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認為,失範源於人性的自私,因此主張「兼愛」,也就是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精神。當大家都不分彼此,相親相愛的時候,便不會再有攻伐,達到「非攻」的境地,進而天下太平。
※
戰國時期,是個動亂和失範的年代。趙國大將軍巷淹中率領十萬大軍,準備攻打只有四千人的梁城,梁王向正義的墨家求援。結果求來一個沒打過仗也沒守過城池的墨者革離。他屢出奇計,不但成功抵擋了趙軍的突擊,還折損了他們五千名士兵,革離因此大得民心,卻遭到梁王的忌恨與降罪,最後趙軍奇襲梁城,革離又回到梁城,適時暫時的解除危機…
然而片中卻存有許多讓人存疑的迷思。例如講究兼愛的墨者,卻說服原本要投降的梁王,全力抵抗趙軍的攻擊。激烈戰爭的同時,勢必會讓死傷無辜且大量,在那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存戰鬥中,又如何能夠做到愛敵如己、共存共榮?以戰止戰的方式,又是否和兼愛非攻的和平論點,自相矛盾?缺乏現實人性考慮的墨學理論,因為陳義過高,終究只能成為一種難以企及的烏托邦理想吧?
對與錯的界線,如此模糊薄弱。革離鞏固了過河拆橋,心胸狹隘的梁王地位,就是對的選擇嗎?如果一開始就投降於趙軍,會不會百姓反而更能安居樂業呢?如同逃難避禍的百姓所說:「反正都是繳納賦稅,繳給哪國不都是一樣嗎 ?」救了四千名梁城百姓,卻傷了五千名趙國士兵;同情挖掘地道的黑人奴隸,卻對棄械投降的趙國士兵趕盡殺絕;無辜的標準,博愛的範圍,所謂的成敗是非,又該用那個角度來定奪推論?其實耐人尋味。
革離說:「那裡需要我,我就到那裡去。」、「墨者不可以接受各種形式的餽贈,不然會讓人覺得所謂的幫助,其實是別有用心。」、「不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但過度拘泥既定的形式,而不跟著情況靈活變通,會不會根本就是墨守成規呢?
因為革離漏失人性考量的自我堅持,讓支持他的人也跟著池魚遭殃,受罪受難甚至喪失性命。雖然兼愛的理論十分無我無私,但從某方面看來,是否也是一種只求表面的道德鄉愿呢?謀略者的野心,固然會犧牲無辜的生命,一意孤行的理論實踐者,難道就不是?如同代表著低下階級的黑人奴隸所說的,「你們墨家不懂得選擇愛的人」,實踐墨家理論的革離,未經選擇的無私幫助,會不會是反而犯了知識份子的錯誤,把所謂的和平博愛反而給弄得偏狹隘窄?一堆哲學的綿密辯證,留待大家自己去斟酌反省。但我倒是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好人別亂當,凡事都須三思而行,綜觀大局以後做出的結論,才不會一直在衝突的疑惑裡,重複著不斷的後悔與遺憾…
※
整體而言,革離屢出奇招,計退趙軍的過程,和經由油畫效果處理的戰爭場面,都讓有著娛樂性的戲劇精彩,對白也包含許多哲學的省思,和豐富的伏筆。算是近年來,少數以劇情內容取勝的電影之一。
但我覺得范冰冰飾演的功臣後裔逸悅這個角色,感覺有點多餘,而那個出現在戰國春秋時代的黑人奴隸, 就更不用說有多麼突兀怪異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