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01 23:39:58 | 人氣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環境/民俗】把欲望變成願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把欲望變成願望

 

 


傳說秦始皇想要長生不死,派人尋找延年益壽的仙丹。一次出巡時,秦始皇聽說有個叫徐福的人,知道東海仙人手上有長生不老的仙丹,於是贈送徐福金銀財寶,要他去東海求藥。但是,徐福騙了秦始皇的錢財,一去不回。以秦始皇的霸氣及威嚴,竟然會受騙,表示他對人世「生老病死」的常態太過於無知,一味地貪生怕死,所以才會上當。「無知」,就是沒有智慧,出現非份之想,產生無止盡的貪婪,「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變成深刻的「恐懼」。

 

恐懼來自欲望無知
「恐懼」和「欲望」,是一對如影隨形的朋友。如果,好好相處,互相砥礪,他們會成為良師益友;但是,倘若爾虞我詐,彼此利用,他們就會淪為狼狽為奸的損友。我曾經以為:「恐懼」來自「無知」;但是,如果真的「無知」,根本不知道「恐懼」是什麼。真正難以克服的「恐懼」,其實是來自「欲望」;而「欲望」根源,才是「無知」。
現代人的生活裡,科技、醫學都進步了,各方面的物質也比過去豐富,但是大家害怕的東西卻愈來愈多,怕死、怕窮、怕吃得不健康、怕活得不快樂、怕伴侶不忠實、怕成就輸給別人……心裡的恐懼沒有得到解脫,就會覺得人生很痛苦。
向聖嚴法師請益,他認為:「意識到苦,並非不好。尤其,能夠深刻體認別人的苦,是慈悲心的開始。」他接著提到,智者畏苦,愚人不知道什麼是苦。釋迦牟尼佛在出家修行之前,在路上看到生老病死四種景象,想到自己即使貴為王子,也逃不掉生老病死,有了這種憂患意識,就是具備慈悲心的基本條件。釋迦牟尼佛發現這個問題,對於眾生、對於自我,都很必要,於是發心出家修道。

 

從生老病死中解脫
很多人開始修行的目的,是要追求從生老病死的恐怖中解脫,這的確是一個基礎的起點,後來因為修行程度不同,會從關心小我的「欲望」,擴大為悲憫眾人的「願望」,幫助更多的人都能夠解脫煩惱,沒有恐懼,也不被欲望所役使,內心產生更大的熱忱,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來源:蘋果日報/文:吳若權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生活/環境/民俗 |
此分類下一篇:【生活/環境/民俗】嫁給蟑螂
此分類上一篇:【生活/環境/民俗】遲到的人都卡在停車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