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根政電子信
http://met2007.blogspot.com/
各位朋友──有關山林:
「二萬元的代價」將於11月16日週五晚間21:00~22:00播出,11月18日早上08:00~09:00重播。)
11 月 8日 ,偕同公視「島」的記者燕如及攝影,一同勘查屏東縣獅子鄉的伐木林地,其中一片林地,是已復育26 年的天然林(據地主表示約在民國70年左右砍伐過一次,爾後任其演替,讓土地公來種樹,本區常態約 10 年伐木一次),僅賣給木材商 1公頃 2萬元,木材商將整片山頭的森林全面皆伐,僅留下樹頭,光禿的山野,與 3年前我們所阻止的全民造林如出一轍。
這是屬於原住民保留地的「林地」,依照林業相關法規,就是做為「造林」、「伐木」的經濟林地。然而,放眼週邊未砍伐前山林是如此美好,我認得出的九芎、大葉楠、山枇杷…已成蓊鬱森林,怎麼只值 2 萬元?崎嶇的山地,坡地從30度到 6、 70度不等,在此開腸破肚的開闢伐木道路,全面皆伐森林,難道不會衝擊水土?
上山的途中,位於這片坡地下游─草埔的達仁溪河段正在進行河川整治工程,凸顯國家面對山林水土課題的重大矛盾,上游規劃伐木地,下游再花錢整河川,形成了惡整土地的永續工程。
原住民的經濟與國土保育之間,必需要建立配套,以現今台灣的經濟力,用2 萬元買1公頃 化育 26 年的天然林,不可能付不起;為了治山防洪,朝野政黨聯手提出的治水特別預算就高達 1,410億,其中原住民族地區治山防洪工程 160 億、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 65.76億 ; 97 年度水保局的預算 12.54億,林務局 6 億元,全都是用來蓋攔砂壩,進行坡地的整治,這些大都是丟到水裡的無用工程,特別預算和常年預算加起來,每年就有近 47億的預算。如以一公頃 2 萬元來保護林地 10 年不砍伐,足以保護23.5 萬公頃的林地10年不砍伐。對比之下,真是非常荒謬。
台灣的山林政策確實該好好檢討。過去陳玉峰老師主張將台灣的林地分為經濟地和保育地,徹底擺脫唯用的林業政策,是正確的方向。如果把焦點放在原住民保留地,就要進一步檢討,目前的林地、農牧用地編定是否合理?以過去在屏東地區勘查造林地的經驗,許多的林地、農牧用地根本不適合開發,但政府不檢討、不處理的結果,就只好讓這些傷口不時化癑、潰爛,然後付出更多的代價去收拾。
這個伐木案讓我再度確信,救火式的環境運動也許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根本之道還是需要募集資源,建立專業分工的體系,才能長期持續關注環境課題,山林運動尤需盡速培養新世代人才。
根政 2007/11/15
*地球公民協會部落格正式推出: http://met2007.blogspot.com/
-------
|
【公共電視台╱記者柯金源、林燕如/報導】
|
2007.11.14 08:57 am
|
|
|
緣起 在禁伐令全面發布的政策下,屏東縣獅子鄉卻有大量砍伐樹木的事件發生,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是原住民保留地的林地使用。這只是眾多砍伐申請案件的其中之一。看著大量被砍光的山頭,雖然知道是合法申請,可是心中不免充滿疑惑,台灣究竟有多少土地,可供造林、砍樹,再生循環使用,難道不能用其他方式,來對待這片山林嗎?
