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19 23:51:59| 人氣91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的音樂沙發之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既然是@的音樂沙發第一彈,我們先不要與一般的流行樂一下隔閡太多,就拿我剛買到門票、數十年來第一次駕臨多倫多,一宣佈演唱會在開賣當天就賣完還得加場演出、且絕對是首席all time gay favo之一的Barbra Streisand吧!

因為我父母的關係,從小家裡就有個幾張Barbra Streisand的專輯,從“The way we are“到“Memory“,甚至到黃鶯鶯在八○年代末出的英文專輯被大家覺得翻唱的很棒卻其實還是跟原唱差一截的“Somewhere“,算是我耳熟能詳的歌曲。但也某個程度,讓Barbra被我當成像是貓王、Tina Turner、披頭四或Bee Gees等人/樂團一樣,是我爸媽那個時代的老藝人,好像跟我自己沒什麼關係一樣;直到The Mirror Has Two Faces,當初中文被文不對題也不知是什麼人完全沒有觸及影片真正要義地亂翻譯成“越愛越美麗“的那部電影才有所轉變。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是一部標準Barbra監製到拍攝的影片,有他一貫的細膩、如小品但又其實想傳遞出某些重要議題、概念或聲音的Streisand trademark。影片描述兩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一個因為自己暗戀的男人娶了自己的妹妹,一個因為發現只是被女人拿來當做報復男友洩恨的性的工具,發誓絕對不碰美麗女子也不再碰性這檔事,決定追求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情。結果在刊出廣告被女方妹妹看到後穿針引線下,男主角去旁聽女主角的課,而在接下來的約會過程中發現彼此無話不談也在精神層面相當契合,於是就這樣地因彼此的智慧所吸引、也因為女方都老大不小(40歲)了而好像“門當戶對“契合地結婚了。

不過男主角對於性一再地避免,並認為是婚前就已經表明過,“性在兩性之間只會壞了一切“的原則。而女主角則是覺得因為自己的外表不具吸引力,所以盡力地改變外表努力打扮並努力減肥,結果在徒勞無功無法順利跟丈夫行房後憤而離家出走。

整部電影在性跟愛、肉與靈(Body & Soul)、以及理性與感性上打轉,從一開始男主角希望找個靈多一點的女人以及性少一點的婚姻,到女主角自卑認為需要自己加強“肉“上面的質料才能吸引自己的丈夫有性上面的結合,結果到自我makeover後還是沒辦法吸引老公,卻不料回娘家後竟然發現當初不看自己一眼的妹夫竟然如天雷勾動地火地想跟自己上床,到那一刻他才發現了當初看不上自己的妹夫的膚淺,並了解到除了一心想要的性之外,靈(精神上的契合)的重要性,換句話說,靈跟性其實是不可分的。而同時男主角也開始體會到愛情不能只有理性或只有精神層面而已,只有靈只有理性,其實愛也是失了衡;在失去老婆後精神層面開始整個動搖崩解後,在瘋狂地飛奔至老婆的娘家找不到人後,在清晨的街上亂吼亂叫,而女方在其實也回家找丈夫時,發現在樓下嘶吼的丈夫的轉變(趨於感性)後,重新接納了他。

也所以,電影在講求這樣兩個對位元素中間的平衡問題(性與愛、肉體與精神、理性與感性),是有點類似伍迪艾倫式中間交談觀點交流頗多的小品電影,跟“越愛越美麗“,絲毫扯不上半點關係。

不過今天講的是音樂,電影點到為止。一般大多人只從這片知道Barbra跟Brayn Adams合唱的“I finally found someone“而已,但卻不知這張原聲帶在力求完美的Barbra製作下,整張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的完整度,從一開始有普契尼的杜藍朵公主和電影主題(main title)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到中間伴隨著兩人相識以及整個理念不合、makeover、分開,再到重新協調兩人關係與想法、像是乘坐翹翹板一樣地當兩邊真實平衡時,才是真正的完美狀態的主題,並再響起杜藍朵公主(還是由Pavarotti演唱)作為結尾。“I finally found someone“只能說是錦上添花的電影“片尾字幕歌曲“而已(是主題沒錯,但整片各地用到都用管絃樂或鋼琴、或以都會、軟性爵士等方式呈現,片尾找人來合唱其實是可有也可無~p.s但這並不是說我不喜歡這首歌!)。
專輯完美的結合華麗優美的管絃樂背景跟賦予新時代都會的小品爵士感,是融合古典與現代,學院歌劇與流行的上乘之作。

