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自己的說話方式,可以增加知性感。
我見過太多人,感覺上似乎很會講道理,
然而仔細一聽,話語中卻是漏洞百出,
意有所指,指桑罵槐,但是卻搔不到癢處,
三句話都是繞著同一個點打轉,沒有重心。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有些」。
這個詞就是設計給詞窮的人使用,
只要找不到佐證,就用「有時候..」、「很多事...」,
那我請問啊!
到底是哪時候、哪些事呢?
話說的不清不明,就是心虛的開始。
舉凡是古今文論,既然要論,就要有舉例,
舉例是增加自己論述的正確性,
光是在原則上浮泛是不足以立穩腳跟的,
假如空說了一堆道理,卻沒有佐證來支持自己的立場,
那要聽者何以信服呢?
中國人說話總是含糊其詞,
再加上那些奇怪的電視劇本,劇中的人物話都說到一半,
再不然就是愛說不說,動不動就「不想說」,
簡直是違反人性,沒有邏輯可言。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利器,
把話說的好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開始,
把話說的仔細明白是正確論述的導引,
再講那些空洞無知的用詞,語言對他來說還真浪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