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初圖書館》可說是一本時代小說,它映照出「小島」將近一世紀的愛恨情仇。那真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國際情勢的突變、政權的起落、社會風氣的轉變,民心的浮動不安……大時代之中,下至市井小民,上至高官權貴,沒有一人能逃過這無情且毫無預警的風暴,且看著書中各方主角們如何向生活妥協認命或奮戰不懈,載浮載沉,卻始終勇往直前,令人不勝欷噓。
故事巧妙採取意識流的手法,安排各個角色獨自佔據一個篇章,以第一人稱說出自己或他人的故事及心路歷程,心境曲折,主觀的認定與想法,讓聽者(讀者)更貼近說者的內心,彷彿隔著窗櫺,聽著幽暗隔壁房間的告解,速寫著他們被支離得破碎的人生。
一群有志青年在時代的洪流中不得不分離、消失或死亡,直到最後在下一代中冥冥被拉扯著相聚或相認、相知;作者是要突顯出命運的不可逆與幽默(也許是殘忍)或者是創造了一個構築圓滿的充滿希望活力的未來藍圖?
或者兩者兼具。
在這個崩潰得如土石流的世代裏,認同感從何而來?這是一個令人茫然的課題。而同樣的在那樣的年代裏,純樸小老百姓除了賺一頓溫飽,似乎也無法顧及其他。就如Bachan說的:「哈!我無想遐濟,遮爾濟年,我只要地心莫自殺,阿銳莫予地心苦毒死,啥物日小我攏會當過,啥物人管對我來講攏仝款,……」,小銳也說過:「你知不知道,其實人們根本沒想過感覺和選擇是什麼,只能相信別人擺在他們眼前的東西。不用驚訝,有水喝有飯吃的我們在這方面就是那麼落後!」「沒什麼大事,就是生存,很忙。」在泊一(一個ABC富二代)的視角裏,小島充滿陌生與謎團,同時也激發他想探索的好奇心,而陳小銳代表著底層茫然無助卻順從的人們,死心眼,勞碌一生,逆來順受,只求溫飽。而其他的角色,都在時間點到了就會自動來加入這個大齒輪中被轉動,像是命運,身不由己。
書名「映初」有著明確的闡釋:映照最初。小說透過敘事者的眼耳鼻舌身意,拼湊出大時代的悲歌,小人物的無奈悲苦,對命運的無力抵抗,最真摯的愛與恨,理性規範與自身欲望的拉扯角力,對他人的虧欠與贖罪,對自身祕密的厭惡與追尋;奔放的愛,說不出口的愛,等待的愛,放縱的愛,寬容的愛,與原諒的愛。閱讀《映初圖書館》像在拼圖,我們傾聽著那個時代的聲音──也或許是我們自己發出的聲音,找尋一片片的碎片,拼出一個個故事,也許有一天,能將它拼完整了,再也沒有缺片。
另外有兩點題外話想說。(純粹個人想法)
其一,最令我驚豔的是Bachan(陳阿卿)的章節,除了錄音帶部份,通篇用臺語寫成,非常有意思與大膽創新,但覺得不太需要再附上國語版,也許是我多心眼:有翻譯可以看概麻看原文?(人的惰性)
其二,另一個不解之處是泊一和陳小銳應該不是「兄妹」吧?雖然江教授耳順之年才得子,但泊一與小銳的媽媽陳地心才是同輩(姐弟),泊一算是小瑞的舅舅才是。還是因為年紀相差不多才說「把她當妹妹疼愛照顧」?此事係個人糾結,並不影響故事精彩程度,可略。
最後,我省去政治上的議題不談,是因為太沉重,我談不起,作者應該也不會特別強調政治方面的議題,它是故事背景,真實的時代過往。作者將時代的流轉透過筆尖輕輕提起,淡淡帶過,帶領我們仰望時代的巨輪,不曾停止轉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