整個專輯感覺其實才像是真正可以被叫做Lounge music的種類,像是你可以直接坐在吧台看著酒保調酒,一手慵懶地玩弄martini上的紅色櫻桃梗,或沈坐在酒吧的沙發上,懶懶得什麼事都不做,就聽著身旁好友清談話家常或煩惱分享。

一個人夜深時、是要讀書、要沈思、要玩MSN或直接跟朋友講電話、或甚至在這時的深夜聚會“真心話大考驗“,都很適合。


這是一張我從來也聽不膩的專輯,如前所述,仔細精心製作的高契合完整度,讓我覺得絕對是Top5最棒的電影原聲帶之一。這也是我當初第一批跟著留學堅持一定得背出來的CD收藏之一。(是的,人家留學背大同電鍋,我背CD出國!大同電鍋用海運慢慢到就好!餓死沒關係,不能沒有精神食糧!)

也因此,從此Barbra不再是“我爸媽的音樂“,我不但開始買之後的專輯如空降冠軍的“Higher Ground“跟“A Love like Ours“等,同時在那些如Timeless的演唱專輯與Essential的精選集後開始回頭去買當初我爸媽所沒有的幾張重要的專輯。
(其中我超愛A Love Like Ours,是Barbra跟新丈夫James Brolin結婚後歌頌他們愛情的專輯,封面還選用兩人在沙灘夕陽下的合影,是one of my all time favo Love Song Albums)


最後稍微提一下為何在美國長期以來只要你說你喜歡Barbra Streisand,尤其還對他演過的電影、音樂劇以及出過的唱片如數家珍,其實就等於come out無異。(如喜劇電影“In & Out“中間的橋段就有提到這部份,凱文克萊不但收集專輯收集海報,連專輯發行的順序甚至tracklisting都一清二楚)

國內許多人以為Barbra成為Gay Icon是到演出電影陽朵(Yentl)後因醜小鴨與身分喬裝,像是有觸及性別議題似的後才成為Gay Icon (國內人似乎都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其實此言差以,從一開始Barbra的歌唱生涯可就起於駐唱在紐約同志村格林威治裡的小pub,換言之,當沒人聽Barbra唱歌給他演出機會時,是紐約的同志gaybar給她機會的;再到演出百老匯音樂劇“Funny Girl“開始(1968;陽朵可是到了1983才有的電影!),因故事的本身投射,更是奠定了Barbra在同志圈內的地位。(註一)

音樂劇翻譯成妙女郎(之類的),但Funny可不是真的意旨“好笑的或有趣的“,Funny Girl其實等於是百老匯影星Fanny Brice的生平自傳故事,一字之差的用字雙關,演出這位從小就是醜小鴨、又被自己家人給嫌棄到不行,但用自己的力量奮鬥,在演藝圈內爬起自己的一片天成名的故事。
故事的本身還能再陌生嗎?!這也同時根本就是擁有一個大鼻子、從小就被自己的母親嫌棄到不行的Barbra的故事,也所以當然當初他爭取此角一試就上,也同時,因當時社會狀況,被那些躲在陰暗角落/衣櫃裡,或如古早當初台灣小說“孽子“那般跟家人come out卻被掃地出門的同志們深深的感動到不行。

Barbra自己本身的生平就很容易如上述地讓同志們因自我的投射產生共鳴,那種令人佩服自己“醜人也有一片天“的奮鬥更是讓同志覺得即使是被全世界遺棄了也不能自己放棄自己。在當年演藝圈怎樣就是不肯肯定女性導演,從陽朵開始好評又叫座,什麼都提名了,就是死不肯給Barbra一個導演的肯定(連提名都沒有),也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自己的才華證明她就是一個偉大的好導演,並跟保守的好萊塢影藝協會抗拒,這些行動更當然與處處在職場受打壓的同志們有著激勵的作用。

