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SOGO復興館地下美食街,森勝和食的紫蘇梅千層豬排套餐。
把薄片豬肉一層一層裹在一起炸,中間夾層是台長久違的紫蘇葉和梅肉,
豬排的味道變得很有變化,鮮美多汁,拍起照來也非常上相。
不過要有久候的心理準備,尤其當廚房炸錯我點的口味的時候!(怒)
我等了四十五分鐘,比我晚到的客人都已經吃得飽飽的離開了!
服務生自知理虧地打了九折。
除了圖中的口味,還有原味、蒜味、黑胡椒等選擇。
PS: 標題已經點明是「已消失的好味道」,所以圖是亂配的。)
【抱歉,「紅豆沙」絕不能取代「烏豆沙」!】
每到中秋節前的月餅旺季,
我都會四處搜尋「烏豆沙」月餅的蹤跡,而結局都是空手而歸,
因為現在糕餅店裡所謂的「烏豆沙」,其實是紅豆沙。
聽說網路世界浩瀚無邊,什麼東西都查得到
我輸入「烏豆沙的做法」
結果跳出來的網頁,第一個步驟都叫我去買紅豆
於是我失望地關上所有視窗
在我記憶中,顏色墨黑的「烏豆沙」曾像紅豆沙一樣,被當成麵包或月餅的饀,
有一種特殊的香氣,而且我確定那絕不是紅豆沙或綠豆沙染黑冒充的,
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某一種黑色的豆類!
在超市的貨架間搜尋,我覺得嫌疑最重的,是近年在日本料理中頻頻出現的「黑豆」。
是因為台灣的田裡不再種植黑豆,導致「烏豆沙」麵包和月餅的消失嗎?
誰能告訴我答案?
【消失的水餃店】
住家附近有美味的小吃店,真是居民的福氣
這些店因為不曾上過媒體,所以店門外不會出現人龍,但實際上味道完全不輸「人氣店」!
我家附近曾有一家味道一級棒的水餃店
店東是腦袋微秃,但身材保養得宜,相貌堂堂的中年人
年齡相仿的女主人,外形就是個四十多歲的「山東大嬸」,口音純正的北方人!
我好奇的是,她的年齡不上不下,
說是光復時來台,她年紀太輕;說是這年頭流行娶的大陸新娘,她又太「資深」,
因為他們家小孩當時在上國中;
由於男主人看得出來是台灣長大的,所以兩人相識相戀的過程應該很精彩。
他們家做的水餃毫無疑問是我吃過的No. 1!
高麗菜和肉絞得極碎,饀料的調味很足,不必沾醬就很好吃
餃子皮更是一絕,薄的地方一咬就破;捏緊的縫合處比較厚,變得很有嚼勁;同一塊餃子皮聚合了兩種麵食滋味的精華,
在他們家之後,我找不到更優的水餃!
這家店主人待客親切,食物味道極佳,因此生意興隆
賣了兩、三年的餃子,也不知道是膩了還是怎麼的,老闆把店重新裝潢
菜單全部改成東坡肉、鱈魚……等不同主菜的飯類簡餐,單價 upgrade為原來麵食店的兩倍。
我也光顧了好幾回
我是吃了他們家的東西,才確定做菜是真的有所謂的「天分」這回事
他們做的水餃是第一名,即便改做簡餐,水準還是超乎凡人小店一大截
菜單上隨便點都很可口
即使我非常想念他們家的水餃,但也不介意吃比當初麵食貴一倍的簡餐,
只要東西好吃就滿足囉!
台長是「好客」,但這個世界還是由「奧客」主宰
變身後的小吃店,像我這樣繼續支持的忠實顧客明顯減少
每次去吃飯,都覺得亮晃晃的店面,客人沒幾個
過幾天,店門口貼出重新招租的告示,
好滋味的時代宣告結束。
根據經驗,我家附近存活得下來的店,和老闆的廚藝或衛生條件沒有直接關係,
關鍵在於價格,
單價五十元左右的店,存活率最高。
【三舅媽的炒米粉】
每次看到小吃攤上,配料只有高麗菜、紅蘿蔔絲和肉燥的寒酸米粉炒,
台長實在不滿意。
在我小時候,三舅媽的炒米粉,是只有我周末到三舅家玩,才嘗得到的好味道。
通常我會挑黏在鍋底,有一點焦的「鍋粑米粉」,香香脆脆的
(我和小吃攤老闆娘要焦掉的部分,得到的答覆竟是,「那不好吃!」)
三舅媽炒的米粉,料也是好到沒話說
是因為有客人到家裡來,所以所有找得到的好料傾巢而出嗎?
裡頭計有肥美的蚵仔、鮮美的肉絲、炒蛋……
她用的青菜既不是高麗菜也不是茼蒿,而是韭菜花!
最近和 Kathy聊天,她提到我們喜歡某些食物,和小時候家裡常吃有關,
精確的說法,應該是有家人很擅長料理那項食材,
我對韭菜花的喜愛,原因很明顯。
外出求學後,我便很少再到三舅媽家作客
最後得到的消息是,她車禍身亡。
我鮮少下廚,唯一驅使我下廚的強烈動機,就是模仿三舅媽的炒米粉
台長的廚藝等級很基本,就是菜大概都炒得熟,對著食譜做菜也可以有七分像,算是有小天分。
我唯一駕輕就熟的「功夫菜」,是炒米粉
三舅媽用的配料我都記得,唯一不確定的,是她使用的調味料
我只吃得出醬油一味,其他的一概不知
在三舅媽的年代,做菜全憑真工夫,哪來的「味霸」、「烹大師」?
不過單用醬油和塩,實在模倣不出她的好味道,
況且這兩樣調味料,不都是主打「鹹」味嗎?
唉!別說我們看不慣年輕人打「火星文」
若三舅媽看到台長炒米粉用「牛頭牌高湯」作弊,恐怕也要搖頭嘆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