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與理財,是女人一輩子的大事。但女性理財的致命傷,在於投資心態過於保守,而且容易受到情緒與明牌左右。妳要怎樣克服這種宿命?
今年6月,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嫚大手筆砸下約新台幣5,000萬元,精心打造了一場奢華婚禮,風風光光當上六月新娘。集美麗與聰明於一身的妮可,早已榮登澳洲40歲以下女富婆榜首,擁有新台幣60億元身價。離婚之後的她,盡力把握每次演出機會,成功擺脫「湯姆克魯斯身邊女人」這層束縛,不僅事業攀上高峰,也找到幸福的第二春。
在台灣,同樣美麗多金的何麗玲,強調「美麗與理財是女人一輩子的大事。」她的名言是,「女人不只要有腦袋,還要有口袋!」許多年輕女孩夢想嫁入豪門,但在何麗玲看來,「腦袋決定口袋、口袋決定自由,先投資自己更重要。」
妮可基嫚與何麗玲,都是靠著自己的力量,不需要嫁入豪門,就成為「富婆」,成為女性同胞們羨慕的對象。她們不僅事業成就亮麗,更懂得將工作的報酬,透過投資理財,累積成更豐富的資產。
三成職場女性,投資理財空白
台灣女性懂得理財嗎?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05年投入就業市場的女性,比2004年多了近9萬名,可見女性在職場日益活躍,不僅工作擁有一片天,經濟上也取得自主性。然而,近期一份「職場女性角色與理財觀」調查卻發現,女性上班族的理財觀偏向保守,竟有高達三成的職場女性「沒有投資理財」!
即使有投資理財的女性當中,也有兩成採用「定存」、兩成採用「保險」等低風險性的理財方式。至於風險性較高的「國外基金」、「台灣股票」、「國內基金」,則不受女性青睞。若對照國泰世華銀行的貴賓理財客戶,女性選擇銀行定存的比例也超過四成。
然而,把錢存在銀行,並不代表就是投資,現在通貨膨脹率大於銀行定存利率,錢只會愈存愈薄,絕非最佳理財之道。
薪資低,壽命長
美國著名理財專家大衛巴哈認為:「不管公不公平,女性都比男性需要更多的財務規劃。」為什麼?因為女性的平均薪資比男性低、壽命卻比男性長,因此非得重視理財不可。
行政院主計處調查發現,去年國內女性受雇者,每月平均薪資約為3.6萬元,男性約為4.8萬元,女性薪資僅為男性的76%;但國內女性平均壽命79.4歲,卻比男性平均壽命73.6歲多出了6歲。因此女性必須提早做好理財,以免年老後生活無著。
容易被情緒或恐懼左右
儘管兩性在職場的差距逐漸縮小,不過,卻很少聽到女性榮登世界級投資大師,而世界級「富婆」也屈指可數。這或許跟女性投資理財時,容易帶有情緒性或恐懼感有關。現代女性即使在職場有所成就,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善加理財,才是真正的贏家。
國泰投信經理吳惠君認為,女性理財偏向低收益、低風險的定存與保險,這種心態很值得玩味。從負面來看,女性理財是感性多於理性、得失心重、容易情緒化;但從正面來看,女性理財卻有比較細心、耐心、執著,對於市場動態掌握度較強、風險承受度較低等特質。若能有效發揮這些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女性同樣可成為理財高手。
男女理財思維大不同
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法蘭柯(Lois Frankel)所寫的《乖女孩賺不到錢》書中指出,女性在用錢上有高達75個常見錯誤。她說,男性從小就被灌輸如何投資,快速累積財富;女性則是被教導要努力存錢,以防萬一。儲蓄只能賺到固定利息,但投資卻能用小錢賺大錢,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理財思維。
法蘭柯指出,許多女性認為,儲蓄才是最安全的方法,她們寧願守住既有的金錢,而不願冒合理的風險去得到更多。相對而言,男性比較肯承受投資風險,女性則較為保守。例如問到是否願意為了平均值以上的獲利,去承擔平均值以上的風險時,有30%的男性表示願意,但僅有19%的女性願意。女性的理財觀如此保守,原因就在於從小缺乏投資教育。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33%女性只具備有限的理財知識,17%女性則是一點概念也沒有。相形之下,男性會主動去學習投資知識,女性則期待別人知道得比她多,最好直接有人告訴她該怎麼做。
