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路寒袖,無疑是台灣詩壇極少數、多方位跨界、多項文化領域表現傑出的詩人。
他是優秀的編輯人才。曾經擔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兼藝文中心主任、文建會《文化視窗》雜誌總編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兼首任《新活水》雜誌總編輯、《鹽分地帶文學雜誌》總編輯……。
他是誨人不倦的教師。曾任教於高中、台中社區大學、靜宜大學、台中科技大學等,以及擔任中興大學與彰化師範大學(二度)的駐校作家。
他是行政長才。全國唯一出任二都文化局長:高雄市文化局長(二○○五年七月~二○○八年八月)、台中市文化局長(二○一四年年底~二○一八年年底);任內無論是推動城市閱讀、城市書寫、建構地方文學史、打造文學館舍、改造與籌建圖書館、升級社區營造、深化在地表演藝術、引進各類國際藝術、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政績斐然、扎實而豐碩,為大家津津樂道,他的文化視野、執行效率、創新政策,備受肯定、讚許。
他是詩作被譜成歌曲最多的詩人,創作歌詞逾百首,林林總總涵蓋各種類型:流行歌曲、藝術歌曲、校歌、選舉歌曲、歌劇、歌舞劇;卓越成果開創了多項第一:
他是台灣民主選舉史上,第一位為特定候選人量身訂製的競選歌曲作詞人,一九九四年,〈台北新故鄉〉、〈春天的花蕊〉二首,不只是「歌詩滿街巷」,傳唱台北市大街小巷,同時遍及全國各鄉鎮,更飄洋越海,傳唱海外,凝聚台灣人共同情感,影響深遠。
他是截至目前,唯一連獲兩屆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又獲得傳統藝術金曲獎作詞類最佳創作獎,以及金鼎獎最佳作詞獎的創作人。
他還有另項傑出才藝──攝影,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甚獲佳評,最可觀的是,密集出版了多冊厚重的攝影、詩文集。
正因為路寒袖介入社會多項領域的表現太耀眼、太流行,為大家所熟知,他的「本業」、相對「靜態」的詩作成就,往往被忽略。尤其是他的華語詩。
二、
我最佩服路寒袖的是,他出入官場,未沾染絲毫官僚習氣,不受權力左右;他投入行政體制中工作,位居文化首長,公文處理、行政會議、活動參與、願景籌劃……,還要耗費多少時間去溝通、協調,「應付」複雜的人事折衝……,可以想見有多繁忙,有多世俗,非但沒有磨損掉一個詩人「最初單純而敏銳的心靈」,反而從公眾事務的歷練中,孕育了更寬闊的歷史視野、更廣博的人情體會,更扎實的在地關懷、更透徹的生命省思,融合而成深厚的文化涵養,回饋在他創作不懈的詩作中。
這是他得天獨厚的創作能量。
其次,我甚為佩服路寒袖,華台語「雙軌」並進,二者兼顧。觀諸台灣詩壇,能像他兩者皆量多且質精,以達如此高度成就的詩人,真是少之又少。
路寒袖第一本台語歌詩集《春天的花蕊》,出版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第三本台語詩集《有夢最美》,出版於二○二○年十一月。其間,二○○二年,出版一冊《台語詩選》。
