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杜琪峰导演并获得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 最佳电影 - 《黑社会 - 龙城岁月》
剧情介绍:《黑社会》投资4000万港币,剧中聚集了古天乐、梁家辉、张兆辉、张家辉、任达华和林雪等大帮香港男明星。影片讲述了一个传统帮会在两年一度选老大的过程中,帮派里的“五虎”追查老大的信物,并加入这场老大角逐中的故事。
杜琪峰是香港影坛对黑帮片情有独钟的导演之一,这部电影引述了香港黑社会 rules and regulations 或是香港社会的写实,兄弟之情,金錢利益,期望事事都以<<以和为贵>>,。
但是在现世生活中谈何容易,直得深思,哈!哈!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权力斗争,有权力斗争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妥协和背叛>>,对吗?
认同的电影热评。。。。。
黑社会也有政治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权力斗争,有权力斗争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妥协和背叛。阿乐知道,大d不知道,所以大d的脑袋被阿乐砸成了烂柿子。一百多年历史的龙头棍是“字头”权威的象征,围绕争夺龙头棍,两个男人展开了一场惊心斗争。这是两个性情截然不同的男人,一阳刚一阴柔,一飞扬跋扈一深藏不露。电影的开头就给观众一个强烈的暗示,阴柔的阿乐完全处于下风,而势力强大心狠手辣的大d似乎已经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大d送大礼、拉关系、做西装、订酒席,只等结果宣布大肆庆祝。此时他的主要竞争对手阿乐身穿白色夹克手挽菜篮,笑容可掬地同肉档老板打招呼,观众甚至想象不到黑社会老大身边一个马仔都没有,还会煮饭给儿子吃。故事的结局与开头大相径庭,却又合乎情理,即使是最挑剔的观众都不会有所苛责。如果说一出开场10分钟就让观众猜到结局的电影不是好电影,那么《黑社会》绝对是一出到最后5分钟还有惊喜的好电影。
《黑社会》是一出男人戏。唯一的女性角色大d老婆也是男性化的,与其说她是大d的女人,不如说她是大d的忠实助手。邵美琪在无线剧集里浸淫出来的功力不是别人恭维出来的。寥寥的几句对白,几个动作就把“雷太”的形象勾勒出来,让人过目不忘。“雷太”绝对是港产片中少有的不属于花瓶的女角。
既然是男人戏,出彩的当然是男人。单眼皮的梁家辉可以是《情人》中缠绵的富家公子,也可以是《黑社会》中包娼庇赌走私贩毒无恶不作的大d哥。大d的狠是冷冰冰的,渔船上大d因为飞机的笑侵犯了他的权威,命令飞机吃了一只汤匙。大d的狠又是火辣辣的,面对一众记者,大d面无惧色公然挑衅,玩弄记者于股掌之间。梁家辉不愧是影帝级人马。张导恭维高爷爷是能用背影演戏的演员,我看这句话用在梁家辉身上则不为过。嘴唇外翻略带性感的任达华是香港电影工业的另一杰作。当年的白皮小生已经磨练成充满沧桑感的成熟男人,仿如一块经历千百年河水冲刷的和田玉,温润醇厚。任达华演阿乐实在是本片精彩一笔。他抓住了角色的灵魂,表演内敛含蓄而火候刚刚好。观众永远不会知道阿乐在想什么,但阿乐的一举一动永远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一切都那么自然和合乎逻辑。与其说剧情制造了悬念,提供了戏剧性,倒不如说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制造了悬念,提供了戏剧性。九十多分钟的时间,观众始终处于猜想阿乐下一步行动的心理状态中,并由此获得了最佳的娱乐性,使电影既没有冷场也没有平淡。我不敢说任达华已经达到了阿尔帕仙奴的高度,但是阿乐接过龙头棍奠定大局论功行赏的那一幕,真的让人看到了“教父”的影子。
“教父”邓伯是这场争斗的总导演。作为“字头”中辈分最高的人物,他首要维护帮派的传续。邓伯采用了同美帝国主义相同的策略-平衡主义。邓伯不允许存在一支独大的力量,大d遭到打压是理所当然的。大d不知道,这场赛跑打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当大d在拘留所发出“新和联胜”的狂言,形势陡然直下,邓伯断然决定开战,而本来支持大d的人(如串爆)也不敢冒大不韪硬撑大d。此时大d身处笼牢还受到警方的特别监管,根本无法对形势变化作出相应调整,他输定了。这一切基本上是按照邓伯的设想发展的。王天林扮演的邓伯谈不上很高的演技,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是他的大肚腩,象征了他在帮会中的权威。用手抽住裤行走那一幕显得多少有一点滑稽,观众却笑不出来反而感受到了他的威严。第二是他不紧不慢的话速不咸不淡的语调。只要他一出声,一班凶神恶煞的长老马上安静得像小学生似的,可见邓伯当年也是杀人如麻的主。第三是他的年纪。看过港产黑帮电影的都知道,黑社会老大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更没有几个长寿的。邓伯1970年就已经是帮会的话事人,直至今时今日仍然一言九鼎,可见其老辣。王天林也算是电影届的老前辈了,还有一个非常争气的儿子,香港的票房保证-王晶。
