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0-12 17:23:25| 人氣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間百年筆陣》24 高甲   ☉路寒袖  

農曆三月即將來臨,台語俗諺有云:三月瘋媽祖。因為媽祖的誕辰是三月廿三日,而台灣信仰媽祖的人口超過一千萬。我的家鄉大甲應是最能體現這句話的地方。

大甲媽祖每年的遶境祈福是全國宗教界的盛事,從前到雲林北港朝天宮進香,現在則轉至嘉義奉天宮,不過都是結合誕辰慶典而選在農曆三月舉行。

我小時候,大甲媽祖廟鎮瀾宮前的廣場平時擺滿固定的攤商,但到了農曆三月就得全部休市撤離,騰出廣場演戲酬神。這是「媽祖月」搬演的戲一定不能寒酸,確實也是,記憶裡,長久以來都是同時安排三棚戲,不同劇種同場演出,「尬戲」意味頗濃。它們分別是歌仔戲、布袋戲與高甲戲,前兩種常民熟悉而且喜愛,各有人山人海的觀眾,但高甲戲棚下總空無一人,形成強烈對比,那時我的小腦袋瓜就很好奇,高甲戲是什麼戲呀,鄉親們好像都看不懂,所以沒人看,沒人看的戲為什麼還請來演出?

這疑惑存在我心中,三不五時就會想起,卻始終沒有去解開迷團,前不久訪問南管名家吳素霞老師,總算有些粗淺的概念。

高甲戲濫觴於台中市后里區,流傳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早期與「七腳戲」(梨園戲)合稱為「南管戲」,音樂以閩南歌謠牌調及南管音樂為基礎,結合閩南民

歌與七腳班文戲的身段與唱腔,常使用的曲牌包括:玉交枝、漿水令、短相思、五開花、青衲襖、紅衲襖、生地獄……等,演出劇目除民間歌舞小戲《管府送》、《番婆弄》;還有歷史劇大戲《昭君和番》、《包公審郭槐》;臺灣獨有戲碼《陳丁備》、《火燒百花台》等。

民國初年,后里人氏王包成立「小錦雲南管戲團」,是臺灣最早的職業高甲劇團,後分為「彩花雲南管劇團」和「泉郡錦上花南管劇團」。日治時期,王包的「泉郡錦上花南管劇團」得到蔡培火、楊肇嘉等文化界人士的支持,加上改良了原本的表演形式,以南管唱腔揉合北管鑼鼓效果,突破的創新與改革,讓它得以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倖存。此外,王包的弟弟王萬福同樣深耕高甲戲的推廣,拜其門下的弟子不計其數,引領臺中地區高甲戲的風行。

高甲戲與七腳戲的差別,在於前者戲劇內容氣勢較為宏大,表演節奏更為鮮明、強烈,且因受後者影響,在七個角色外,添加兩位武戲的角色,所以又稱「九角戲」、「九甲戲」,後訛傳為「九家戲」;又因劇本增編了武戲比例,而有「戈甲戲」之名。另有一種說法,高甲戲揉合北雜劇與南戲傳奇劇目,等於是「北拍南唱」,正是所謂「南北交加」,故也稱「交加戲」。

了解了高甲戲的歷史源流,我恍然大悟,當時鎮瀾宮明知高甲戲的觀眾稀少,卻還常常在年度最為盛大的廟會給予演出的機會,應是基於對在地戲曲、團隊的支持與呵護吧。

我前年底開始主持台中市文化局後,第一件宣示的政策就是:凡是文化局舉辦的表演活動,至少需百分之五十聘請在地的表演團隊。這種心情與觀點彷彿潛移默

化之中進行了傳承。台中市文化局大型活動非常之多,一年下來,從年初的傳統藝術節、接著台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兒童藝術節、台中樂器節、搖滾台中、光影藝術節、白冷圳文化節、爵士音樂節、台中花都藝術節……,這個原則始終被謹守著,而且常常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這世界早已是一個地球村了,誰都無法鎖國自封,因此凡事都必須有國際思維,然而國際化怎麼實踐?這或許見仁見智,不過,我的文化觀始終是:要國際化之前必先本土化,本土化是國際化的基礎,缺乏本土特色、元素的國際化是虛幻短暫不實的。

馬水龍老師在世時常跟我聊天,談到台灣文化的主體意識時,他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他用台語說:台灣人攏是提一塊金碗咧做乞食。大哉斯言,我接續他的話題,台灣從早期的哈美、哈日,到現在的哈韓,再來呢?台灣文化在哪裡?或許回到我的童年,從大甲媽祖廟前的高甲戲棚下開始吧。

                                          ──2016.3.21人間福報第4

台長: 閱寫協會
人氣(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歷史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人間百年筆陣》25 戲班 ☉路寒袖
此分類上一篇:《人間百年筆陣》22 寶圖 ☉路寒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