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C Office30期讀者來函中可以明白:該刊的轉型已告一段落,雖然有不少讀者去函反映,不過基於尊重媒體自主性,身為讀者的我們也只有欣然接受不是嗎?To leave or to stay?相信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自有判斷。
筆者不諱言自己是選擇停止訂閱的一方,當初捨PC home就PC Office,就是因為覺得它的內容、深度及取材比較適合筆者自身所需,如今內容已非當初我所要,閱讀已非樂事又何必留戀?況且轉型後所提供的內容,筆者大可從所訂閱的「數位時代」中得到更多、更專精;似乎也沒必要浪費資源及精力在它上面。或許雜誌就像人生,也有生、老、病、死,沒有舊的又那來新的?
從筆者訂閱電腦雜誌以來,歷經PC Answer惡性倒閉、倚天、大家用電腦、PC Rush、PC Fashion、PC Express、資訊生活相繼停刊、第三波、HopeNet改名等等,對於一本雜誌的生命週期也算是能夠「未卜先知」。
比方說新人類公司出的PC Rush、PC Fashion,雜誌本身沒有內容,訂價又不低;編輯一天到晚沒事就是冷嘲熱諷當初剛出版的PC home及PC Office訂價過低、以贈送過期軟體吸引讀者、不實吹噓銷售量等等。事實上PC home集團所出的雜誌是由雜誌公信會稽核過的,而筆者也曾經跑了好幾家書局買不到該雜誌,因此銷售量應該不是吹噓。至於批評人家贈送的軟體是過期的,試問當時有那一家其他雜誌社有贈送軟體?新人類公司不是軟體公司嗎?也可以把DOS版的莎士比亞2.5拿來送啊!消費者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有內容的雜誌,又有正式軟體可用,何樂而不為?雜誌普遍訂價過高只不過是因為電腦雜誌長期為這些自命「搞資訊出身」的人所壟斷,所存在的不合理現象罷了!
PC home的出現只不過讓消費者知道:原來電腦雜誌也可以這麼便宜又有看頭。就像手機門號市場長期為電信局所壟斷時,大家還不都是花了萬把塊買門號,而且還要排隊,費率更是高的不合理!如今呢?還有該出版社(新人類)時常在雜誌中批評當初剛開幕的NOVA賣場,不是「搞資訊出身」的人搞的,事實證明,正因為如此,所以更有紀律,做的有聲有色。反而是該出版社自己成立的「MIX在家購物中心」先關門大吉了。
那麼,現在抱著這種「義和團」心態辦雜誌的人還有嗎?有!不信去看看PC Hot創刊號的發刊詞吧!這些人總是搞不懂為什麼自己辦的雜誌就是沒人買,只會一昧怪別人。「敝帚自珍」這句話用在這裡最適當不過!
早期電腦遊戲雜誌是不附「試玩光碟」的,直到PC Gamer出現後,以每本190元附贈一片試玩光碟方式促銷,造成轟動,也使得市面上其他遊戲雜誌銷路受到影響,於是漸漸地每一本遊戲雜誌都會附上試玩光碟,甚至還有附贈正式版的!這又告訴我們: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消費者的權益也不會受到重視!可惜的是PC Gamer雖然有個好開頭,但是雜誌內容及印刷編排始終沒有進步,加上所附試玩遊戲也從重量級漸漸變成共享軟體,終於不敵其他雜誌,到現在想買到還很難呢?(沒幾家願意進貨)依筆者的看法,如果再這樣下去,沒多久這本雜誌也要變成歷史了。
在所有停刊的雜誌中,最可惜的應該算是松崗的「資訊生活」。它是惟一內容有起色卻停刊的雜誌,也曾引起不小的抗議,當然比起筆者訂閱PC Answer被惡性倒閉好的多,至少訂閱資訊生活的讀者都有收到退費。不過對於廠商這種漠視消費者的態度,筆者還是很感冒,也對國內廠商更加反感!
第三波的內容一向不錯,卻也被迫更名重新出發;其實筆者覺得過去它的廣告過多,訂價又高,以消費者有限的金錢來看,該雜誌的確不會是第一選擇。如今它降低價格且搭附光碟,或許可以吸引一些消費者,不過內容品質似乎大不如前,可能會流失一些較高階的老訂戶。是成是敗還很難說,端看它日後的雜誌走向及定位。
比起PC Office的轉型,有的雜誌更叫筆者大失所望。光碟月刊就是一個好例子!這本雜誌筆者從第二期開始購買,從未間斷。它的文章內容不論是深度、廣度一直都是沒有其他雜誌可以媲美的,尤其它的光碟更是一時之選。雖說在轉型前,內容就已經每下愈況,不過還是可以一看。誰知轉型後,簡直就是不忍卒睹!惟一值得慶幸的是:該刊在轉型前,曾經舉辦一個「終身會員」的活動,只要以一定金額就可以成為終身訂戶,算起來頗為划算。加上可以用過期雜誌截角抵充一定金額,對筆者這種超長期用戶更是物超所值。還好當時筆者覺得事有蹊翹,加上曾經被PC Answer騙過,因此決定不參加終身訂戶,才能逃過一劫。後來雜誌到期後,理所當然不再訂閱,省了不少冤枉錢。
雖然筆者不再訂閱PC Office雜誌,不過對該集團還是褒多於貶,其旗下仍有許多優秀雜誌值得訂閱,像是數位時代、Smart等,比起市面上其他同型雜誌仍是個中翹楚。也由於它的出現,打破了壟斷的局面,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及福利,如今它又即將跨足汽車及房屋銷售出版領域,勢必帶來更大改變。
除此之外,它的PC home Online也日益壯大,讓我們在財團把持的各式媒體中,有一個乾淨的空間。筆者記得郭東亮教授在數位時代中曾為財團(和信、東森)把持的寬頻未來提出質疑與憂心,藉著此次HBO事件,或許也能讓國民看輕財團的本質。否則等到寬頻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時,恐怕就不只是不看電視這麼簡單可以解決的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