二线角色也自有其精彩。(我不讲配角而讲二线角色是因为我认为他们是续集的主角。)飞机-小字辈打手,有一副好身手和坚韧意志,不会花言巧语,快意恩仇。这种角色在港产黑帮片经常出现,使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其扮演者张家辉。张家辉自本港台出身始,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定型为嘻嘻哈哈的小青年, 或喜剧化的人物。不过张家辉并不甘于就此被定型,他抓住了杜琪峰给他的机会,作出了一次精彩的自我突破。飞机的几次出场都非常引人注目,从眼睛不眨吃下汤匙到浴血街头,再到同古天乐的正面冲突,观众隐约感到这就是青年时期的大d。在现实中,我们也衷心希望张家辉能沿着梁家辉等前辈的道路前进。
古天乐再一次饰演了一个新派人物。他既有现代思想(旁听英文讲座),又保存了帮派旧有义气。他看不起自己的老大官仔森和老大的老大龙根,但是当他们落难的时候,他又能一心为老大报仇。他采取的策略是理智而隐忍的,若形势不允许则绝不强求。在这一点上,他更象放长线钓大鱼的阿乐善于等待时机。无可否认,古天乐是俊男,但本片中他征服观众的绝不是他的外貌和潇洒。对于古天乐来说已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当然如果他能改掉念对白时候口型的别扭劲就更好不过了。
头脑灵活身手敏捷忠心耿耿的东莞仔狠辣不在飞机之下,而狠辣之下多了一分深沉。东莞仔撞死警察而满不在乎,使人不寒而栗。他是一个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倘若本片有续集的话,东莞仔的戏分绝不能少。东莞仔林家栋,又一个未来影帝候选人。经过无线剧集多年打磨,演技日趋成熟,越来越懂得用眼神演戏。个人认为,东莞仔比无间道中的警察内奸更具神韵,这也是本片可观处之一。
吹鸡、火牛、龙根、串爆、师爷苏等等角色的扮演者给观众一种熟悉亲切感,尤其是早已把追港剧作为“一日三餐”之外必不可少精神食粮的华南地区观众。对于这一班老演员,或许他们的演技并不高明,但是港剧、港片几十年的磨炼,使他们演绎起来轻车熟路毫不费力。本片集中了大量港产优秀演员,尤其是男演员。纵观香港影坛,发哥已老,靠吃老本度日。梁朝伟固然获奖无数,不过其实力也不见得高出梁家辉、任达华等实力派。香港电影也不缺好导演、好的投资人,最弱一环恐怕就是编剧了。
委实无法不欣赏杜琪峰,喜欢他的叙事手法,喜欢他的节奏感,喜欢他唯美的画面以及浓厚的舞台感。
杜的叙事颇有欧美大导演的功力。本片主线清晰、脉络分明,观众很容易进入情景,看起来毫不费劲但又回味无穷,大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故事或者平淡,但内涵丰富,借用怪物史莱克的一句话“好电影就象一颗洋葱头”是有层次的。影片用了“无间道”式的开头,然后用一场黑老大家庭聚会带出故事。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教父》系列中经常出现的家庭派对,同样是间接切入主线并带出大量信息。杜的功力当然比不上大导演狄波拉,不过杜很聪明的地借用了著名导演在著名电影中的著名场景,令到熟悉欧美电影的观众十分受用。故事的发展基本上是单线条的,随时间推移而演变,但是出场人物众多且个性鲜明,为故事营造了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纵向有帮派悠久的历史,上有邓伯下有飞机等人的传承;横向有帮派内的钩心斗角,帮派之间的你死我活;中间还加上警察的搅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副全景式的帮派斗争众生相。
每一出好电影如同一首好的交响曲,有恰到好处的节奏,既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既有过渡也有发展和高潮。《黑社会》就有好的节奏感,高潮一个接一个,一环紧扣一环,故事不断向深入发展。第一个高潮是阿乐当选大d发疯,第二个是邓伯开战,第三个是龙头棍的争夺,第四个是阿乐收服大d,第五个是阿乐杀死大d夫妇。这五个高潮是递进式的,高潮之间有很好的连接和铺垫,高潮的间隔刚刚好,使到观众没有闷的感觉,也不会觉得高潮来得太早。这是颇考导演功力的,杜琪峰做到了,也成就了一部好电影。
