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來桃園一個多月,其實對附近的周遭環境還是不怎麼熟悉,只知道郵局在哪裡(繳卡費)、戶政事務所在哪裡(辦結婚登記)、菜市場在哪裡、相館在哪裡、大潤發在哪、全國電子在哪、麥當勞在哪、咖啡館在哪、圖書館在哪…其實感覺好像不用愁要去哪裡找不到地方,只是跟他們都不熟而已。
今天去了一個明明很接近,但卻一點都不熟的醫院。喔,對了,這是我嫁來桃園後的第一次感冒!
這家x盛醫院,感覺不算小,我是第一次到他們家看病,所以也沒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但是…它真的讓我很受不了!
從初診掛號、看診、批價、到拿藥,先不說每一個階段可以落我口舌的部份,就談我最受不了的部份就好—拿藥。
知道嗎?光等拿藥,我就等了一個半小時!也許有些人會認為,等一個半小時拿藥也不算什麼啊。可是,重點是,這家醫院患者的流動率並沒有很高,也就是說,患著並不是非常、非常的多…可是,動作卻非常、非常的慢。
批完價我去藥劑科準備拿藥時嚇了一跳,怎麼他們的藥劑部門好像是有人去鬧場一樣,只見『一大堆』的阿公阿嬤(中間夾雜著幾位年輕人)把發藥的窗口團團圍住,大家鬧哄哄的,糾紛不斷…
原因是因為他們的電腦出現錯誤。導致必須採用人工叫號的方式。
但是,小姐的音量又不大,又在窗口的後面,又被一大堆患者圍住,你說,小姐在叫號時能讓人家聽得清楚嗎???
情況愈來愈惡烈,漫長的等待磨光患者的情緒和耐心,包括我!這時候有一位看起來像是leader的藥劑師跑了出來,她用洪亮的聲音向大家解釋以及道歉,接下來要大家都回到座位上,她用叫號的方式,叫到名字才到前面領藥。
終於有一點像樣了,我心裡想。
可是情況維持不了多久,因為她叫的名字都沒有出去領藥(不在場),所以那些在場的阿公阿嬤們又漸漸往窗口包圍,情況又再次上演,但是比剛才藥師都在後面時好多了。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我領完藥時依舊。
依照正常我所認知的領藥程序,是我的手中有一張領藥單,然後如果藥劑部門上方的看板號碼跳到手中的領藥單號碼時,那我就可以去領藥,藥劑師會跟我確認身份,並且告知我如何服用以及注意事項。
但這家醫院不是,在等藥的過程中,我和隔壁兩位患者聊了起來,一位先生跟我說,他兩張藥單,一張89號;一張91號,兩張是一起『投單』的,但是89號的藥在一個小時前他就拿到了,而91號那張他已經等了一個小時了,但是還是完全沒消息。他不解的是,100多號的患者很多都拿走了,但他是一起的竟然時間差這麼久還沒好??
我好奇的問他,什麼是『投單』?他跟我解釋,就是把手中領藥單放進窗口前面的一個小籃子裡,這樣藥劑師就會知道你已經要來領藥了。
我一直非常不解醫院的做法,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不是讓問題變更複雜嗎?
因為後來出來的那一位藥師也是要大家先把藥單交給她,然後她要我們每個人都記住自己的領藥號碼以及姓名。
我心裡就在想,那如果像有些阿公阿嬤記性不好的怎麼辦?
而且她還有說,如果不想等那麼久的人,可以藥單給她後,下午再領來領藥。
我覺得,幹嘛不等到領藥時才把藥單給藥師,這樣拿藥的人很有可能拿錯藥,因為他沒有『確認身份』;而且,發藥時,我覺得不管在怎麼混亂,再怎麼緊迫,一定要做到『確認身份』以及『告知義務』,但這家醫院並沒有。在我等待的過程裡,怨聲載道,並且有兩位患著高聲說:「我的藥拿錯了!」
我不是醫護人員,但我知道醫護人員不管是在拿藥或注射時,一定要『三讀五對』,這也是為什麼發生糾紛時,醫護人員會有一個『業務過失』的較高罰責。因為身為一位專業人員,你必須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注意義務,而這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什麼條件下的最高指導原則。
我當時候在想,如果我是教育部官員,如果我有能力做些什麼的話,關於醫療體系下對醫學系、醫護人員的教育,『醫療道德』會被我列為最重要的課題,醫護從業人員,除了專業知識技術,還有『道德觀』、以及對病患、病患家屬的『愛心、耐心』,這些是是不是適合身為醫護人員最基本的資格篩選。或許在這樣的條件下,醫護從業人員的數量會大幅縮減,但如果透過on-job-training可以改善的話,為什麼我還是在醫院常會看見醫院的人在面對「因為不知道所以才問你」的患者時不耐煩的嘴臉;或者是講話很快速讓人家聽不是很清楚的回答??
每天做同樣的事情、講同樣的話會厭煩沒錯,這我完全同意,但…請不要讓自己對工作失去熱情與麻痺,特別當你是一位醫療從業人員的時候,因為當你投身這一行的時候,就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與自覺(高道德、高標準,而不是高薪、高社會地位),這是我覺得我們的政府做的還不夠的部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