順著台九線往屏東楓港方向南進,來到獅子鄉草埔村的山上,沿路上都可以感受到恆春半島的強勁風勢,隱約在搖動的樹叢間,看到幾座山頭,有被砍伐過的痕跡,少了樹木的屏障,山頭的風更大了。到了現場,只能用滿目瘡痍來形容眼前所見。
負責承辦的鄉公所人員,告訴我們這是合法申請的砍伐案件,因為是屬於原住民保留地的林業用地,本就可以造林、砍伐循環使用,民眾只要依法向縣政府取得採運許可證,就能夠賺取木材收入。而每年農委會也會提供給縣政府可伐木的面積額度,讓縣市政府有所依循,在額度進行管制。為了避免對地表造成更大的破壞,也對每個案件申請限制伐木面積,最多只能申請兩公頃的開採,不過即使程序完全合法,現場看到裸露樹頭跟鬆軟的土質,還是讓人擔心會不會有水土保持的問題,既然有水土保持的疑慮,按照現行法令卻能合法使用,這其中牽涉到的,就是原住民的生計問題。
在草埔造林三十多年的李正忠,說出了自己的心情,即使知道賣木材的收入微薄,一公頃最差的時候甚至不到一萬元,但是為了下次收成,還是不得不賣,而部分林農為了有更好的收入,想盡辦法在土地上,做最大的效益使用,我們在通往草埔的途中,就看到林下全都是一朵又一朵盛開的山蘇,山蘇讓植被環境單一化,失去自然演替的環境,但對只想填飽肚子的林農來說,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似乎有點遙遠。
在地主看來,在自己的土地上收穫農作物是天經地義的事,只不過他們的作物是樹木跟山蘇,他們不理解只是收成自己的作物,為什麼需要跟政府報備。曾經和政府的承辦人員有所爭執,而政府也為了讓林農上山照顧林木,同意在林木長大的兩年緩衝期間種植短期作物,保育與生計之間,常常都只能用妥協的方式進行。
九十六年屏東縣政府率先再常有洪災發生的瑪家鄉和三地門,以自行籌款的方式,推出限制伐材補償方案,鼓勵林農留下樹木,以十年為一個期間,按材積數給予補償,造林收入的不穩定,讓大多數的林農都願意接受補助方案,到九十六年十月底,已經補償了二百多萬元(大約二十八公頃)的林木。
不過,長年關注台灣山林的李根政老師,認為由各縣市政府自行籌資補助林農,不是長久之計,根本之道,要從中央的林業政策去做通盤檢討,將防災防洪等等的工程費用,重新分配,土地地目也必須盡快清查重新劃分,讓國土復育條例正式立法通過,才是徹底解決山坡地的問題。
如果具體來說,按照印度農業大學的研究,一棵50年壽命以上的大樹在生態上所產生的週邊效益,包括製造氧氣、改善土壤等等,就超過四千萬元以上的價值,現在?兩萬元的代價,就能換取一公頃的森林。這樣的帳本,似乎怎麼都不划算!
●側記 一公頃的十年林木才賣兩萬元,聽到的時候都傻了眼,同事們說,如果早知道林木這麼廉價,我們就大夥集資買他個五、六十年,就可以保有這片森林了。雖然是玩笑話,但如果真要募款,想必是沒有問題的。以屏東縣為例,原住民保留地的林地有五萬多公頃,十年換算下來大約是10億,這還不包括真的可以重複使用的造林林地,若能夠盡速展開清查,重新做地目規畫,或許費用還能降低,相較於動不動一年好幾億的建設經費,這也許才是治本之道吧!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 我們的島」節目──第428集「花卉世界大戰」。本集將於11月16日週五晚間21:00~22:00播出,11月18日早上08:00~09: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封面故事】花卉世界大戰 全球花卉市場,貿易產值高達一千億美元,各國都想搶食這塊龐大的花卉利潤。近年,歐美國家的花卉需求倍數擴大,成為世界主力市場,各國極力搶攻,形成一場激烈的花卉世界大戰,決定全球花卉王國的新霸主。如何贏?不僅是經濟利益,也關乎著國家面子,台灣如何在這場花卉戰爭中,贏得勝利。(記者郭志榮報導)
【看守台灣】兩萬元的代價 在禁伐令全面發布的政策下,屏東縣獅子鄉卻有大量砍伐樹木的事件發生,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是原住民保留地的林地使用。這只是眾多砍伐申請案件的其中之一。看著大量被砍光的山頭,雖然知道是合法申請,可是心中不免充滿疑惑,台灣究竟有多少土地,可供造林、砍樹,再生循環使用,難道不能用其他方式,來對待這片山林嗎?(記者柯金源、林燕如報導)
【人與自然】共和新村老味道 位於屏東縣東港鎮共和社區,原本是日據時代的空軍基地,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規畫為眷村,居民多半是經過抗戰的退伍老兵。共和新村的綠美化程度,是屏東地區各個社區發展組織的重要參考,主要是因為在先天條件上,眷村腹地寬廣,再加上居民長期以來,在其原本日式建築的基礎上,各自規畫自家房舍周邊的綠地及花園,根據當地里長鄭新寶表示,共和新村綠化的生活環境,已經是東港人在清晨、午後的休閒運動空間,對東港居民來說,共和新村已經是東港人重要的生活綠地。但是,在國防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共和新村現在卻面臨嚴峻考驗……(記者李慧宜報導)
【2007/11/14 公共電視台】
|
《地球公民協會》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二路198號9樓之2
電話:07-5561585 傳真:07-5561285
部落格: http://met2007.blogspot.co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