杜氏电影的画面风格越来越有味道,兼有日本电影的精美构图和欧美电影的传达大量信息之优。首先,杜运用镜头已经达到大开大合炉火纯青的境界,每一个场景构图都精美异常,有的清新隽永、有的气势恢弘、有的简约现代、有的古典质雅,予人深刻印象,更是一种艺术享受。本人认为,杜氏电影吸收了日本电影构图的优点,迎合了东方人的审美观,善于运用光影塑造形象,特别注意画面细节。如大d同一众手下站在山顶那一幕,远机位刻意使人物置身于开阔的背景中,营造出虎虎生气。黑泽明的《乱》开场运用了同一手法,展现了厚重的历史感。又如飞车追逐那一场,拍得相当简洁干净紧凑有力,没有刻意的用滥了的飞车特技,注重画面的美感和现场气氛营造,同样能抓住观众。
传统港片最大毛病是废话太多,有大量的无用的镜头,杜则不然,每一个镜头都包含了导演的心思,构图本身就是故事内容且前后呼应、环环相扣。假如你在看戏中途上洗手间,回来的时候可能就不容易明白故事的发展了。例如,林雪饰演的角色拿到了龙头棍,在回港途中被司机出卖,司机借小便下车,这时镜头作了一个交待:汽车钥匙被拔走了!然后镜头没有交待林雪落荒而逃,而是直接转到了东莞仔上车没有搜到人。通过镜头传达信息,这是欧美电影的优点。
杜氏除身兼两优外,还自有特色。他特别喜欢运用灯光、背景、道具等将场景布置舞台化,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或营造场景气氛。而这一点鲜见于古今中外,是杜氏独步影坛的一大特色。我们发觉杜氏电影某些场景设计偏离现实,如《柔道龙虎榜》的酒吧、《PTU》的街头。其实这是杜氏的刻意安排。电影以现实世界为大背景,但是电影创作人可以在这个大背景下采用多种的形式来表现更丰富的东西,舞台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形式。场景舞台化使到电影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时候不仅仅限于人物的动作、神态、穿着,还延伸到场景的布置、氛围、摆设等等。场景本身也是一种叙事,电影带给观众的信息应该是全方位,不可局限于人物。如“长老会”开会投票那一种场:邓伯坐中间,有几个人围坐他旁边,多数站在外围。背景墙挂着老电影明星海报、照片,老式留声机播放着旧上海流行曲,使人不禁产生时空的错乱感。看到这个场景,人物不必出声或做任何动作,观众就能够看出很多东西获得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电影的下一步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又如在警局拘留所那一幕,邓伯、大d、串爆等人鱼贯而入,每个监仓顶上都有一束灯光打在正中,仿如舞台的灯光。镜头跟随人物自左向右移动,监仓逐次关闭,而各人进入自己的舞台。还有,阿乐收服大d后,联手抢下地盘。阿乐、大d站在高楼顶层,俯视脚下繁华都市,这是他们两个人的舞台。此时大d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完全放下了戒心,阿乐则心怀鬼胎,不阴不阳不露声色地同大d陪笑,多么戏剧化的一幕啊。杜氏前作《柔道龙虎榜》、《PTU》是同一风格的电影,不过可惜故事内容较为空洞,表演空间小,过于强调场景和形式,流为漫画式的电影而无法为大众接受。与其相比,《黑社会》明显胜出一筹,任达华的出色发挥和个人魅力是原因之一。在风格上《P》与《黑》更为相近,我更乐意把《P》看作是《黑》的试验品和探路石,这一次杜成功了,任也成功了。
80年代黑帮枪战片开创先河之后,黑社会题材渐已成为港产片的经典题材。黑社会题材为世人最多诟病之处在于其诲淫诲盗,本片也不例外。片中的黑老大们一个比一个风度翩翩、气宇轩昂、深谋远虑,从来不把警察放在眼里,敢于蔑视一切社会规则,杀人放火、包娼庇赌视作等闲之事,大有“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之气概。青少年观之实在毒害至深,不可为也。(很奇怪为什么不是三级片?)然而作为一个有辨别能力的成年观众,我更愿意把片中所展示的黑社会作为象征意义中的“黑暗社会”,而不是通常解释的有组织犯罪集团。杜氏借用了黑社会题材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政治的故事,一个关于社会黑暗面的故事,一个关于不同生存状态的人采取不同生存方式的故事。不是吗?在官场上何尝不是你死我活;在职场上何尝不是尔虞我诈;在商场上何尝不是利益挂帅背后捅刀。贯穿电影始终的洪门规条是一种理想。讽刺的是,正儿八经地举办结拜仪式的阿乐最终成为背盟者,而不是观众一直认定的大d。大d是政治的工具、玩偶、牺牲品。我们又回到了开篇的那句话: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权力斗争,哪里有权力斗争哪里就有政治,哪里有政治哪里就有妥协和背叛。黑社会也有政治,假若你觉得政治太沉重了,我建议您还是用娱乐的心态来看吧。
罗大佑的配乐又是电影一大亮点
罗大佑的音乐向来有其独特视角,他的《东方之珠》《皇后大道东》对香港文化的拿捏十分到位。前期的《阿郎的故事》同为电影歌曲,唱到街知巷闻。罗大佑充满叛逆精神,老而弥坚。首先是旋律动听,容易入耳,然后是个性鲜明,同电影的整体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