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班級學生上課有高效率,每次安排座位我都會費盡心思,希望能排到全班的「最佳組合」。不過還要顧及到學生的身高及視力情形,所以很難達到上述之理想情狀況。這也讓我想起以前小學時,老師為我們安排座位的情景。
我就讀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老師的座位安排標準是以成績為考量,當時班上共有62位學生,我們的課桌椅都是那種兩人座的舊式課桌椅,因為學生太多,桌子都是排到左右牆壁邊靠牆,後面則是和垃圾筒比鄰而居。桌子一共分成四大排,每一大排都有七至八張桌子,而靠中間的第二大排就是老師的「成績優良」排,第三排次之,成績最差的,坐在第一和第四大排。接著才以身高來安排學生的座位,讓每個學生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等級」在哪裡。
從來沒有坐過第二大排以外的我,如果坐在靠近第一大排走道的位置,很容易就可以和第一大排的同學打交道,可惜,喜歡活在自我世界中的我,幾乎不跟第一大排的同學說話。雖然當時我對全班同學的名字琅琅上口,但就是有同學六年我都沒和他說過一句話的。
這個座位安排的方式,到了我升上國二時再度出現,只是這一次我們都是單人座位,全班四十幾位同學,老師安排了正中央三排為「成績優良」排,第一名坐在正中央,第二名在第一名的右邊,第三名在第一名的左邊,以此類推,全班成績排名清楚可見。
當時我對於老師這樣的座位安排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現在想來卻覺得大有問題,而以前的家長也不會因為這樣就來跟老師跳腳說老師歧視學生之類的。想當然爾,每位同學都以能坐在正中央三排為榮,而且越前面越好。
大概是這樣養成了我上課喜歡坐前面的習慣,連去補習時,我也一定要坐在第一位,因為被同學的頭擋住黑板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啊!!!現在去研究所上課我也是坐在最前面,我的前面通常就是老師啦!坐在最前面偶爾要幫忙發學習單或資料,甚至班上沒人回答老師的話時,就要負責回答,但我還是喜歡坐在最前面。
至於我自己現在的班級,原則上就是以身高為第一原則,再來則視性別、學習態度、學習情形平均分配在各個座位中,而且我常給小一的孩子換位置,以防止孩子在抽屜裡養「昆蟲」,也可以讓孩子看黑板時能平均的從教室的各個角落看。
下次幫學生換位置,應該是兩個星期後吧!再來好好思考還有什麼調整位置的好方法,有空再來分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