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飛到身上,你會失聲尖叫把牠趕跑?
還是任由牠停駐,充滿驚奇的對牠微笑?
說起自然觀察這件事,
原本是與愛待在家的我無緣的,
但家裡有一個愛看蟲、賞蛙、賞鳥的爸爸,
那就不一樣囉!
喜愛觀察動物、昆蟲的柚子爸,
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
就經常帶著孩子們在外頭跑跑跳跳,
找蟲子是他們男生最愛的一件事。
嘉義公園、樹木園,
是我們全家週休二日最常出没的地點,
我們總是一邊散步,一邊找蟲、看鳥。
每次發現了什麼,我們總會圍成一圈,
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兒子的標準姿勢:蹲下,安靜的看)
猶記得剛開始認識這些大自然的朋友時,
孩子們都只是聽爸爸的講解,
連蟲子、鳥兒在哪裡都看不見、找不著,
加上能講解的有限,聽完後也很容易忘記,
所以我們常會拍照,做成紀錄,回家再比對圖鑑。
別說孩子看不懂圖鑑,
透過大人的介紹與書上文字和照片的說明,
其實他們理解的程度比大人所認為的更多。
閱讀相關的書籍,
也讓孩子們對觀察到的動植物更有記憶。
有時遇到難以分辨的動植物,
我們也會上網查詢,甚至請教專家。
為了滿足全家人的求知欲,
我們會一起聆聽荒野協會的老師們上課的講座
或參加戶外踏查的行程;
我們也曾到嘉大昆蟲館、
高雄金獅湖蝴蝶館等地方參觀;
或者去欣賞昆蟲特展......等等,
經常的接觸大自然相關的議題,
逐漸成了我們一家人生活休閒的一部分。
現在到戶外玩耍,
兒子們對自然萬物變得更加敏感與熟悉。
眼尖的他們常會發現樹上的蟬兒、地上爬行的小蟲,
連躲在葉子上的蝴蝶幼蟲,他們也能一一找出。
看到這些動植物,孩子們總是不自覺的觀察討論,
一群螞蟻爬在地上都可以討論個半小時。
學校也是適合探險尋寶的好地方,
隨著季節的變化,
孩子就會從學校撿回不同種類的種子。
用玻璃罐收藏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 爸爸會用相機記錄找到的小昆蟲)
可是,在大自然實地的觀察
只能看到動植物生長與活動當下的情形,
無法更深入的經歷牠們完整的生命循環過程,
於是我們便開始在家裡練習飼養蝴蝶幼蟲,
從觀察盒起步,然後規模逐漸的擴大,
甚至直接在盆栽栽種蝴蝶食草,
並購置飼養籠來觀察蝴蝶的生命歷程。
從二齡幼蟲到終齡幼蟲,緊接著化蛹到羽化,
孩子們每天都在見證牠們的成長。
當孩子看到蝴蝶羽化成功時,
他們很興奮的和爸爸一起將蝴蝶野放,
並期待蝴蝶能回到這裡傳宗接代;
而發現蝴蝶羽化失敗時,
他們也會無限遺憾又惋惜的感嘆。
(用飼養盒養在窗臺上)
(兄弟兩人一起找蟲)
(夏天,孩子們最愛撿蟬殼)
這些觀察經驗慢慢的內化成孩子主動學習的態度,
也因為認識了大自然的朋友,
他們對這些小生命更有感,
也更瞭解如何對待才不會造成傷害。
尊重與愛護自然的一切,不必大人耳提面命,
他們自會小心。
從這些生活經驗中不斷累積成我們對孩子的教養,
透過與大自然的對話,孩子們瞭解生命的可貴,
進而能尊重這些生命。
我的孩子很幸運,
能夠有爸爸帶領著他們一同親近大自然,
從大自然中學到了生命的價值,
也讓我們對大自然充滿感恩,
心靈也變得更加充實與滿足。
(愛牠,就不要傷害牠,用最自然的方式去親近牠)
(爸爸是孩子們最好的自然老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