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上學路 / BUDDHA COLLAPSED OUT OF SHAME
跟著河裡的小紙船一直走 我就可以找到學校
17歲天才少女導演 馬克馬巴夫家族最年輕傳人-漢娜‧馬克馬巴夫
2008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最佳影片
2008柏林影展和平電影獎
2008亞洲電影大賞最佳影片入圍
2007多倫多影展參展
2007羅馬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特別獎
2007西班牙聖撒巴斯汀國際影展評審團大獎
2007比利時法蘭德斯國際電影節參展
2007蒙特婁新電影影展Daniel Langlois Innovation Prize
【劇情大綱】
跟著河裡的小紙船一直走 我就可以找到學校
天真可愛的小女孩芭緹一心想上學,鄰居小孩跟她說,沒有筆記本跟鉛筆的小孩是不可以去學校的。不死心的芭緹費了好大勁,籌到買筆記本的錢,用媽媽的口紅當鉛筆,開心地踏上迢迢上學路!沒想到途中碰到一群男孩,玩起模仿塔利班恐怖份子的遊戲,用石頭丟她、挖個大窟窿想要活埋她、用槍射她,就像塔利班掃射美國人一樣…芭緹可以順利逃過這場「恐怖攻擊」,平安找到學校嗎?
【關於電影】
繼《追風箏的孩子》後 另一部戰火下的動人鉅作
阿富汗巴米揚峽谷深藏在興都庫什山中,渾厚莊嚴的山脈,讓這裡有「眾神之谷」的美譽,珍貴的佛教洞窟遺址,與敦煌石窟、印度阿占塔石窟,並列三大最珍貴的佛教藝術遺產地,兩尊高達五十米的巨型石雕佛像更是舉世聞名。怎料,2001年,塔利班當局竟為保持伊斯蘭教的純潔性下達滅佛令,要毀掉所有佛像,儘管各國不斷警告與勸說,2001年3月9日,兩尊立佛仍在炸藥聲中應聲倒塌…
《迢迢上學路》正依此時代背景而開展,原文片名「BUDDHA COLLAPSED OUT OF SHAME」意指佛像因羞愧而倒塌,暗諷連年戰亂的阿富汗,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即使塔利班沒有炸毀佛像,神佛若天上有知,也會因為難過慚愧而倒塌。在《迢迢上學路》的開頭與結尾,都可以目睹佛像倒塌的歷史畫面。
儘管有嚴肅的歷史背景,《迢迢上學路》的主角卻是個再天真不過的可愛女孩-芭緹(Bakhtay)。當塔利班炸毀了巴米揚大佛後,阿富汗居民們只能在頹圮的佛教遺跡中辛苦求生,日子雖困苦,純真可愛的小芭緹心中卻一直有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可以到學校上課,聽老師講有趣的故事。生長在台灣的你我或許難以置信,「上學」對阿富汗的小孩-特別是女孩來說,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充滿著想像不到的危機,導演寓意深遠地借小孩之手來呈現這些危險,更突顯成人世界戰爭的可怕。片中小孩模仿塔利班屠殺異教徒的劇情讓人震驚,原來戰爭不止讓大佛倒塌、讓人類的軀體死亡,更扭曲了我們的靈魂,最天真無邪的孩子,竟以最殘酷荒唐的遊戲為樂,這一切都是戰爭所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這群無辜的孩子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模樣?
《迢迢上學路》出自舉世聞名的電影世家「馬克馬巴夫家族」裡最年輕的導演漢娜‧馬克馬巴夫(Hana Makhmalbaf)之手,馬克馬巴夫家族多年來持續在阿富汗以不同的角度拍攝影片,希望透過鏡頭讓世界明瞭歷經二十年戰火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景況,繼姊姊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ria Makhmalbaf)後,年僅17歲的漢娜藉著非職業演員娓娓道出這個動人的故事。為找到最合適的演員來飾演小芭緹,導演走訪巴米揚郊區所有學校,舉辦了超過一百場的試鏡,最後從數千位小朋友中找到了Nikbakht Noruz,年紀輕輕的Nikbakht把渴望上學的期待、路途中的孤單,以及遭遇危險時的慌張,詮釋的唯妙唯肖,讓每個觀眾都能親身感受到她的情緒,可愛的容貌更是討人喜歡,生動自然的表現讓國際影評人眼睛為之一亮。
《迢迢上學路》榮獲2008年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最佳影片與和平電影獎兩項榮耀,也獲得聖撒巴斯丁國際影展(San Sebastiá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評審團大獎、蒙特婁新電影影展Daniel Langlois Innovation Prize等近20個國際大獎肯定;入圍亞洲電影大賞最佳影片、獲邀參加多倫多影展、比利時法蘭德斯國際電影節等多項國際影展。這個惹人憐愛的女孩,在遍地烽火的阿富汗,不顧一切只想上學的故事,在法國上映時,創下超過兩千萬的票房佳績。
近幾年,以阿富汗為背景的電影漸漸受到矚目,無論是馬克馬巴夫家族成員歷年的優異作品,如《少女總統》(At Five in the Afternoon)、《背馬鞍的男孩》(Two-Legged Horse)等片,或去年改編自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暢銷作品《追風箏的孩子》的同名電影,感人的故事在台北創下八百萬的票房佳績。阿富汗複雜的歷史政治背景,造就了一部部電影佳作,如今,17歲天才少女導演漢娜‧馬克馬巴夫將把最殘酷的歷史事件搬上大螢幕,用最單純天真的口吻、最動人的情節,細說給你聽,當你對上小芭緹專注的眼睛,我們將更珍惜所擁有的幸福。
《迢迢上學路》其他得獎紀錄:
2007希臘Thessaloniki電影節女性平權獎
2007法國Sarlat電影節發現獎
2008西班牙Association Club de las 25特別獎
2008義大利米蘭非亞美電影節最佳影片
2008土耳其國際女性影展最佳影片費比西獎
