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9 21:31:35 | 人氣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投名狀》:僅僅足有血性的警示是不夠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投名狀》:僅僅足有血性的警示是不夠的
溪印 / 2008-02-28

  

  中國電影曾有過豪邁的血性——《黃土地》、《紅高梁》和《一個和八個》,充溢著男人的熱情和壯懷激烈,它久違了,就像是消失的地平線。於今我們在銀幕看到太多的雜耍、庸俗和無病呻吟,我們文化血脈中的情懷和風骨卻難得一見。

  《投名狀》重述了我們文化中古老的精神氣質(影像風格),為此,我感概 。

  難得是慘烈的戰爭場面,那鏡頭中遊蕩著富有質感的硬朗和凝重,我深知其拍攝的艱難,創作者 如 沒有一如片中的激情和血性,拍下這樣的電影是難以想像的,可它畢竟隆重登場了,一掃影壇的萎靡不振,這是一個啟示,中國電影將再造雄風。

  陳可辛此番攜《投》片而來,其壯志不已的雄心通過他的影像風格得已高揚,完全不再是《甜蜜蜜》中那位在情感的高地中纏綿低迴的陳可辛了,他像是一個怒髮衝冠的大漢,瞪著一雙充血的眼睛,血脈賁張地要鞭撻我們文化肌體中被神話的兄弟之“義”,他是一位批判者,因為他在現實的困境中發現了那個神話的衰落,於是他以《投名狀》的名義,擲地有聲的發出警示之言。

  正是在此意義上,我以為這種反向的警示恐與藝術的理想相悖。

  藝術的理想的確建立在現實的懷疑和批判上,一個偉大的藝術精神永遠是觀照著在俗世中浮沉的人類,和掙扎的人性。藝術家當然有責任透過的世事表面的肌理,去發掘其中的內蘊。我們必須追問,《投名狀》中所揭示的兄弟之義的淪落和衰亡是否是一種當下的現實----任何一個值得稱道的藝術作品,不管它題材源於何處,它所真正要揭示的必定是當下的現實。回答幾乎是肯定的,我們的民族正在遭遇前所之未見的巨變,於此同時,我們源自傳統的人倫關係也在重組與裂變。

  中國文化中“五倫”之一“兄弟有義”在這裡被質疑,並以慘烈的劇情予以抨擊,這種表象的警示或許能滿足創作者一時的激憤和哀慟,但它傳達出的當頭棒喝卻恐怕會功虧一簣,原因很簡單,當背信棄義成為一種潛在的成功者的“規則”,並流行於世,成為常識,這種動用慘烈影像的警示提供的僅只是一個提醒,而非批判。

  批判必定來自於現實的缺失,當“ 道義 ”----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古老的傳統在今天,被國人遺棄乃至踐踏之時,在影像中予以痛心疾首的高揚或許將是一種基於當下的批判。

  藝術的品格及精神需要重塑失落的傳統,並重建理想,儘管現實中的我們可能在身不由已的迷失,乃至茫然無措,但理想,依然是我們心中燃燒的永不熄滅的火炬,它將引領著我們,在傳統與現實紛擾的夾逢中尋找一條可能的途徑-----但保持和發揚傳統優質文化品性的同時,如何與當下的現實取得一種合諧和默契的確是一種困擾,這也是藝術的一種責任,它需要在現實“ 道義 ”精神嚴重缺席的前提下,再次重申它的立場----我們拒絕傳統價值的分崩離析,我們通過藝術要接續歷史的血脈並重塑傳統的正義。

  因此,僅僅具有血性的警示是不夠的,雖然我們面對的《投名狀》僅只是一部商業電影,它無須承擔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但隱埋在這部歷史大片中的主題卻是整個劇情賴以維繫的支撐點,甚至它悲劇性的結局亦要給人以警示,這就必然涉及到對傳統精神的認知,必然涉及到在這種認知中創作者的價值指向----因為“刺馬”這個來自清末的故事,它的撲朔迷離已為後繼的創作者提供了無限的虛構的可能,它可以經由兄弟之義,通達用鮮血凝結成的友情和友誼,義重如山,在中國傳統的歷史個案中不乏這種義薄雲天的故事:當然,也可以通過一如《投名狀》這樣的故事,兄弟反目為仇,兵刃相見,解構兄弟之義。

  但我仍然希望,即便處在現實的困擾中,我們仍然可以在藝術的聖殿中寄托我們的理想,再建我們理想的王國,拒絕現實的淪落,拒絕對彌足珍貴的傳統價值的解構。

來源:新浪網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