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吵架中學習溝通、分享、等待與處理衝突
柚子和小毅常常為了玩具而吵架,
通常是為了想得到對方手上的那個玩具而吵架。
常常,好像對方手上的那個玩具總是比自己手上這一個還要好玩似的。
那天,小毅看到哥哥拿了一把玩具長槍,
他很想玩,他對哥哥說:「我也要玩。」
這句話有語病,小毅說的是他的希望,
但哥哥卻不見得就要依他的希望,而達成他的「想要」。
所以柚子在弟弟伸手要拿時,別過身,讓弟弟拿不到,
弟弟再伸手要拿卻一直無法如願時,
他竟張開他的小嘴巴,從哥哥的上手臂狠狠的咬了下去……
柚子因為痛而大力推倒弟弟,弟弟就這樣飛出去。
一切我都看在眼底,
在他們開始爭吵時我並沒有馬上介入,
是想看看孩子之間是否能夠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
不過現在看來似乎還是有些困難。
弟弟放聲大哭,以為先哭先贏,
先告狀可以獲得大人的安慰,
豆大豆大的眼淚爬滿了他的小臉,
連鼻涕都流出來了。
他說:「媽媽,哥哥都不讓我玩玩具。」
哥哥抿著嘴,一語不發,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他很委屈,卻不說話。媽媽的責任不是偏坦誰,
而是幫他們釐清問題及教他們如何解決問題。
我很嚴厲的告訴小毅,
哥哥找了很久才找到這把玩具槍,
哥哥才開始玩,如果想要加入,
就要先詢問哥哥的意見,
而不是想要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哭鬧!
弟弟還想用哭來蒙混過去,
不過技倆全被視破後,大哭的聲音轉小,
自知理虧就別過頭不敢看我。
我覺得只是幫孩子了解問題還不夠,
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
他還是會用本能的方式來處理,
所以後續的教導就變得更重要。
我要弟弟向哥哥借玩具,用嘴巴說:
「哥哥,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玩?」
先詢問對方意願。
如果哥哥說好,那事情就圓滿解決,
如果哥哥不要,那就採取第二步:等待與輪流。
要弟弟等哥哥玩夠了,再輪到他玩。
等待很難,媽媽要陪在弟弟身邊,找事情給他做,
轉移他的注意力。
但是,等待讓他們都能玩到玩具,
而且,哥哥看我念故事或陪弟弟畫畫時,
他就會忍不住放下玩具靠過來;
等待讓孩子有耐性,緩和他們的情緒,
只是有時我們沒時間等待……
這卻是不等不可的。
輪流玩,孩子也能慢慢體會所謂的分享,
有些美好的事物就是透過分享,
才顯得更加可貴。
接下來是柚子。
弟弟伸手搶玩具時,
他的反應似乎不太對,
我希望他可以告訴弟弟關於自己的感覺,
我們可以說:「不可以」或「不行」,
讓對方知道他現在的想法。
弟弟就是不知道哥哥當時不想讓給他玩,
所以伸手要搶要拿。
肢體動作或許也能透露一些訊息,
但在現場外的大人不見得看到兩人的互動。
所以柚子爸也說,發出聲音來告訴對方自己的需求,
讓大人也聽到,或許我們就算沒看到全部,
也能從兩人的對話中猜測他們的行動。
我也把情境拉到學校,
如果有小朋友要搶他的玩具,
他也要清楚明白的告訴對方,他不喜歡、他不要。
我讓柚子和小毅重頭把整個事件演練一遍,
兄弟兩人很快就和好,等到柚子爸出現時,
免不了又把弟弟念了一頓。
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
爸媽的處理方式若一致,
孩子就更能清楚明白家規及原則,
而且弟弟當時也已經冷靜,知道自己不能用搶的。
兩人都能玩到玩具,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兄弟姐妹在家裡一同學習關於與人相處的課題,
真的很好,
柚子和小毅就是從這些生活中的問題,
去學習如何處理衝突、與人分享與溝通的課題,
隨著他們長大,慢慢脫離爸媽的保護傘,
我相信這些經驗將會幫助他們更成長茁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