很有趣的是,這第一、三本詩集的出版,符合市場行銷策略,亦即其中多首詩歌(包含書名),早已膾炙人口、流行多時響噹噹,因而詩集甫出版即轟動,廣受喜愛。
路寒袖的台語詩歌,論者甚多,在台灣詩史的定位,已很明確,諸如:「開創了台語雅歌的新希望」、「重拾台灣歌謠的里程碑」、「點燃台灣新文藝復興的火花」、「台語文學的深度指標」等等讚譽,頗為適切。
相對於台語詩歌,路寒袖的華語詩,論者顯然太少了。
九歌版《新世紀二十年詩選》如此評介路寒袖:「路寒袖的詩,從早期的浪漫、古典出發,中期之後則以寫實之筆寫台灣土地和歷史的創傷;一九九一年後,展開台語歌詩的書寫……」。依我之見,應再加上「並持續未輟華語詩創作」。
路寒袖第一本華語詩集《早,寒》,出版於一九九一年一月,列入「台中縣文學家作品集」,那是全國第一套地方政府出版的作家作品集,可惜是「官方」出版品,市面上買不到,以致未受到注意。第二本詩集《夢的攝影機》,出版於一九九三年。
《早,寒》收錄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七年的詩作;《夢的攝影機》收錄發表於一九八二年到一九九二年的詩作。
從這兩冊詩集的書名,包括路寒袖的筆名,再看大部分詩作的語言,明顯透露出路寒袖的文學出身背景,其一,中文系科班,深受中國古典文學詩詞浸染;其二,一九六○年代興起、一九七○年代延續到八○年代正盛行的「現代詩」意象繽紛晦澀詩風所影響。以〈漢廣六帖〉作為典型代表作(「漢廣」乃路寒袖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系時所創立的詩社、詩刊)。
不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早,寒》詩集第三輯「台灣民謠詩作」,〈日日春〉、〈五更鼓〉、〈乞食調〉、〈心酸酸〉、〈一隻鳥仔哮救救〉、〈杯底不可飼金魚〉、〈雨中鳥〉、〈春花夢露〉(先後發表於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四年),也已明顯透露出,他的中國古典詩詞涵養,隱隱融入台灣歌謠的探索,預告了九○年代台灣歌詩創作的端倪。
一九九七年六月,路寒袖再出版《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華語詩集,風格明顯改變,寫實意味濃厚,豐富的生活化語言,記述成長經驗、家族情感、社會關注,意象鮮活、生動。
如描寫童年經驗的〈五分車〉,掀起多數台灣子弟共同記憶:
放學後,我常到鐵道旁等待
遠方五分車駕著風前來
偷偷抽一根,像拉開貧窮的門閂
苦澀的皮是父親的汗漬
甜膩的汁是我未長大的夢
又如敘寫家族情感的〈衣櫃〉,牽連殖民地歷史,多重寓意:
我拉出衣櫃的抽屜
左邊是日據
滿是整齊規矩的領帶
右邊是民國
一疊嚴重發霉的回憶
底下的,上了鎖
祖母說,鑰匙要重新打造
我關上衣櫃的門
祖父還在那裡
激動的指指他頭上那頂
從中國南京買回來的絨帽
我微微一笑
無意伸手去接
三、
我要特別指出,路寒袖出版的數冊攝影詩集,固然詩與攝影相得益彰、相互輝映,卻因攝影太繽紛多彩,詩作往往被當作附屬品。事實上,若是將所有攝影集的詩作彙集、整理,單獨出版,仍是一冊清新可喜的詩集;雖然多數是簡短小詩,卻不乏晶瑩剔透之作,隨處可見令人咀嚼的巧思,情韻纏綿、勾引出人人內在的情愫,,佳句信手拈來、俯拾皆是:
即使我已離開人世
仍會在墓碑上