2008摩洛哥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2008美國特拉弗斯城電影節創立者大獎
2008挪威南方影展銀鏡子獎
2008烏克蘭Molodist電影節金鹿獎
2008烏克蘭Molodist電影節Cine-club評審團獎
2008烏克蘭Molodist電影節基督評審團獎
【各界推薦】
「孩子的天真稚氣vs戰火的殘酷無情,《迢迢上學路》最震撼的強烈對比!引人入勝的故事,加上導演的巧手,鍾愛藝術片的影迷一定會喜歡!」~《Hollywood Reporter》
「《迢迢上學路》是部令人動容、毫不造作的影片,如此直接又真實,在片中飾演芭緹的女孩Nikbakht Noruz,渾然天成的演繹更讓人終生難忘。」~《The Observer》
【導演介紹】
17歲天才少女導演 馬克馬巴夫家族最年輕傳人-漢娜‧馬克馬巴夫
「馬克馬巴夫」家族:電影史上的異數,也是一頁未完的傳奇,這姓氏不但享譽伊朗,更揚名國際。1996年,身兼作家和電影創作者(製片、編劇、導演、剪接…)、創下超過1000次國際影展參展紀錄,更是國際各大電影節常勝軍的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有感於伊朗電影教育貧乏,創辦「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Makhmalbaf Film House),從事電影教學工作,學生在這不只學習電影理論,同時也實地進行電影拍攝。(「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官方網站:http://www.makhmalbaf.com/。)
穆森不僅作育無數伊朗熱愛電影的學子,子女們也繼承了父親優異的電影天份,在「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中日益成長茁壯。起初穆森讓子女擔任副導、攝影師等角色,期許他們能依自己的觀點實現創作意念,製作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從小耳濡目染,加上紮實的訓練,家族成員漸漸發展出富有個人風格的電影作品,影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電影世家」於焉誕生。
穆森的大女兒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ria Makhmalbaf),17歲時便以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蘋果》(The Apple)入選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創下坎城影展史上最年輕的入圍導演紀錄,該片之後陸續獲得超過100個國際影展、電影節的邀約。2000年,莎米拉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老師的黑板》(The Blackboard)再度入選坎城影展競賽片,最後抱回評審團大獎。2003年,莎米拉推出第三部劇情長片《少女總統》(At Five in the Afternoon),本片是莎米拉第一次到阿富汗進行拍片工作,三度入選坎城影展競賽片,再次獲得評審團大獎。2004年,莎米拉被英國衛報(Guardian)選為當代40位最佳導演之一。2007年,莎米拉再次前往阿富汗拍攝《背馬鞍的男孩》(Two-Legged Horse),在過程中慘遭恐怖攻擊,導致6人重傷,儘管如此,她在影片完成前都沒離開阿富汗,尖銳的議題果然撼動世界影壇。
本片導演漢娜‧馬克馬巴夫(Hana Makhmalbaf)是穆森最小的女兒,從小夢想成為一位畫家,但她發現偉大的畫家在成就一項畫作時,都必須承受巨大的孤寂,相較之下,電影就熱鬧有趣多了,於是她國小就休學,跟姐姐莎米拉(同一時間自國中休學)一起在父親的電影學校裡學習,參與家族電影拍攝,擔任攝影師、劇本撰寫與助理導演等工作,自此再也離不開電影。漢娜曾說生活在伊朗社會,必須承受許多來自意識形態、政治與社會的莫名壓力,於是她養成以書寫來釋放壓力的習慣,電影的靈感也應運而生。
延續馬克馬巴夫家族的優良電影血脈,漢娜跟姊姊莎米拉一樣,在17歲那年便完成了第一部劇情長片-《迢迢上學路》,在此之前,她曾以個人首部紀錄長片《Joy of Madness》拿下威尼斯影展Lina Mangiacapre大獎,這部紀錄片是紀錄姐姐莎米拉拍攝第三部作品《少女總統》的姐妹作,真實呈現美國入侵阿富汗時,首都喀布爾裡女性的處境。馬克馬巴夫家族向來認為電影是反映現實社會的「鏡子」,而非一扇逃離真實世界的「窗子」,電影皆取材自現實生活,希望電影工作者能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融入其中,讓對話和反應自然發生以貼近真實,將大眾平日無法覺察、埋藏在社會各角落裡的陰暗幽微,藉由電影傳達給全世界。
父親穆森歷年來都像個吉普塞人,居無定所地從事電影拍攝,只為躲避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姐姐莎米拉曾在阿富汗拍攝時遭遇恐怖攻擊,差點喪命,無論在伊朗或阿富汗,「搞」電影絕不是份平凡簡單的工作。在父親的片場長大,漢娜七歲出演父親的電影,八歲的短片處女作便入圍盧卡諾影展,14歲時拍的紀錄片也入圍威尼斯影展,《迢迢上學路》更一舉拿下17個國際大獎,當別人還在少年徬徨,她早已征服世界影壇。漢娜看了上千個小朋友才找到心目中純真且惹人憐愛的芭緹,電影充分展現了和父親一樣如詩的特質與伊朗優秀的動人寫實傳統。跟姐姐感情相當深厚的漢娜曾說,也許有一天,她跟姐姐都會卸下電影工作,努力過平凡人的生活,因為她漸漸體會到,所謂的電影工作者並非指知道如何去拍攝好電影的人,而是不知該怎樣像大家一樣活著的人。儘管如此,我們都已看到一位作品蘊含動人力量且深具社會意識的影壇新星,在國際影壇上發光發熱。
文章定位:
人氣(559)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