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每個地區,因為風俗民情、文化的不同,
所以有不同的生活習慣與禁諱。
例如中東國家的婦女不能隨意將臉露出來,
或是中國人過年時都要說吉祥話等等。
因為生活習慣與成長背景不一樣,
所以我和週遭的朋友也有不同的禁忌。
有些人是有關於生活層面的,如:
所有的東西都一定要擺在某一個位置,不能隨意更動;
有些人是有關於禮俗方面的,如:
包紅包時一定要是偶數數字,代表吉利;
有些人是宗教上的禁忌,如:
農曆七月時,婚嫁遷居皆不宜等等。
老祖宗傳下來的各項禁忌或是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差異,
時常困擾著我,因為我不知道何時自己會觸犯他人的禁忌,
而被列為禁止往來戶。
記得高中時曾在課本裡讀到一篇關於文化習慣的文章,
內容說到日本人喝湯吃麵時,一定要發出「呼嚕呼嚕」的喝湯聲,
並且把湯和麵一滴不剩的吃進肚裡,
代表主人或老闆所做的這碗麵非常的好吃。
不過西方人可不這麼認為,他們的餐桌禮儀是安靜的用餐,
喝湯時要留下一些些湯水,代表他懂禮節,不是貪吃鬼。
一樣在喝湯,日本人和西方人解釋起來的意義卻完全不同,
難怪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和朋友之間也常因彼此習慣與成長背景不同而各執己見。
站在各自的立場來看,他們都是對的;
但我們若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對方,就會覺得對方沒有禮貌。
像這樣不同的民情,換成是宗教信仰的話,
大家也不免唇槍舌戰一番了!
因為有信仰的人,覺得一切理所當然,
不信的人,就會覺得那是迷信了。
以前大學時期,我隔壁床的室友是很虔誠的基督徒,
每回我們遇到挫折或傷心事,他都會以天父之名,
溫柔安慰我們,最後還在我們的桌上留下一張聖經上的箴言。
我很感謝他總是這樣的包容我們,安慰我們,
而我們也從來不會在意他這麼做,甚至基於好奇,
我們還主動問他關於耶穌的神蹟。
幸好,他從來沒叫我們去什麼教堂做禮拜的,
否則大家可能會對他敬而遠之,因為宗教信仰不能強迫。
當了老師之後,我也教過一位信仰非常非常虔誠的學生,
他虔誠到什麼地步呢?
戶外教學參觀孔「廟」時,他竟告訴我他不要進去,
因為那是一間「廟」。
我只好告訴他,孔子不是神明,人們立廟是為了尊敬、懷念他,
更何況我們所參觀孔廟不用拜拜,
進去看看不會褻瀆心目中的那位神。
好說歹說之後,他才踏進孔廟,聽老師解說孔廟的歷史。
目前為止,
我還沒遇過臺灣一般民間信仰的朋友說絕對不去教堂或是排斥外國節日的,
但我知道其實民間信仰的禁忌多如牛毛。
我的爸爸是一位大家所稱的「堪輿師」,
也就是俗稱的「風水師」、「地理師」或「算命仙」。
所以我從小就生活在神鬼的世界中,每天接觸的人,
從政府官員、公務人員、商人、農民、工人...等等,什麼都有。
小時候不懂那深奧的世界,
只覺得我的爸爸好像和別人的爸爸不太一樣。
當然,從外表看不出來,因為高中時,我爸到學校幫我送便當,
還曾被誤認為是學校老師。
每回出門工作,他一定是西裝、休閒鞋加一個公事包,
跟上班族沒什麼兩樣;
如果要到葬儀社或火葬場,他一定是全套西裝加皮鞋。
也難怪別人會誤認他是老師了!
(不過來找爸爸的人,大家也都是尊稱他為「先生」或「老師」。)
因為爸爸這麼特殊的職業,所以朋友們知道後,
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問我很多關於神鬼之間的事情。
坦白說,我完全不懂。
但我知道初一十五,我家要拜拜;
清明節、過年和祖先的生日時,一定要祭祖,還要去掃墓;
農曆七月我們要拜好兄弟。
至於其他,我是一竅不通。我迷信嗎?
至少出門不用看農民曆。書櫃、電腦愛擺哪裡就擺哪裡。
不過我的爸媽不全然是這樣,
因為他們還會看什麼床位、讀書位之類的。
這就是世代的差距,就像我現在教中年級的孩子一樣;
全班會說流利台語的大概一半;
初一十五像我家要拜拜的,現在簡直少之又少,
更不用說有些小朋友從小到大從沒看過什麼叫做「廟會」,
以致於現在正在上社會領域課程的我,
上到傳統社會的生活時,簡直要哭出來。
所以我的爸爸聽我說學校裡的事時,
他也會取笑我是「外國人」,說我五十步笑百步。
這樣的改變,從我家巷子裡的住戶就可以看出來了。
以前拜拜,真的非常熱鬧,整條巷子的每一戶人家一起拜拜,
供桌上大魚大肉,飲料罐頭像座小山一樣。
現在大家各拜各的,鮮花水果,外加餅乾飲料,也是在拜了。
濃濃的鄉土味與人情味,
似乎也隨著這樣的改變,變得非常的淡薄。
那天爸爸非常感慨的要我幫他準備一份履歷表,
說他要到葬儀社應徵專屬堪輿師,要不然快要失業了。
從爸爸的身上,
我也很明顯的感受到傳統服務業(我這麼認為)的沒落與衰敗。
隨著時代改變,科學知識日益廣泛,
大部分的人都以科學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台式信仰的人(像我阿媽),他們的想法,
大概是一般人所謂的「傳統、迷信」,但我覺得沒什麼不好。
半台灣半西方的人,
就選擇性的遵從某些他們自認為的可以接受或有利的禮俗或信仰,
例如過年說吉祥話,包紅包時要包偶數數字,我也能接受。
完全西化的人,我們還是可以交朋友,
但別提我們之間的差異,免得吵架了。
不管大家信仰如何,彼此之間仍互相尊重,就不會有那麼的紛爭。
如果遇到科學不能解釋的部分,
信的人,我們就把它當作是心靈的寄託,
不信的人,就當作是不小心看錯、聽錯或太敏感了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