用青苔寫詩
給你
──《陪我,走過波麗路》,頁一六二
哪天,我也垂垂老矣
佇立人生的窗口
身旁貼滿青春的回憶
而妳會停下來
陪我一起逐字的溫習嗎
──《何時,愛戀到天涯》,頁五八
尤其是二○一四年五月出版的《那些塵埃落下的地方》,是一冊道道地地、非常重要的地誌詩集,記錄了路寒袖「在台灣各地進出居留的心情」。
從童年家鄉大甲溪河域開始探溯,隨著年齡增長,擴張漫遊版圖;再到高中就讀的學校所在地,「因為索探文學的驅使,我穿梭於這人生的首座大城,在一家家書店流連」,而真正識得文化台中。
大學到了台北,「彷彿急於認識這座人人羡慕的北方大城,我每天瘋狂的搭著公車,漫無目的的,任何公車一來就跳上去,任意下車,隨機轉搭……」,他的人生第一張(學生)月票,六十格,一個禮拜不到就剪完了。
二○○五年,路寒袖南下擔任高雄市文化局長,「上天要我補課三年,我用相機拍攝了所有的古蹟與歷史建築,為它們,為一場活動,為一個展覽寫詩寫歌,好似遇見了生命中註定的情人,趕寫著缺交了數十年的情詩」。
這就是路寒袖這一冊《那些塵埃落下的地方》五十八首地誌詩的創作背景。
地誌詩易流於浮泛的景物描述,路寒袖的地誌詩則是一封一封寫給台灣的情詩,融合了地方特色、歷史緬懷、文化想像,以及親身生活經驗的情感,多采多姿、情真意切;我最喜歡〈在八卦山遇見賴和〉、〈發射落日〉、〈辭鄉詩--記紅毛港遷村〉、〈58度的砲彈〉等等詩作,文化思維十分深刻。
路寒袖不只自己書寫地誌詩,同時「創造」機會、籌劃活動,號召詩人朋友共襄盛舉,一起為台灣寫詩。
我有多首詩作,就是響應路寒袖的號召催生而來。
二○○一年,路寒袖擔任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兼中部辦公室主任,和陳彥斌執行長積極推動「玉山學」,帶領文人作家登玉山、寫玉山,激發了我三首詩作的靈感:〈一座大山〉、〈他還年輕〉、〈大鐵杉〉。
二○○六年,路寒袖在高雄市文化局長任內,籌辦了古蹟巡禮,出版了《為歷史的蒼茫打光》,適時催生了我這位高雄女婿,醞釀已久的詩篇:〈陽光化身成燈塔--高雄旗後燈塔〉、〈南方驛站--高雄火車站〉、〈找尋定位--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我要藉此機會向路寒袖致謝。
四、
二○一八年年底,路寒袖卸任台中市文化局長職務,有更多餘裕整理多年來陸續發表的詩作,集結成冊,名為《風,帶走了他的行李》,依主題分為四卷,豐富多元。
卷一,「將風一把撕開」十三首,延續前冊詩集《那些塵埃落下的地方》與台語詩集《有夢最美》,是一組走踏各地的地誌詩,洋溢風土情誼。〈天水〉短短六句卻傳神的勾勒出一二○餘公里的大甲溪:
路寒袖出身大甲,大甲溪不時就出現在他的各類作品,如紅到韓國的繪本書《像母親一樣的河》,詩作〈車過大甲溪〉、〈向東傾訴〉、〈圳頂之雲〉(台語)等。
〈筏子溪〉以魔幻的筆法重現五千年前台中盆地人類的生活情景,讀者彷如被帶入考古的第一現場,成了部落佳賓,與先民就著二連杯、三連杯飲酒狂歡。〈前進八卦山〉是〈在八卦山遇見賴和〉的姐妹作,兩詩各具特色,堪稱勢均力敵,路寒袖巧妙化用賴和〈前進〉一文的諸多語彙,剛健之中隱藏著些許喟嘆。
你的每一個字都在抵抗
狂風的吹散暴雨的沖刷
不斷的前進中
留意刺腳的荊棘
跨過礙步的石頭
字與字必須手牽手相互扶持
才能站成一句堅決的句子
