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19 14:58:16 | 人氣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當代人心思潮》化世與益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代人心思潮》化世與益人 
 
  2007/9/1 | 作者:◎星雲大師
 
 
  編按:自國際佛光會創會以來,創會會長星雲大師在每次世界會員大會上的主題演說,不但做為佛光會員修持的德目,更對道德日漸沉淪、人心不安的社會投注一渠清涼。本報特選已結集出書的《當代人心思潮》闢此專欄,精刪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回顧過去十五年來,所有佛光會員分佈在世界各地化世益人,不但在生活中參與奉獻,增加很多宗教體驗,同時也為自己與社會寫下無數的歷史,因此今天在這裏首先要對大家表示由衷的讚嘆,同時藉由這次的因緣,提出「化世與益人」,做為今年大會的主題,也是表示對各位佛光會員的一份期許與希望。

談到「化世」與「益人」,我想到自己這一生,從十二歲出家以來,心中始終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為了佛教」。

「為了佛教」,雖然從小就在叢林裏過著清苦淡泊的歲月,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或委屈。為了佛教,我出家;為了佛教,眼看著同道中有人熱衷於供養優渥的經懺事業,但是我一點也不心動,因為「為了佛教」我立願將來一定要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甚至為了佛教,儘管年輕時就不斷有一些來自教內教外的誘惑,但是我都斷然拒絕。

所以,今天我僅針對「化世與益人」這個主題,提出四點意見,希望大家未來都能朝此「化世益人」的方向努力。

一、以自覺健全來化世益人

佛教是個重視「覺悟」的宗教,不只佛陀本身因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而成就佛道,就是佛陀所說的教法,無非也是為了引導有情悟入佛的知見,讓眾生「覺佛所覺、悟佛所悟」而能與佛平等,所以學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開智慧,求覺悟。

所謂「覺悟」,「覺」就是證悟涅槃妙理的智慧,「悟」就是生起真智,反轉迷夢,覺悟真理實相。學佛雖然是要向佛陀學習,但是「覺悟」必須要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有了自覺,才會努力想方法去克服這許多的煩惱妄想,才會發心健全自己,才能獲得自在安樂,如果自己不懂得自覺自悟,即使佛陀慈悲,也不能幫助我們自覺覺他,不能幫助我們開悟成佛。

中國的禪門一直很著重「自覺」,凡事要靠自己去參,不能說破。當初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迦葉尊者靈犀相應,破顏而笑,於是佛陀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禪因此就在「拈華微笑」、師徒心意相契的剎那之間流傳下來,這就是「自覺」。 「自覺」就是一種自我教育,佛經講:「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就是自我教育。《佛遺教經》說:「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咎不在導;我如良醫,應病與藥,汝若不服,過不在醫。」自己不覺,不但佛陀幫不了我們的忙,即使佛教的出版品多如汗牛充棟,佛教的大藏經再怎麼精闢的闡述般若真理,都不能幫助我們覺悟,一定要自我閱讀、深入經藏,透過聞思修才能自覺自悟。關於如何自覺健全?下列的問題可供大家自我審查:

(一)我對皈依三寶的信心具足嗎?

(二)我對受持五戒的觀念清楚嗎?

(三)我對因緣果報的見解正確嗎?

(四)我對自己的服務助人真心嗎?

(五)我對護持正法的方式正確嗎?

(六)我對參與活動的心地清淨嗎?

(七)我對佛法的進修日有進步嗎?

(八)我對佛法道理有融入身心嗎?

以上八點,如果你都有正面而肯定的答案,就表示你有自覺,證明你對佛法的信心堅固,你在學佛的道路上也會自我健全。

二、以發心動力來化世益人

《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心發,則佛道堪成。」發心就是開發我們的心地,佛教將「心」比喻為「田」、為「地」;田地不開發,就無法播種;心地不開發,也無法長養菩提。

講到「發心」,十五年來的佛光人,大家在國際佛光會這個教團裡,以自己的行動,表達今日廿一世紀的佛教徒全部都動員起來了,大家都懂得要走出自我、走出家庭,進而走入社會來與大眾結緣、聯誼、東西方相互往來、洲際之間彼此互動。這樣的情誼交流,帶動了佛法的傳揚,促進了人際的和諧,這都是由於各位的發心所產生的動力而成就。

發心的力量真是微妙,例如:你發心吃飯,飯菜不但可以吃飽,而且味道更加美妙;你發心睡覺,覺會睡得更加甜蜜、更加安然。只要一發心,所做的事情,品質就都不一樣了,正是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們究竟要有什麼樣的發心呢?茲提供幾點方向如下:

(一)我們要有「慚愧自己所學有限」的發心:比方說很多的文學典故我不懂,很多的科技常識我不知道,很多的哲學理論我不明白,甚至於做人處事的道理我都不健全,因而感到慚愧。因為慚愧自己的才疏學淺,才會激勵自己發心學習。

(二)我們要有「慚愧自己能力不足」的發心:譬如我做事不周全,我教書不能盡職,我領導人不盡圓滿;因為慚愧自己的無能,因此要發心增強自己的能力,以便更能擔當,更能負責。

(三)我們要有「慚愧自己心地不淨」的發心:例如心裏常常充滿貪瞋煩惱,常常有侵犯別人的意念,常常心懷陰謀詭計;因為慚愧自己心地不清淨,因此要發心來改善自己、淨化自己。

(四)我們要有「慚愧自己善念薄弱」的發心:譬如自己慚愧不能常常心存善念,不能盡心盡力廣做善事,所以今後要發心多做一點善事,多布施一些善財,多帶給別人一些歡喜。

此外,我們尤其要開發如海、如空、如地、如性的真心: 

(一)開發如海的真心:大海蘊藏了無限的寶藏,大海的資源,往往可以成為國家的財富,所以各個國家都要保護海域,就是保護國家的資源。我們的真心也像大海一樣,蘊藏著慈悲、菩提等豐富的寶藏,所以要開發他。

(二)開發如空的真心:所謂「心如虛空,量周沙界」,虛空裡有日月星辰、雷電雨露,容納宇宙萬有,我們的心也如虛空,充滿了無窮的寶藏要經過開發,才能找到寶。

(三)開發如地的真心: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人類不但靠天吃飯、靠海過活,而且靠地維生。我們的心也如大地,埋藏著佛性、真如等無限的寶藏,懂得開發心地,才能讓寶藏出土。

(四)開發如性的真心:當我們開發了如海的真心、如空的真心、如地的真心以後,如果能再開發自己的性天,就能發掘自己的真如自性,就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了。

本文節錄自《當代人心思潮》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詩主義》木棉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當代人心思潮》化世與益人(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