而到了他自己的兒子Jason Gould come out後,Barbra多次地表達自己不論如何也愛自己兒子、並為同志權益發言,也當然更成為同志父母的模範。

所以從她自己本身的故事、自己的音樂與演藝生涯、一直到自己的家庭私生活,都是讓她成為不敗的all time gay favo/ Gay Icon的原因。


不過最後,據八卦的據傳,也因一直到製作並自己演出心理醫生的The Prince of Tides一口氣被提名了七項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跟最佳男主角),結果自己女主角的部份跟製作導演就是死不給提名(還故意提了一個Art Director來氣死她,到此時Barbra跟影藝協會簡直已經是明白的交惡了),然後到了這邊介紹的“越愛越美麗“,更是幾乎什麼都沒提名,Barbra也在一氣之下回絕了在頒獎典禮演唱主題歌曲,而成為Celion DIon代唱入圍的主題曲,才成就了後來兩人合唱“Tell Him“那首歌的機緣。
也同時,大概也因為年紀慢慢大了,The Mirror Has Two Faces這樣有內容又製作精緻(連原聲帶都這樣力求完美)的電影不受奧斯卡青睞,Barbra從此也就不爽,整個呈現退隱狀態不再製作拍片了(但還是有繼續專力在專輯上)。

現在的小朋友可能除了知道Barbra會唱歌外,大概會知道Barbra也是從大賣的喜劇電影Meet the Fockers裡那個演出性愛教學的媽媽丑角中而知的吧!雖然對Barbra演出喜劇的精湛感到很神奇,不過如果以為這就是唱歌演戲的Barbra,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註一: Yentl的介紹可以看這邊: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lumn_article.asp?rowid=20),因為此篇不是電影介紹,且別人寫的相當專業也相當精彩,我就不用特別專文寫了。裡面除了此片的介紹外對Barbra在此片與當導演的路上多有介紹,可以跟後半為何同志會對她有“投射效果“作呼應。

同時Barbra的生平介紹可以看這邊:
(http://blog.webs-tv.net/hung888/article/2244886),一開始有提及Barbra在同志村駐唱以及尾巴有帶到她出資的公司拍攝有關同志人權的影集。不過again對Gay Icon地位著墨甚少,我想這也是遠在台灣大概比較不易理解的緣故吧!
(台灣的網頁中甚少有人解釋這個部份或甚至是錯誤的介紹,要不然就是兩手一攤表示不知道為什麼Barbra受美國同志歡迎。其實如果愛看WIll & Grace,應該也可以注意到他們多次提及Barbra的歌曲,甚至Jack也老愛唱那“Papa can you hear me?“等,都多被同志圈作為唱出他們心聲,不管是對社會、對外界、對愛情上、對親情父母等個人經驗的情感投射。)

後記:
1. Barbra本名Barbara,猶太名,後來才把名字給改掉。所以其實兩個都是對的。

2. 繼錯過今年度的年度盛事Madonna的巡迴演唱會,Barbra第一次登上多倫多演唱,即使最高票價高過Madonna甚多($400加幣 v.s $550),都是說什麼也得去搶票的!而且比起看娘娘演唱會下面叫跳激動的一票fairy們,我猜到時應該是又叫又哭的fairy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場面吧!(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感動的哭咧...)


Download Link:
If You Ever Leave Me (Duet With Vince Gill) (From ’A Love Like Ours’)
http://rapidshare.de/files/33684806/Barbra_streisand_-_If_You_Ever_Leave_Me__Duet_With_Vince_Gill_.m4a.html

I’ve Dreamed Of You (From ’A Love Like Ours’)
http://rapidshare.de/files/33685128/Barbra_streisand_-_I_ve_Dreamed_Of_You.m4a.html

The Way We Were (From ’The Way We Were’ O.S.T)
http://rapidshare.de/files/33685610/Barbra_Streisand_-_The_Way_We_Were.mp3.html

All of My Life (From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O.S.T)
http://rapidshare.de/files/33685986/Barbra_Streisand_-_All_Of_My_Life.mp3.html

& finally,

I finallly Found Someone (From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O.S.T)
http://rapidshare.de/files/33686236/Barbra_Streisand_-_I_finally_found_someone.mp3.html
(我覺得All of My Life更能代表整張原聲帶的精神以及樂風整體走向,不過這首合唱曲還是很經典啦!)

