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6 23:46:52 | 人氣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印度離散文學的失落與傳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印度離散文學的失落與傳承
【聯合報╱傅雋(清雲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2008.03.16 02:40 am
 
《繼承失落的人》
姬蘭‧德賽著/李維拉譯
遠流出版公司

圖/聯合報提供

 

 

 

 

 

 

 

 

 

 

 

 

 

 

 

 

 

 

 

 

 

 

 

評《繼承失落的人》

姬蘭‧德賽著/李維拉譯
遠流出版公司

姬蘭‧德賽(1971-)歷時八年的力作《繼承失落的人》得到2006年度曼布克獎,成為該獎項最年輕女性獲獎人。縱然印度已歷經脫胎之變,擺脫刻板成見,諸多指標數據皆賦予這個蛻變新興國度無限樂觀,然《繼承失落的人》描繪的印度卻依舊沉浸在赤貧荒謬之中,讀者不禁好奇:何故德賽筆下印度仍呈現如此不堪的景象?她究竟想藉此印度離散的故事承載寄寓些什麼?

故事由退休老法官賈穆海的寧靜山居歲月突然被外孫女賽伊的投靠攪和大亂開始,德賽繼而鋪陳懷春少女和數學家蓋安陷入熱戀漩渦,蓋安同時還捲入尼泊爾分離運動,國內蜩螗不安應和著西方大都會移民「影子生存」的困境,在層層環扣的敘事裡德賽將殖民與全球化對第三世界的剝削、女性及移民遭受歧視的憤慨表達無遺。

《繼承失落的人》亦鑿刻印度離散經驗的失落和傳承。德賽表達對前輩印裔離散作家的敬意,首先是對她的母親,同為傑出小說家的安妮塔‧德賽,例如書中賈穆海和賽伊的祖孫關係與安妮塔《山中烈火》的祖孫關係互相輝映,曾祖母避居山林,潛藏在蟲魚鳥獸的大自然中安享晚年,拉卡的現身正是打破安詳山居的一把烈火。姬蘭一方面傳承三度入圍布克獎決選名單安妮塔的文采,更積極開拓印度離散文學和國族想像的深度,且在時間往復和敘事穿梭裡緩緩汩出深刻的人道關懷。另一方面,在疊字的頻繁使用及令人發噱捧腹的效果也直逼魯西迪;畢久在紐約顛沛流離的苦難酷似奈波爾〈眾人之一〉的描寫,奈波爾對印度現代文明空轉的失落亦可在本書找到迴響:「每一次回來你都以為會有什麼改變,但總是一樣。」

敘事形式上時間的跳躍與內容對漂泊失根的刻劃匹配得宜,更令人不敢小覷德賽的用心。賽伊是印度和蘇聯冷戰時期太空合作計畫下的孤兒,雙親在太空實驗爆炸中罹難,孤老相依為命卻是連串不安的序曲;賽伊的出現召喚賈穆海過去對家庭妻女的失責,在獨立前他為成就個人拋棄雙親妻女遠赴英倫,如今賽伊的投靠也算是他對過去愧疚的贖罪。失落也表現在身分認同上,姓名的變異是離散身分認同危機最直接的表現,凸顯跨越疆界追求夢想實踐的特殊生命經驗,老法官既是賈穆海‧波帕拉‧派特爾同時也是詹姆斯‧彼特‧派特生,畢久的印裔老闆叫哈里希,也叫哈利。讀者記憶猶新,在奈波爾《半生》中,威利問其父為何自己名字裡有毛姆?而鍾芭‧拉希莉《同名之人》裡葛果里生命也和俄國大文豪糾結難解。這難道是跨越文化國界追求理想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若此,所有英美化的印度人共同承擔的命運豈不剩下「失落」? 穿梭文化疆界的迷失和另闢新徑的快感是否大於失落感?德賽和獲獎的事實巧妙將「失落」翻轉為「成就」的傳承。

在《繼承失落的人》敘事情境裡,「失落」還意味著辨視敵我能力的錯亂,小說家暗批相煎太急的印巴手足和宗教長久以來的緊張關係,承平時期比鄰而居的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一旦戰事紛起,可輕易提起刀槍瞄準彼此。動盪四起的年代,權勢洗牌,司法降格,軍權黷武,放在後九一一的情境下,德賽質疑唱高調的多元文化論無力面對今日移民的處境,並譴責極端民族主義鼓吹讓悲傷過去,仇恨留下,提煉出更純粹的族群仇恨,並不能解開歷史的結。錯亂也精準地顯現在同時為返家的陌生人和飄零的異鄉人何處為家嚴重的失落感上,德賽細膩刻劃畢久考慮由飽受歧視的曼哈頓返回噶倫堡的情感掙扎,將離鄉遊子返家熱切情緒煽燃到沸點後,卻也毫不留情地一盆冷水潑熄。返鄉路崎嶇,畢久在踏進卓奧友大居前被劫匪搶奪一空,半生的累積轉眼只剩內衣褲,在一百八十度逆轉的劇情裡,德賽將敘事遠鏡頭聚焦在相擁而泣的老廚師和畢久父子身影上淡出,留給讀者無盡的反芻空間。

【2008/03/16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