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系上有一場演講,講題是Critical TESOL,講者是來自澳洲的Karen Dooley老師。我的老闆說這對我的「專業成長」有幫助,因此特准我離開研究室去聽,「考察」完畢後還要寫報告。哀。
這裡除去場面話,加上真心話來代替我的豆腐腦做個記錄,免得過兩個禮拜又全給忘了。
Dooley老師的演講很精彩,不過畢竟是中午時間,我還是打瞌睡了。從她的談話中,我感到她是一位充滿熱情的老師(因為肢體語言給人的感覺,尤其題到她的學生時),而且她講到喉嚨嗓聲,讓我很難得地為自己在這麼好的老師打盹兒到十分後悔。
Dooley老師的演講大致可分為三部分: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與批判能力(critical literacy)的差異、批判思考應用於語言教育的要點(critical pedagogy in TESOL)、以及應用言談分析(text analysis)方法於教學中的實例。
根據Dooley老師演講中的說明,Critical literacy是比critical thinking 更加廣泛的概念。
Critical thinking 是一個客觀的、線性的推理方式,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而critical literacy 是了解語言可以作為「用來施加力量(exercising power)甚或控制思想的工具」這個道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Critical thinking應用於閱讀中時,主要為看出文章脈絡與演繹的邏輯、以及全文論述是否合理、一致,是一種單一角度(monologic)的規準。相對來說,critical literacy包含了對文本語言使用及真實世界運作方式之間相關性的了解,涉及不同類型的邏輯概念(dialogic)。
當人有能力讀懂文章時,他的獨立思考能力還不足以成就他的主體性,只有讀懂語言片段(discourse)與文章(text)背後的作者意圖,讀者才能被賦權(empowered)成就自主性,不致被箝制思想、操弄行為。
Dooley老師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她說,讀者透過閱讀文章了解事物本質的過程,就像是透過玻璃窗看外面景象,當玻璃窗(選用的語言)被擦拭的很乾淨時,我們(讀者)就容易認為自己是直接看見窗外景象(truth)的,只有當我們在玻璃窗上發現裂痕(critical literacy), 才會看到光的反射被曲折的扭曲景象(作者的意識形態)。
從歷史上的許多例子來看都不難發現,未察覺這層玻璃窗的存在,可能造成對心智甚至是生命的危害。
在Critical pedagogy的部分,Dooley老師探討了在語言課程中喚醒對意識形態的覺知。除了時常探討的種族、階級、性別歧視之外,Dooley老師也提到了在英語系國家的語言學校才會有的問題:課堂上英語為母語人士學生(Native speaker)與非英語為母語學生(non-native speaker)之間的分化。
如果語言能力(language proficiency)代表成發音、文法與作文結構等都以英語為母語人士的標準為依歸,會不會落入monologic的窠臼中?Dooley老師說,她以intelligibility (可理解性)作為是否糾正學生語言問題的依據,而盡力多給他們input,期能在不損害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歧視學生的文化自我認同(cultural identity)的情況下,讓學生能有所學習。
與會的Peace老師也提出,如果以dialogic的角度來看,那她於writing課堂上所呈現給學生們的這種文章發展步驟與寫作的邏輯,她認為是在"empower students and make them able to participate in a certain community"的這種教學,難道說實際上只是在以西方角度同化這些學生嗎?
這個問題,在ESL的環境下,也許是需要很多討論並經過需多考量評估,但在我以一個EFL學生的角度來看,這種價值觀的套用帶來的報償應是多過於限制的。如果沒有基本critical thinking的訓練,也許我一輩子也碰不到Dooley老師說的Critical literacy這個概念。
Peace老師做的沒有錯,只是我們應該開始用不同角度來面對這個問題。
語言能力的定義,以及語文應用和自我認同之間的關聯太重了,我想在台灣是要到大學才會遇到吧?
最後,Dooley老師分享的文本分析方法Recount,讓學生分析文本中的要素(引言、事件、結論)、覺察其中帶有意識形態(如性別歧視)的部分,並嘗試用不同角度描寫同一件事情的教案活動,讓我們了解到批判思考教學也可以如此深入淺出。
透過批判思考融入語言教學的活動,語言所能達到的賦權(empowering)效果可以不只是使學習者與權力中心者同化(assimilation),而是能有在語言學習領域之外也很有用的自主能力。
聽完Dooley老師的演講,也許第一步是要能夠讓學生願意、開始思考。據Dooley老師說,要讓她自己的學生開始主動參與、開始思考,也是花了很多時間,現在小孩子太被動了!老師要如何啟發學生思考的動機是第一個要克服的。
第二就是引導的問題了。個別化多樣化的時代,要用一個模型來套用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應該是不可能。如何接好學生傳的球、範圍到哪裡是安全的,還是要靠經驗的。
我深深覺得,像Dooley老師這樣經驗多又願意分享的老師真是太棒了!
生產線上複製未完成的瑕疵品,發條又轉動了一點點。
快動起來吧!
文章定位: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