或者身體不健康,被拒絕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同性戀。全美國有568000兒童等待著被領養,每年只有約46000名兒童被人領養。1999年,進入領養中心的兒童數目是被領養兒童數目的三倍。每年有25000名等待被領養的兒童滿18歲,然後再也沒有機會為自己找一對父母。

  他們只是想收養個孩子讓自己疼愛。49%的同性戀夫婦有收養孩子的意願,許多同性戀夫婦為了能夠收養孩子,甚至連身體或智力有殘疾的孩子都不嫌棄。反對同性戀收養兒童的人不是想辦法給這些無家可歸的兒童提供一個被溫馨、穩定家庭收養的機會,而是寧願讓這些孩子繼續無家可歸,也不讓同性戀家庭收養他們。反對者應當證明,讓繼續孩子無家可歸是比被同性戀家庭收養更好的選擇。

  撫養人對被扶養人的關愛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利益,負責、能幹、有愛心不專屬於異性戀

  通常而言,是否准許收養應該根據怎樣對孩子最有利來進行判斷。事實上,做決定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收養人要有愛心,願意承擔照顧和撫養孩子的責任,為孩子提供穩定的家庭環境。反對同性戀收養兒童的宗教和社會保守派認為,理想的家庭應該是異性戀的結合。但是根據美國醫學會和美國心理學會都認為,沒有證據證明同性戀家庭無法像異性戀組成的家庭一樣。

  如果說,同性戀除了性傾向與異性戀不同,其餘的特點和行為方式都與異性戀相同,那就沒理由否定同性戀收養孩子的權利。選擇誰作為自己的伴侶是個人問題,與撫養孩子的資質無關。當一個異性戀女性懷孕時,沒有人會問「這個人可靠嗎?」、「她有工作嗎?」、「將來孩子能在一個正派的家庭長大嗎?」這類問題——也就是說反對者認為,在異性戀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有資格為人父母。

  同性戀是社會中的普通一員,他們像普通人一樣上學、工作、納稅。為人父母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資質要求,但是,一個好的家長必須具備的特點——負責、能幹、有愛心、值得信賴等——並不專屬於異性戀。

  結語:同性戀收養作為私事而言別人無權評價。作為公共政策,則允許大家各自發表觀點。但是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都應更多地依靠數據和事實說話。(作者:日清)

 

台長: →☆ 魅格格 ★←

L
受用了!!
2014-02-24 11:38:48
版主回應
~0~?
2014-02-25 11:01: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