而〈光之蓮〉、〈起飛〉、〈歡喜寶山〉與〈榕之根〉(已收錄於《那些塵埃落下的地方》一書)共四詩被立碑於彰化師範大學。
卷二,「翅膀張開,被風梳理」十四首,連結社會事件,抒發時事感觸,尤以〈等待果陀──為八掌溪事件而寫〉、〈曾經在路口遇見你──悼高雄氣爆事件〉等數首,表露無比悲憫與傷痛,至為動人。〈黑色的〉、〈乞丐趕廟公〉、〈小耳朵與小眼睛〉、〈青春痘〉對昔日威權體制提出犀利的批判,「青春痘」更是一語雙關,即是「青春鬥」,呼應野百合(一九九○)、太陽花(二○一四)等學生運動:
決心戰勝層層倫理的壓抑
以及,油油垢垢的流言
還有,那些鐵板砌成的
黨與國、國與黨
或齷齪污穢的派系
青春的誓言瀰漫
在薄霧天光中
「薄霧天光」正是化用自太陽花學運的知名歌曲〈島嶼天光〉。
〈一字詩:時事三首〉以一字為詩,充滿對政客的嘲諷。〈不愛坐〉諧音「博愛座」,是都會現實生活的寫照,令人會心一笑。最後的〈如廁〉、〈如廁續篇〉兩首連作居然可以將吃喝拉撒的生理日常寫得如此優雅,尤其〈續篇〉更是巧妙的化用《金剛經》經文、李白〈將進酒〉、蔣捷〈虞美人〉的詩詞,簡直是神來之筆。
如來
就讓雨嘩啦嘩啦的奔流到海
不宜忍得烏雲密佈
……
如是我聞
聽到了生命的點點滴滴
一任到天明
卷三,「風一站上去就碎了」十五首,記述生命情分,三首悼念友人之作,最是感人肺腑。〈當一個朋友離去〉、〈你的背影都白了〉記述與吳潛誠同沐東華校園的霞光幻影,及在最後一刻探視病中的黃武忠,吳潛誠、黃武忠皆英年早逝,友人遠去,望的也只能是背影,唏噓之餘白了的是自身年華;〈將台北的茫然全部帶走〉、〈最佳球員〉兩詩發表得甚早,都在上個世紀,分別是一九九八、一九九一年,是年輕路寒袖追逐理想、憧憬人生的酸甜苦辣感觸。〈三月嗩吶〉大甲的孩子就是媽祖的孩子,宗教儀式俏皮與科技掛勾,風調雨順已經夠媽祖忙的了,個人瑣事就掛在雲端吧;〈風中直樹〉雖是書寫畫家友人所贈的畫作,其實隱喻著堅持理想,不畏權勢、利害威脅逼迫的骨氣身影,亦是路寒袖自況。
〈布魯斯湖〉、〈江南詩兩首〉兩首域外詩作,異國情誼、歷史感懷,篇幅不長,卻情思飽滿,展現出路寒袖過人的抒情功力。
卷四,「掛在風中朗誦」十八首,是一組詠物詩,吟詠台灣水果十一首、農產物三首、日常用品四首,咀嚼回甘,越讀越有味,乃精美纖巧之作。有趣的是,這十八首可以當成讀詩能力的測驗題,讀者不妨把標題遮住,讀讀該詩到底寫的是什麼。外表粗礪、內裡脂潤的〈荔枝〉自古因貴妃一笑而不寂寞;〈水蜜桃〉的「我的臉皮薄薄 / 卻一肚子的甜言蜜語」彷彿意有所指;〈香蕉〉自詡「最懂情人的心事」,化身為愛之船引渡了愛戀或讓人迷航,卻是未知;〈龍眼〉說自己能滋補心神、免去失眠……;一個個水果彷彿站上競標擂台,吹噓自己的長處以博得消費者青睞。〈芋頭〉、〈甘薯〉、〈竹筍〉三樣農產品共同點是皆藏身於土中,醞釀至熟成即「我便引體向上,掙脫地表」,似隱喻台灣囡仔低調、耐勞,終有一天等到「苦盡甘自來」。
這冊詩集收錄六首發表於二十世紀的「舊作」,其餘皆是二十一世紀的新產品,再度展現路寒袖詩心不減、持續不懈的創作力。
路寒袖說,這是一本懷念的詩集、這是一本悲傷的詩集、這是一本感恩的詩集、這也是一本溫暖的詩集。
無論是懷念、悲傷、感恩或溫暖,總是飽含深情;同時印證路寒袖長達四十多年的詩業之路,從不停歇,而且越走越寬廣。
(本文精摘自路寒袖最新詩集《風,帶走了他的行李》推薦序,遠景出版提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