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晴時多雲偶陣雨」常用來比喻「小姐」的脾氣,今天我突然以為不是很恰當,這種想法多人認為形容得好,祇是個人以為「是是非非」並不一定如此,在我個人的一句名言裡:「人生沒有是非,只是一時感受而已。」很值得爭辯。
也不知是為什麼忽然想起這個問題,大概從清朝以前中國就是一男性社會,不論是文學等什麼學問,都是男性在主宰,如出現一個才女,一定是一個命運坎坷、悽慘痛苦的人生,宋朝不是有個朱淑貞嗎?你會喜歡她的命運嗎?不然也有的李清照,但晚年依然十分令人不捨,是耶非耶?實在沒有一個定論。
說起范仲淹、歐陽修準備革新後不久,發現改革注定要失敗,范仲淹藉口跑回守邊去了,歐陽修沒想到也開始被貶官了。我讀書多年,覺得中國歷代以宋朝最可愛了,不論經濟、文化、文學、生活等等在歷代中應算是第一,只是國防實在有夠教人操心,所以有人以為如果你能選擇生在哪個朝代的話,你一定選擇宋代,宋實在是一個彩色時代,歌舞昇平,社會繁榮;所以縱然出現了一個岳飛的大丈夫男子漢,也要死在十二道金牌下,那種社會怎不叫人生氣?凡事人都會爭一個是非,尋個真相,啊!人活著不是就為這口氣嗎?
其實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大愛和大恨?這個問題困擾我也已經多年,雖然大家都說那還不簡單?大愛和大恨祇不過是一線之隔而已。如以南宋來說,岳飛這件事,到底是宋高宗錯了呢?還是秦檜錯了呢?但當時的每一個人都說那是岳飛的錯了,平時讀歷史讀至此都會痛恨秦檜,但痛恨實已過了千餘年了,事實上已無實際的意義了,所以季辛吉也用「和談的對錯由時間來證明吧!」來說明和北越和談的是非,現在北越消滅南越成為越南,至少經過一二十年的越戰也因此而消失於無形,越南國情雖然經濟較蕭條,但已經沒有戰亂了,你說季辛吉和北越和談,使南越被消滅是對還錯呢?但現來論對錯已經沒有實際的意義了,因越南已經是越南了,她已經不再有所謂的南越、北越了。
大愛和大恨只不過是愛與恨而已,待人接物都要有一定水準,如是充滿愛心待人,人人都會喜歡,不必心存仇恨,以為這不是那也不是,終究人各有自己的看法,事實上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要去要求別人,人各有一張嘴,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何必去決定別人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所以人要互相尊重,當然人須先尊重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目前這個社會已是互不相信了,既不能相信人,就更不能隨意說出心中話,當然不可隨意交心,所以人之相處須先了解別人,重在相知,如有共識才能真正尊重對方。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