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蔥韭翠夏蕹柔,
秋筍芋嫩冬蔗紅,
覽盡台灣食材曆,
方知節令蔬果香,
欲醉老酒佐蚵粽,
夢隨杜辛詠食頌。
如果我告訴你,閱讀『旅人的食材曆』讓我熱淚盈眶,你相信嗎?這不是一本言情小說,或是歷史叢書。但是它匯集了台灣各地在不同時節的飲食文化,也介紹了許多古早味的由來,更講述了當地農民或是漁民的辛勞與生活哲學。
澎湖人的鹽菜如何而來,為何做月子的時候不吃雞?金門的石蚵如何被採集?馬祖老酒有多老?台灣主要的蘿蔔產地在哪裡,哪個月份的收成最甘甜?蘇軾和杜甫與韭菜有甚麼特殊的情結?詩經在哪首詩裡提及荇菜?這些都在書裡有深入淺出的介紹。
我雖是海外華人,但這本書卻讓我了解到台灣人的驕傲。不管是環山的沃土或是沿海帶有鹽份的土地,在不同的時節都孕育著各地的寶貝食材。此書也通過介紹各地人民如何在不同月份栽種蔬果或養殖鮮味來帶出當地人求生的智慧、對大地的尊敬,和對國家默默耕耘的貢獻!
我也要對作者致敬;作者不辭勞苦地收集關於各地方飲食的歷史資料、遍訪當地人以了解他們的私房菜與食材背後的故事,還引經據典介紹了古往今來不同詩人對各時節當令的食材的浪漫情懷,對此書付出的誠意與努力會是讀者們有目共睹的。
這樣的一本好書,也是台灣的驕傲呢!
(注:我不曾真正學過詩詞歌賦,只是有感而書,倘若覺得詩句押韻或用詞不通,還請多多包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