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1 23:24:22 | 人氣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西風的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風的話
【聯合報╱徐祁蓮】
2008.02.11 01:19 am
 

在古典的希臘,「東風」(Eurus)名不見經傳,「西風」(Zephyrus)帶來和煦的春日。這是一個以血祭求西風的故事……

孔明在《三國演義》裡給猝病的周瑜下了一個心理醫生的診斷:「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逢隆冬,哪有東南風?孔明於是築壇做法,三更時分果然風聲響,旌旗動,霎時東南風大起。火攻之計得逞,曹軍大敗。這場東風,無論是否真的在兩千兩百多年前颳過,但在神州之民的心中,已成為比歷史更真實的文化傳統。

三千二百多年前,也就是青銅時代後期,愛琴海邊發生了一場大戰。為了奪回人間第一美女海倫,希臘各幫的聯軍由邁錫尼(Mycenae)國王阿伽門農(Agamemnon)統領,東渡愛琴海攻打特洛伊。苦戰十年,最後攻下特洛伊。雙方死傷慘重,希臘的阿基里斯(Achilles)和特洛伊的赫克托耳(Hector)成為不朽的英雄形象。

這場戰爭真的發生過嗎?特洛伊是在如今的土耳其嗎?邁錫尼考古遺址曾是阿哥曼農的皇宮嗎?這些問題如今仍無定論,很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確鑿的證據。但是荷馬的史詩《依利亞德》(The Iliad)和《奧德賽》(The Odyssey)卻使「特洛伊之戰」成為西方最有名的戰爭!諸神駕著戰車親身上陣助戰,戰神竟然被英雄刺傷;阿基里斯刀槍不入,但不幸有個凡人的腳跟;海倫美如愛神,卻總是神不守舍,有心無肺;奧底修斯(Odysseus)智勇雙全,戰後歷經千山萬水回到家裡與妻團聚。這些故事誰人不知!雖然荷馬是誰、這兩部史詩是否一人所作亦無定論,但應可確定的是詩人在希臘語的世界裡到處說唱,風靡聽眾。《依利亞德》和《奧德賽》史詩後來隨著希臘文化在歐洲消亡千年,故事片段地被轉述流傳。直到十五世紀後期,史詩才本著由中東學者保存下來的集子印出,再度風靡世人,直到如今,仍繼續塑造西方人的性格與情操。

雖說「特洛伊之戰」打了十年,《依利亞德》說的卻是發生在第十年一個短短的七天裡的故事。有許多環繞著這場戰爭的傳說沒有呈現於這兩部史詩裡,後人將其綴連起來,把「特洛伊之戰」變成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一個青銅時代的故事,以犧牲處女開頭,以犧牲處女結尾。

依據其中一個傳說,希臘聯軍曾出征兩次。第一次出征,遇上颶風,航道發生錯誤,到了另一個城(離特洛伊的考古遺址並不遠),攻下以後才知道並非特洛伊!大軍只好拖曳回航。第二次已是八年之後,上千的聯軍戰船由各方聚集在奧利斯(Aulis)港口待發。奧利斯海灣在雅典的北邊,夾在半島與一個狹長的離島之間,本適於泊船,此時卻突然颳起狂嘯的北風,船隻久久不能啟航,大軍開始煩躁不安。這就是第一場處女犧牲的背景。

在古典的希臘,「東風」(Eurus)名不見經傳,「西風」(Zephyrus)帶來和煦的春日。這是一個以血祭求西風的故事。

先前有兩隻老鷹,一白尾、一黑尾,俯衝而下,抓住懷胎的母兔,連母帶子血淋淋的啄食腹中。大軍的先知為此解讀。這二隻鷹是阿伽門農與梅納勞斯(Menelaus)兩兄弟,表示這次遠征將勝利攻下特洛伊。但狩獵女神動怒了,她是一切幼小動物的守護神,最恨老鷹,稱牠們為父親宙斯的「有翼的狗」。她對宙斯沒辦法,只好間接報復於受宙斯寵愛的阿伽門農,這狂嘯的北風就是她請來的。要狩獵女神息怒必須犧牲阿伽門農的愛女伊菲姬奈亞(Iphigeneia)!

阿伽門農左思右想,難下決定。但大軍眼睜睜等著處女的血來換取和煦的西風,以揚帆東渡。不聽先知的話,就打不成這場仗,就不能燒殺擄掠。最後他心一橫,做下傷天害理的事:

她乞求神,她哀號「父親」

她無邪的青春,領袖們,

一心要打仗,對這全不理會;

祈禱過後,她的父親就命執事者

把她舉起,像一隻羊

臉朝下放在祭台上

——當她無助地匍匐在父親的袍裾

巾帶勒緊她柔和的嘴角

以防發出

任何對家族的詛咒。

她只能無聲地等著;

當她番紅花染的黃裳拽地,

射向每一個犧牲她的人

是她可憐的目光,

像畫中的人

想要出聲說話,

因為她常在父親的家裡為他們歌唱

在男人的華美的大廳裡;用她未受褻瀆的處女清純的嗓音;

當她摯愛的父親三灑祭酒,她就傾心地

唱著阿波羅歡樂的讚歌。

(阿奇里斯悲劇《阿伽門農》214-233行,作者由英文轉譯)

犧牲伊菲姬奈亞的故事被許多名家寫成劇本。希臘悲劇的三大家阿奇里斯、索福克里斯,和歐里庇得斯都寫過《伊菲姬奈亞在奧利斯》。可惜只有歐里庇得斯所作留傳下來,就連這也是未完成作品,由後人續就。因為阿伽門農家族的歷史故事牽連廣泛,如在《阿伽門農》中,其他悲劇也常有描述犧牲伊菲姬奈亞的這一段。它們的情節都有一些出入,由於取材自不同的傳說,也由於作者的取捨與創造。最重要的在於阿伽門農是否親自主持犧牲儀式,還有伊菲姬奈亞是否被狩獵女神在千鈞一髮之際用一隻鹿取代了,類似《聖經》中上帝命亞伯拉罕犧牲兒子以撒來考驗其信心的故事。後來歐洲的名家包括拉辛和哥德也各用伊菲姬奈亞的故事寫過自認得意的劇本,但是它們的情節趨於複雜,思想感情屬於作者的時代。

我還是最喜歡阿奇里斯悲劇《阿伽門農》裡犧牲伊菲姬奈亞的一段,阿伽門農親自把女兒送上祭台,伊菲姬奈亞也無《聖經》中以撒那麼幸運。像一把青銅鑄的刀,古典而沉重,靠的是砍下的力量,而非鋒利的刀刃。

【2008/02/11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跟幫傭一起睡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赴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