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最近越來越明暸
也有著一股慾望想將它記錄下來
做為整理
以前
我尊敬,所以不願說出,但這代表著負面的情緒(我埋怨它)
現在
我渴望從中了解過去到現在的自己是因著什麼而來
而去接受並改變它
接續前一篇文章的”誠實”
我思考我為何無法對自己的感覺誠實
1.不誠實
我生長在權威的家庭,不可以有自己的意見
記得一次出遠門,在搭車要回家前,大人們帶我們去吃冰
好像是第一次在外吃冰吧,我很高興,當我因為想再吃一份而吵鬧時,
就被打了一個耳光而且還不准哭,
(我很深的印象是”還要吃--->被打”)
也許因為這樣,我無法誠實說出我的感覺
若要達成自己的需求,唯有轉彎,到最後我也忘了,我真正的需求,
後來先生常說我理由特別多,我想是因為這樣而訓練出來的吧
2.權威
我在權威下生存,所以對策也因應權威而產生
其中也夾雜了不誠實的要素
出去逛街-->因為要買書...等(猜測大人心中的正當理由)
-->先猜對方可以認同的想法,並先說理由,(因為ooo,所以我要xxx)
但反射回來,在別人對我提需求時,我也習慣先聽到理由,(&我可接受的理由),我才可決定”Yes”or ”No”
不知是否因為如此,先生給我的感覺是他覺得我是自私的,我也覺得我是自私的
因為我希望別人符合我的需求
3.不配得
我家中中排行老二,上有長女姊姊,下有長男弟弟,么子弟弟
有印象以來說到我的出生
就想起了我家花園的四姐妹
大姊是家中第一個孫字輩
得到大家的疼愛當是理所當然
但也期望老二是男生
奶奶常說:當時老二又是女生時
家中花園的”四姐妹”開的特別旺盛
奶奶氣的把”四姐妹”全部剪掉
雖然當時聽沒有太大感覺
但其實我的內心深處是覺得從一出生就被否定了
所以也常做一些開先例的事
也許是要突顯與姊姊的不同
而我為何會將奶奶說的話烙印在心理ㄋ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奶奶是家中最權威的人吧
4.重視結果
常常有結果好就會被稱讚
小學時月考都是在前一晚才看書
結果考的也不錯
所以結果較重要,
小學數學不會時,爸爸會教我們,但是聽不懂時就會被罵的很慘
所以,只要會就好了
但是這到了國中以上就不管用了
所以國中之後成績就跌的很慘
因為不習慣/不明瞭”過程”的重要
5.不習慣思考
小時候和姊姊常打的很兇
家人的處理方式
一句話”通通都有錯”就沒了
所一自己一直不明瞭
也一直想不通
最後的選擇就是睡覺
長大了也常用睡覺來排解/逃避事情
和注重結果也有好幾成的關連
6.媽媽
而我至今還常對媽媽大小聲
我非常不想
但是每每當下
我總是無法壓抑
後來猜想
家中婆媳問題一直很嚴重
我討厭媽媽在這場戰爭中所扮演的腳色
”你為什麼不站起來呢?”
”你為什麼不為自己爭取一點什麼呢?”
我懷疑這是對媽媽不禮貌的因素
但是經過娟娟姊的解讀後
我的感覺有被觸動到
她告訴我
我是不捨得媽媽
我是心疼媽媽
而另一方面,媽媽只要做弱者
就會被同情,
所以她情願做弱者
直到現在
弱者才會被關心
我不確定她是否情願
但我肯定我心疼她過去的感受
如果她都是被責備的腳色
那麼為自己爭取仍是被責備
是不是為自己爭取反而快樂
而也有機會不再被責備呢
這也是我現在的功課
選擇嘗試或者什麼都不作
我前陣子發覺可以用”跳棋”來形容自己
因為我的生命到現在為止有太多的東西
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因為自己
而跳過/忽略
我現在所做是要拾回過去自己忽略的東西
重新檢視自己
填滿跳棋中間的空缺
我現在所選擇的不是深度聆聽別人
而是深度聆聽自己
對我而言,我要先深度聆聽自己
才更能用心聆聽我身邊親密的人
我希望我對我身邊的人給予正向的能量
也才可以了解自己
做自己心智的主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