購買網址:

http://www.amazon.com/Mirror-Has-Two-Faces-Picture/dp/B000002BRX/ref=pd_lpo_k2_dp_k2a_1_txt/002-0029836-2867254?ie=UTF8

http://www.amazon.com/Barbra-Streisand/artist/B000AQ2ZRU/002-0029836-2867254

或上iTune購買吧!
(在台灣的人就自己去唱片行找囉!)

p.s 一下從Elektro的Gay House Anthem變成這個,不知道轉變會不會還是太大了點呢?
也同時,覺得寫這篇比翻譯人家的文章還要累也還要費時,就當作Debut作的例外吧!以後再來的介紹會寫的簡單一點也短一點:)
(恩..還有阿!這個單元因為不像混音那樣難找或甚至沒有出版,所以以後應該也不會如此地大碗公一下附贈一堆mp3了,只要沒絕版,就請大家還是去買個正版專輯支持音樂產業吧!)

台長: @
人氣(91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的音樂沙發 |
此分類下一篇:@的音樂沙發之 Midnight Matinee
此分類上一篇:@的音樂沙發[序]

書書
我們這邊這一場是700起跳
也是一開賣兩小時就賣完了
2006-09-20 03:23:07
Bryan
我也很愛這張專輯喔!呵呵~~~
不過我愛Bryan Adams合唱的那首多一些!因為我是bryan的忠實歌迷呀!呵呵~~~
2006-09-20 04:30:14
中西部可憐蟲
真的是很好聽的專輯
一年多前曾跟前B 一起看 Barbra 演唱會電視轉播
前B 是 Barbra 跟 Cher 的 fan... 唉..真標準
從電視上看來現場聽眾都是超過 40 歲以上
(難怪門票能賣這麼貴, 都是好野人....)
完全沒有 Madonna 演唱會那種狂野激情
但是很多時候會照聽眾的臉部特寫
就是淚眼汪汪, 一副快哭出來的樣子
(蠻好笑的... sorry..)
但是現場質感很好
只見 Barbra 在溫馨背景兼強烈蘋果光襯托下
擺著標準的左邊 (or 右邊) 臉入鏡
然後優雅的舉著茶杯喝水, 唱歌, 說貼心話
演唱會內容絕對不會有像 Cher 告別演唱會一般
一邊耍著皮鞭一邊喊 you bitch...
看著同年代的兩大妖姬卻有完全不同的風格
還真是有趣
同樣都是 gay icon 卻有迥然不同的表現方式
唯一的相同點
大概是 Barbra 的兒子跟 Cher 的女兒都是 gay
他們能得到同志圈的擁戴
跟她們能全力支持他們兒女的身份也有關係吧
2006-09-20 09:33:46
@
Dear 書書,
700”起跳”會不會太貴阿?! 我們只買大概兩百元的票而已,因為匈牙利先生覺得“不需要這樣近距離地接近那位老女人“~
我想了想,覺得反正聽barbra不會是看舞台效果而是聽他聲音所以也就同意了:p

加上整個十月份一共要看三場演唱會加一場音樂劇(之前Ken介紹的OZ終於來多倫多了~),還是省著花好!

Dear 中西部,
匈牙利先生是Cher的迷(恩...其實我們家室友也是..所以看來他還是有機會是gay的:p) 我是Barbra的,我覺得匈牙利先生這次跟我去看他演唱會有一點像是去對活化石的朝聖的感覺(同時我要去所以只有陪我去了~),事實上他對雪兒的歌曲可能知道的還多一點(我就完全相反了,買過的不過那一百零一張超級gay的believe,其他就沒幾首下載來的mp3而已,雪兒的聲音說什麼都不吸引我~)

Cher的女兒的確是gay,不過我覺得這兩個gay子女只是剛剛好的“錦上添花“而已
在小孩出櫃前他們就已經受到大批同志歡迎了,我對cher沒那麼有研究,不過我的猜想跟barbra的其貌不揚自我的奮鬥是差不多的~

Dear Bryan,
Adams之前好像還有定期出來演唱過,不過搖滾樂基本上並不是我的genre(除非是軟性搖滾),所以根本沒注意他的消息說
2006-09-21 00:02: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