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
事情是從一件瑪麗皇后穿過的衣服開始的。那件公開展出的衣服,做工實在太過精密細緻,極盡華麗裝飾之能事,讓人嘆為觀止,因此讓我對瑪麗皇后的生平事蹟,開始產生好奇。經由引薦,便看了這部女導演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聲稱要幫瑪麗皇后平反的電影,Marie Antoinette(台灣翻做「凡爾賽拜金女」),一窺當代宮廷的密辛。
瑪麗皇后被歷史定位於奢華無度,不知民間疾苦的壞女人,其媲美晉惠帝的名言:「人民沒麵包吃,為什麼不讓他們吃蛋糕?」,後來根據歷史研究,其實根本不曾有此一說。他們夫妻之所以被送上斷頭臺,純粹是因為革命潮流和民意趨勢,倒不真的那麼罪無可赦。
導演想要替瑪麗平反的意圖,雖然有,但太過空洞薄弱。全片看到的,多屬糖果式的視覺饗宴,華服美鞋,香檳甜點,和極盡繁複的配樂和造景。可惜徒有華麗場面,卻缺乏深度劇情營造,以及角色性格的細膩描寫,導致張力不足,讓整部片顯得單薄表面,像擠上奶花的蛋糕點心,好看卻容易讓人厭倦。全片像極了浪漫瀰漫的廣告宣傳,而沒有歷史傳記該有的骨血展延,看過以後並沒有因為電影而激起太多的想法。這也難怪他只得到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因為服裝獎項的確實至名歸,至於其他則有待商榷。
瑪麗安東尼,是統治奧國的瑪麗德蕾莎女王,最年幼也最美麗的女兒。因為政治結盟連姻的緣故,十四歲被送到法國,與大她一歲的路易十六完婚,但她的婚姻生活其實並不順遂,活潑愛玩的她,和內向木訥的路易十六,兩人在個性上似乎就不太對盤。加上進入宮廷以後,除了要跟原有的一切做上切割,及早適應法國的習俗風情,善盡兩國聯盟的和平斡旋,她還要想辦法取悅路易十六,讓自己早點懷上子嗣,進而鞏固國內地位。
跟著瑪麗這個角色,倒是很可以窺探到凡爾賽宮的皇族神秘。一早起來穿衣洗臉著裝,都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由貴婦們幫忙分工進行,連生產也毫無隱私的任由大家圍觀察看。一舉一動都被放大監視,根本沒啥個人自由可言,除了可以換穿美到爆的錦衣華服,擁有各式各樣尖端流行的鞋楦髮絢,吃各式各樣的甜點,喝無限量供應的頂級香檳,然後呢?跟沒有共同興趣的老公貌合神離,生了孩子也不需要自己撫育,那麼小的年紀,又是從未接觸過民間勞苦的孩子,終日活在泡泡裡的夢幻世界,她能想到的解悶方式,也只能是物欲層面的享樂。熱衷打扮樂於宴客,夜夜笙歌奢糜浮華,甚至還跟軍官外遇,用自己的方式,宣洩皇室裡壓抑的苦悶。看起來錦衣玉食,實際上被豢養禁錮在牢籠,是紅顏薄命的另一例證。
當我順著劇情往下看的時候,腦海裡突然浮起了已故黛安娜王妃,雖然時代不同,但她和瑪麗皇后,其實卻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只是黛妃的問題更為大眾所熟知,所以世人對她的批評和責難,相對之下也較瑪麗為少。嫁入豪門或皇室,雖然集矚目寵愛於一身,卻也要背負同樣的壓力和責任,對於婚姻中的種種問題,更不能任性的自主自決。瑪麗是政治現實下的犧牲祭品,因此成就她悲劇的宿命。那個年代那個身份,她無法拒絕,也無從選擇,而身在現代的女性,卻可以依意志和喜好,對人生自主支配,何其幸運又何其快樂。
電影看完,覺得比起吃穿富裕,榮華享樂卻行為受限的生活,我比較羨慕精神上的滿足和自由。糖瓷娃娃的人生,除了美麗,除了歷史給的遲來正名,能有什麼耐人尋味的東西,足以讓後人傳頌紀念?那樣繁複的華麗,原來是建立在民脂民膏的壓榨之上,想到這裡,那些美麗,似乎也變得不那麼美了。
P.S.瑪麗皇后三十七歲便結束了短暫又奢華的一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