殮、殯、葬
多數民眾對於往生以及其相關的殯葬處理事宜大多抱持著『敬畏』,及『非到必要時,能不先行了解就不去了解、接觸和談論』的一個心態。其實若是以知性結合理性的角度來切入看待此事,往生可以被詮釋為整個生命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永憶為避免您於喪事發生當下時手足無措的情形,特別印製了生命禮儀的宣導資料,歡迎來電索取。同時亦在永憶網站上的本節及〝禮儀服務簡介〞中,針對一些喪禮基本的知識及觀念加以說明,希望能對民眾有所幫助。
整個殯葬的程序可分為三個主要的階段,即『殮』、『殯』、『葬』。殮為主要在對亡者身體作一番恭敬的處置及掩藏。殯為以停放亡者進行弔唁,安排後續喪事為主。葬為以告別式及安頓亡者最後歸宿為主。除了上述殯葬的主要程序及空間上的說明外,不同的宗教亦有不同的生死觀以及殯葬禮儀。
火 葬
臺灣居民原來也受到了入土為安與風水觀念等傳統觀念的影響,辦理先人後事仍然多以土葬為主,造成了濫葬現象。但由於社會結構改變、環保意識抬頭,民眾重視公共衛生與生活品質,再加上臺灣地狹人稠,而可供使用土地面積又極為有限,對土地利用的需求十分殷切,尤其在中高度發展的縣市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土葬用地十分不容易。舉例來說,雖然目前臺北市火葬比例已超過九成,但仍有納骨塔興建及骨灰處理等後續問題,更不用說傳統土葬所需的墓地了。和傳統土葬相比,火葬這種形式較適合快速變化的經濟和社會關係,不但可以節省用地與喪葬費、更能改善民俗、簡化喪葬儀式,減少喪葬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衝擊,並促進環保意識。
目前的火化方式費用屬於平價,儀式莊嚴、簡單而隆重,有益環境清潔衛生,不過度佔用及浪費土地資源,也不必作墳及看造墳風水,減少停柩時間。火化後若供奉於靈骨堂塔內,依照個人的傳統及宗教信仰,可有定時及相關節日的誦經安排,達到慎終追遠之目的。
樹 葬
臺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再加上絕大多數墓地都已公告禁葬,已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能接受樹葬、以及其他類似的葬式。
樹葬即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大部分的時候樹葬很容易跟灑葬混淆。灑葬的一般來說是將骨灰灑在不特定場所。依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經過火化的骨灰,需經過再研磨後使其成為小顆粒或細粉才能進行樹葬骨灰的掩埋。目前有推廣樹葬市、縣(市)、及鄉(鎮市)政府會提供特製的骨灰容器以供再處理過後的骨灰之盛裝及掩埋。
家屬可以優先考慮永憶配合政府政策所提供的樹葬服務。不需過度費心準備,我們會將所有過程解說詳細同時一一打點好並準備妥當,讓家屬可以平靜的陪伴親友走過人生此一階段。
海 葬
海葬即是將骨灰灑在海中。很多民眾誤以為海葬就是抱著骨灰罐搭船到外海,打開骨灰罐後,直接把骨灰倒入海裡,或是將骨灰罐投入海中。依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經過火化的骨灰,需經過再研磨後使其成為小顆粒或細粉才能拋灑於海。舉例來說海葬之前,臺北縣市政府會免費協助家屬將骨灰研磨後,用綿紙包裹以「安息盒」盛裝。為使「安息盒」能快速沉入海底,盒內會加入五花石增添重量。當船行駛至港口防坡堤外6000公尺以上之海域,由工作人員引領家屬至甲板,由家屬為亡者祝福祈語後,再將安息盒伴隨鮮花拋向海中,目送骨灰沉入大海,完成他們「海闊天空、融入自然」的遺願。
如同樹葬一般,家屬可以優先考慮永憶配合政府政策所提供的海葬服務。不需過度費心準備,我們會將所有過程解說詳細同時一一打點好並準備妥當,讓家屬可以平靜的陪伴親友走過人生此一階段。
土 葬
土葬是我國古代通常的喪葬儀式,方法是用棺木盛屍,挖葬穴,深埋土中,以土丘為標記。土葬在於能夠設計風水以蔭庇子孫,且屍身沒有立刻毀滅,讓親人在心理上比較沒有灰飛煙滅的消失感。
其實西方社會或是西方的宗教在部分地區還是遵行土葬的方式,例如天主教或基督教。畢竟葬法還是受各地的宗教及民情的影響甚大。
由於環保、景觀、以及土地資源有限,部分市、縣(市)、及鄉(鎮市)已相繼公告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