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麼樣的週末才算得上是個讓身心休息的好週末呢?這兩天台北的天氣雖然有些陰霾但沒下雨,對想要出去走走的人來說絕對是很不錯的天氣。但我一想到還剩下超過15小時的錄像需要編碼,就沒辦法出門了。於是,我除了昨天的午餐小散步,就不曾再出門。
最近因為需要花很多時間反覆重複地研究上個月的觀察錄像來編碼,我不得不把自己悶在家裡。但家中的誘惑不見得比在學校少。
電視是一個很難抗拒的誘惑。我最常觀看的不外是東森戲劇台、經緯台和東森新聞台。往往一開電視就起碼看上一個小時。所以我盡量利用看電視的時間做飯和吃飯。但實際上,休息時間還不斷地讓資訊湧入大腦,恐怕也沒真正地得到休息。
另一個誘惑則是互聯網。網路的資訊多得氾濫,但在不斷重複觀看錄像、編碼的當兒,卻會覺得偶爾任性地瀏覽Facebook、雅虎新聞網、博客來等是放鬆的一個方法。然而靜下來的時候,會很困惑:我真的需要那些資訊嗎?
我偶爾會嘗試回想在Facebook存在以前,甚至是在互聯網普及以前,我的生活是怎麼過的?那時候的資訊多是來自於電視和書刊。沒有互聯網,刊物和新聞都需要一些時間來醞釀和整理。當第一批資訊到達我們這裡的時候,距離下一批還有一些喘氣的機會。由於資訊也不會很多,總是有足夠的時間慢慢接收、思考、咀嚼。
互聯網把世界的距離縮小了,經常出現“同步”在世界各地發佈的資訊。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來不及細細咀嚼,也來不及思考其好壞,幾乎是以狼吞虎咽的方式在生吞資訊。可以學習的東西變多了,但是真正學會、精進的知識,恐怕是變少了!
電視和其他3C產品的催逼,讓眼睛機能提早老化,讓我們更少時間把視線轉移到身邊的人、事和物。出版越來越快了(數位出版流程),買書越來越方便了(網路書店),家中堆砌的書更多了,荷包更快清空了。但是,看完一本書的幾率變少了。因為時間被各個資訊來源佔據了,變得不夠用了。
我窩在自己的小套房裡,與互聯網和電視展開拉鋸戰。唯一讓我可以遠離這些資訊誘惑的方式,是不斷提醒自己:這些訊息有那麼緊急嗎?其實這些真的都可以等啊!
至於如何在家裡趕作業時也能得到適當的休息,我選擇了書寫、繪畫和午睡。資訊就暫時饒了我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