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8 23:38:02 |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漫長的擁抱》 窺探雷蒙‧錢德勒感情祕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漫長的擁抱》 窺探雷蒙‧錢德勒感情祕境
【聯合報╱李維國/報導】
2007.11.18 02:28 am
 

199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請出十四位當代頂尖名家,票選一百五十年來最佳作者、最佳偵探。結果出爐,讓推理迷驚奇又嘆服:冷硬派推理巨擘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與他創造的高貴偵探菲力普‧馬羅(Philip Marlowe)拿下雙料冠軍。這樣的結果並不出人意外,連文學大師卡繆和奧登都對錢德勒的推理小說大有好評。錢德勒辭世半世紀,有多本傳記持續發掘軼聞,但這位神祕作家的身世總是撲朔迷離;妻子西西(Cissy)更有如隱身雕像後的暗影中不為人知。小說同行茱蒂絲‧費理曼(Judith Freeman)發揮偵探般解祕巧技,打撈勾沉,新書《漫長的擁抱》(The Long Embrace)自全新角度破解錢德勒婚姻謎團,一窺小說家的感情祕境。

錢德勒1888年生於芝加哥,父親酗酒拋妻棄子,他七歲隨母親搬到英國投靠親戚。1912年錢德勒借錢回美國,先靠摘水果打零工度日,後上函授課程找到穩定工作。他加入文人沙龍聚會,聽音樂、誦詩,結識鋼琴家帕斯卡(Julian Pascal)夫婦。

帕斯卡的妻子西西「性感、世故、機智、有自信,集合所有年輕男人想像成熟女性必備的特質」。西西當過模特兒,喜歡裸身做家事,起初和錢德勒保持距離,卻對「性壓抑、對女人沒經驗」的錢德勒有致命的吸引力。他心目中西西是絕世美女,「不知如何才能到手」。

一次大戰爆發,錢德勒入伍赴歐作戰,1919年重返洛杉磯,西西也與帕斯卡離異。直到1924年錢德勒母親病逝後,他才和西西結婚。三十五歲的錢德勒赫然發現西西不止大他八歲,而是十八歲。

費理曼研究發現,錢德勒有人格分裂傾向,嚮往自由,又受制道德約束,無法享受快樂,只有藉酒精解放。五十多歲的西西作風豪放,年輕時還拍過裸照。儘管年齡差距大、性格南轅北轍,錢德勒認為這段婚姻「幾近完美」。《郵差總按兩次鈴》作者詹姆士‧凱因也承認這對夫妻是「好萊塢最快樂的璧人」。

「照顧西西是他生活的動力來源」,1932年錢德勒酗酒曠職被公司開除,開始寫短篇小說,七年後長篇《大眠》出版,聲名鵲起,隨後到好萊塢當編劇。婚姻遭遇的各種問題是錢德勒創造馬羅的主因,「他的工作是呵護一個無助脆弱的女子,自認是她不求回報的騎士」,這正是馬羅給讀者的印象。錢德勒基本上是浪漫派,不像冷硬派推理開山宗師漢密特對社會問題與政治貪腐嚴詞批判。比起入世的漢密特,錢德勒更像費滋傑羅,透過馬羅光明/黑暗的雙重個性,映照自己人格的分裂。

1954年錢德勒出版《漫長的告別》,西西久病離世。喪妻後備感孤獨、壓抑,小說家沉迷酒鄉,寫作中斷。隔年他自殺不成,開始和女經紀人及女祕書交往,連《1984》喬治‧歐威爾的遺孀都對他大表好感。

費理曼新書中最勁爆的發現,是錢德勒到死都未承認他的同性戀傾向,她注意到「馬羅對女人不感性趣」,七本小說中「有六本凶手是女人」。傳世經典《漫長的告別》中,「毫無疑問,馬羅愛上酒鬼藍諾士」。她一口咬定:「錢德勒小說散發的同志氣味,比廉價刮鬍水還濃烈。」

費理曼還觀察到:「錢德勒淋漓寫盡洛杉磯,因為他由諸多面向瞭解這個城市,一種全新的美國式孤寂在這裡誕生。人們發現自己被放逐到天堂,在豐富而極端的富裕中孤獨。這是馬羅的孤寂──揮之不去的疏離感,遠離原鄉、家庭和根。」為寫新書,費理曼走訪錢德勒在南加州所有住處,工程浩大,因為錢德勒搬家不下二十次,「列出的地址清單有如流浪者的聖歌,彷彿尋找一個家漫長的朝聖儀式。」她到錢德勒混跡的酒館喝同樣的雞尾酒,「感覺不像自己」。

或許是移情作用太過投入,費理曼甚至以小說筆調寫下錢德勒臨終的傷感:「我是個沒有家的人……到現在還是。」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