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告別的季節。
小學四年級,爹爹基於牽就我上學,和本身工作調度的關係,全家於是從偏遠的鄉下,搬移到距離市區比較近的地點定居。「比較近」的意思是指,搭公車到市區需要三十分鐘左右的車程(時間長短得視當時人潮湧擠程度而定),加上公車完全看司機叔叔當天心情,而有不定時提早或延後的現象,萬一錯過了,下一班次就至少又得等上一個整點。要想搭上車,就必須儘可能提早到達定點等待,因此每天花在等公車擠公車的時間,大概就莫名奇妙的佔去好幾個小時。
城市小孩很沒同情心,排外情形嚴重的緊,加上來自鄉下,我常常因為兩校制度和文化上的不同而被嘲笑和排斥。而最能開始建立同儕友誼的,便是一起搭公車的同學,因為一起下課,放學以後還要排路隊,得走上長~長一段路,才能到達公車站牌休息處,然後還要等上長~長一段時間,才能穩穩坐上車。所以同路線的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比較容易熟捻,大家很快便打成一片。
沒幾天功夫,夥伴們就在玩耍打鬧中彼此混熟,大約幾個禮拜以後,喜歡觀察人群的我,也開始偷偷的注意到一個可愛小男生。他有著略微偏黑的肌膚,矮短健壯的身材(反正絕非玉樹臨風),以及細長到看不清瞳孔的單眼皮。但說不出來為什麼,也許是靦腆的氣質,也許是憨憨的外型,就像磁鐵一樣,他的模樣總是會吸引我忍不住多瞧一眼。當時還是孩童的自己,對於喜歡的理由,還無法做出明確清楚的解釋。也許是出於一種單純、和無來由的天生直覺,我事後這麼馬後炮的歸納猜想著。
雖然小學沒有分班,但是卻因為班級的特色不同,被我們自行取了別名。例如小男生所在的班級是速讀班(應該算是現在的資優班),本人就讀的則是放牛班(這要拜班上那些喜歡逞凶鬥狠、皮到惡名昭彰的男生們所賜),明明只隔一條走廊,命運和評價竟然就如此天差地遠。現在回想起來,也許就是班上那些壞男生襯托出小男生的禮貌和優秀也說不定?總之,當時我幼小單純的心裡,已經開始默默做出片面暗戀靦腆黝黑氣質男的決定。
小時候不像現在心機重,演技也比較差(雖然現在也沒好到哪裡去),所以我的「司馬昭之心」,沒有隱瞞多久,就在大家玩「互換祕密的交心遊戲」中洩露了出來。小學生其實就像恐怖的活動式小型地方電台,越是強調「秘密」的東西,流傳的越是快速,所以消息飛也似的傳到小男生班上。他們班上女生喚他:呆頭鵝。有次我就被個綁著兩條辮子的可愛女生指著說:「就是她!就是她喜歡呆頭鵝啦!」喔賣尬,當時真想找個地洞鑽下去,永遠不要爬起來算了,尷尬到斃。不過說也奇怪,呆頭鵝的身價從那時開始卻彷彿一夜翻身,從無人聞問,到突然憑空冒出了許多愛慕者,怪怪隆得咚?(由此可見,女生盲目崇拜流行的行為,自小就有線索可循。)
(待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