法蘭柯指出,對男性而言,錢是用來投資的,錢對女性則是用來消費的。在消費上,男性是屬於「理性購物」,女性則是「衝動購物」。男性只買他們真正「需要」的;女性則是買她們「想要」的,特別是手頭上有餘錢時,更容易衝動購買不需要的物品,來犒賞自己;要不就是花錢消氣,藉由購買行為,讓自己心裡好過一些。
靠先生子女,不如靠自己
女性進入職場,可區分成三個循環階段,一是初試啼聲期、二是多所阻礙期、三是黃金打拚期。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王琦樺認為,這三個階段可能循環交替,不一定會一直處於順遂之中,尤其現在不婚、不生、離婚的現象相當普遍,即使婚後也不見得可以靠老公,養育子女也不見得可以防老,女性又活得比男性來得長,因此理財這堂課,女性必須未雨綢繆。
無論是粉領新貴、或是單身熟女;無論是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或是離異與喪偶的單親媽媽,女性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在不同情境所面對的挑戰都不相同,財務規劃也不同。
比如說,20到30歲,初出社會的年輕粉領新貴,可以從事較高風險與高收益的投資,例如成長型股票或新興市場型基金;30到40歲的單身熟女或已婚媽媽,則應該適度降低風險,選擇價值型股票或風險分散的全球股票型基金;到了40至50歲,則可以加強保本與固定收益型投資商品。
女性理財 力行「四不一沒有」
瑞泰人壽總經理包道霖建議,女性若要做好長期的理財規劃,必須力行「四不一沒有」的原則,也就是「不過度消費」、「不忽略省小錢」、「不亂聽信明牌」、「不忽略保障」以及「沒有達到目標決不終止」。
1.不過度消費,貪小錢花大錢
「買二送一」、「買3件打五折」、「多加100就可加購」……,這些促銷手法對女性特別管用。研究顯示,女性因為降價促銷而購買的機率是男性的5倍。因為便宜,女性往往買下不需要的東西,反而花了許多冤枉錢,可謂「貪小錢花大錢」!
包道霖認為,女性理財首重不過度消費。台灣女性為百貨公司的業績貢獻至少超過七成,女性特別容易被促銷方案吸引。這種衝動性的消費,不僅瘦了荷包,甚至可能動用循環利息,陷入財務窘境。因此女性要控制消費慾望,買東西之前,要先問問自己是否真有需要?
法蘭柯建議,出門逛街時,只帶少許現金,把信用卡統統放在家裡。更根本之道,是別去打聽哪裡有促銷拍賣,以免買了沒用的東西。
2.投資本錢,從小錢省起
投資理財需要一筆本錢,而理性消費是累積本錢的前提條件。其實只要從小錢開始省起,也能發揮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果。例如每天少喝1杯咖啡,每月少買1件衣服,即可存下不少本錢。
每月存5,000元雖然不多,但包道霖指出,若能存個25年,即使以錢行定存利率1.5%計算,25年後也有181萬元;若提高投資報酬率為7%,更可累積到380萬元,千萬別忽略小錢的威力。
建議每月將薪資的固定比例,提撥到投資戶頭,並運用女性細心特質,做好帳簿管理,瞭解每月收支與投資帳戶的變化。只要及早開始,就不難靠著時間累積一筆財富。
3.不亂聽信明牌殺進殺出
法蘭柯認為,一般女性理財時,往往帶有情緒性或恐懼感,導致不敢投資或非理性地殺進殺出。還有女性不懂得拒絕,投資決策往往是身邊有朋友建議、或是向她推銷理財商品,而非從個人經濟能力與風險承受度出發。隨便聽信「明牌」的後果就是被套牢。
4.用保險搭起財務防護網
根據衛生署健保醫療給付統計,20至49歲女性的住院醫療費用,大幅高於同齡男性,主要是因為生育或生殖系統疾病所致。因此,不論是家庭主婦或是職業婦女,都應該規劃住院醫療險、癌症險等基礎保險。
包道霖建議,初出社會的女性,通常沒有經濟負擔,保險規劃以照顧好自己的醫療險為主;若本身缺乏理財專長,可以購買投資型保單或儲蓄險。等結婚以後需分擔家庭經濟,不妨再增加定期險或意外險來加強保障。至於熟年女性,除了退休規劃外,還需考慮稅務規劃。
5.養成積極理財的企圖心
性容易滿足現狀,對財富缺乏想像。因此,建議把存錢當成是還債一樣,每月固定從薪水中撥出一筆錢,當作付給「未來的自己」。
女性在消費上,會大膽立即行動;但在處理財務時,態度卻完全相反。女性覺得只要生活「需要」被滿足就可以了,從不給自己設定一個「想要」或更有企圖的財務目標。
法蘭柯建議,不妨每天就寢前,想像一下未來想過的生活、想給子女的教育環境,並認真訂出短、中、長期的財務目標。同時向勇於承擔一些投資風險的朋友請教,如何讓小錢變大錢。也不妨讓友人知道你的目標,讓自己在「外力監督」的壓力下,更積極理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