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又去麥當勞,結果又意外的點麥克雞塊餐,一邊開車吃著吃著怎麼摸到的是勁辣雞腿堡,忍不住打了電話給屏東麥當勞。
吃麥當勞管理出問題的虧不下十次,但是每次都在部落格寫寫從來沒有打過電話。講了,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改變?但接電話的人是襄理,我也搞不清楚他是真的會改善還是不會,他留言要我去門市拿六塊雞塊的兌換券,我昨天去買早餐,但是沒去拿,因為我不是為了那六塊雞塊而打電話,只是因為他從我教國際標驗證課程的優良廠家到錯誤示範。怎能不感嘆呢?
看麥當勞含砷事件,結果是濾油粉含無機砷,有就是有。這樣的方式與媒體宣告,有位麥當勞的企業形象加分嗎?並沒有,只有更負面。台灣麥當勞到底怎麼了?
昨天車子終於在馬路上『顧路』了,自己也不對,早就有訊號不對勁,但是因為忙沒進廠處理,在馬路上顧路也是正常的。只是當時一肚子惱火,怎麼會沒電?又是換電瓶,又剛做過十萬公里大保養,為何又會出狀況呢?
這家車廠為了維持維修品質都會在三天後來電問顧客車況是否良好?但是三天,能看出今天保養結果有好嗎?或者是換了零件OK嗎?今天打電話問顧客,你是要問服務人員態度,還是問技術是否OK?
問態度,當下就可以打了。問技術好否?哪一個時間打,要問什麼都是技巧?若是泛泛的問車子還好嗎?那有怎能不好呢?那又何必問?比如說,我保養車剛換機油都會特別省油,大約兩週就會有感覺。但是其他的零件,異聲消除?或者機械良好?若當下沒改善,又怎能把車交給車主呢?真的,我一點都不明白那多餘的動作。
大公司常常會有一些品管措施,但是那個品管措施是需要有效的,而不是有做就好。
讓我想起早期推職業災害零災害,為了績效,結果勞工輕微受傷等傷害,通通不得通報,自己去醫院就診,只因為自己可能是該單位那一顆老鼠屎。結果發生更嚴重的傷害反而沒有保護到勞工。常常管理制度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在某些落實面上,就會落於有做就好的弊端,到消費者手上用意就差很多嚕!
真不知道這該如何是好?品質文化的提升是要靠大家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