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參與並學習心理諮商快滿兩年了,除了自助之外,也能幫助學生是自己想參加諮商的主要目地。回想當學生的時代喜愛心裡學,在圖書館裡把遠流出版的心理叢書每一本都看過,也試著解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疑問。
如今,學校的諮商中心(學生輔導中心)日益擴大,對於義務輔導老師的教育訓練也增多!參加教育訓練是收穫最豐富的部分。
猶記第一次參加義輔老師的課程時,我滿臉通紅的坐在F106裡,我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如此真實的自己,伙伴們侃侃而談著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彼此間又是同事,這樣的內心坦誠相見,是否會影響同事們日後對個人的價值觀?那又會不會影響日後對個人的價值判斷呢?心中許多疑慮,矛盾、衝突。以為是一場可以豐富心靈的課程,上完之後,卻覺得自己被傷害,被課程傷害,被裡面的伙伴直言直語傷害......阿~~我還要繼續嗎?那是第一次上諮商課程的感觸。
原來自己沒有心理準備,準備接受自己這樣的面向與同事、伙伴相處,說自己不瞭解自己嗎?瞭解的很,但通常是自我的對話,鮮少把他攤在陽光下見人,怕露了臉自己就會因此乾枯......若這樣的環境常常給我這樣的感覺,要不就是這個環境太不友善了,要不就是自己太沒信心,這兩者都有可能。
去年上焦點諮商、藝術治療,都慢慢的適應,加上學院派的講師很注重『諮商倫理』在課堂上相當尊重個體,也逐漸習慣課程中的自我剖析,如藝術治療時,大夥哭成一團,但卻因此夠瞭解原來自己的悲傷點在哪!
諮商過程中的確會涉及隱私,但這個隱私是有保密條款的,是事先被告知的,是除了個案以外(連家長)都不能透露的,除非攸關個人生命,是絕不能透露半點諮商的內容,包括研習。研習可以因需要大範圍的舉例,但不可透露個案之基本資料,我想這都是基本的諮商倫理。
我想諮商一定是尊重個案,絕不會因為坦露自我而遭受傷害,我想即使是義輔老師也該遵守的!
以下在網路上找到的諮商倫理相關資料,也可以參考中國輔導學會 網站上的詳細資料!
根據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上的資料:
諮商倫理是諮商員在諮商實務工作中,根據個人的哲學理念與價值觀,
諮商專業倫理規範,服務機構的規定,當事人的福祉,及社會的規範,
以作出合理而公正之道德抉擇的系統性方式(Van Hoose& Kottler,1977)。
其中包含幾個主要的要素,包括個人的人生觀、價值系統,專業倫理守則及法定的規章和政策等(牛格正,民80)。
但最重要也最具體的,是莫過於專業倫理守則所代表的意義與功能。
倫理守則目的在使整個專業敏覺其倫理行為,並能藉此提供一個結構的引導和警告機制,以協助專業人員去面對各種倫理問題和兩難困境。
*專業倫理守則的有四種角色:(陳文玲,民80a)
1.規範的角色:規範諮商員的專業能力、資格及行為
2.指導的角色:提供諮商員從事實務工作時倫理判斷的參考
3.保護的角色:可保護當事人及諮商員的權益,並維護專業形象
4.專業的角色:倫理守則是專業成熟的指標等。
*專業倫理守則有六項重要的功能(Mappes,Robb & Engels,1985):
1.保護案主
2.提供專業人員的引導
3.保證專業人員的自主性
4.增加此一專業的威信
5.增加案主對此一專業信任與信心
6.詳細說明專業人員之適切行為
*諮商的當事人有那些權益?
當事人有五大權利:
一、自主權(autonomy) : 自由決定的權利 完全的自我決定 以選擇進入 或退出諮商保留或揭露諮商資料
二、受益權(beneficence) : 應從諮商受益的權利 其福祉被列為最優先考量
三、免受傷害權(nonmaleficence) : 應受保護的權利免於遭受來自諮商過程或諮商員的任何傷害
四、公平待遇權(justice) : 被公平對待的權利 有權接受諮商有權參與基於個人需要而設計之諮商計畫有權尋求適合自己之其他輔助資源
五、要求忠誠權(fidelity) : 被忠實且真誠對待的權利有權被尊重、被保密 、被真誠的對待 諮商過程被正確的記錄。
*諮商師有那些責任?
諮商師有三大責任:
一、專業責任
(一). 專業人格修養(Virture)
(二). 專業知能訓練(Competence)
(三). 專業個人經驗(Experience)
1.接受諮商(鼓勵而不強迫) 2.實習經驗3.接受督導
(四). 專業倫理信念與行為(Ethics)─接受倫理訓練
二、倫理責任
(一). 提供合格專業服務
(二). 維護當事人基本權益
(三). 增進專業之公共信任
三、法律責任
(一). 保護隱私權(privacy)
(二). 維護溝通特權(privileged communication)
(三). 預警與舉發責任(duty to warn and report)
(四). 避免處理不當或瀆職(malpractice)
參考資料
http://ethic.ncue.edu.tw/FAQs.s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