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1 01:14:22 | 人氣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校園雜感◎歐宗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校園雜感◎歐宗智

 

 刊載日期:2008-05-23  

 

 

 (一)大學生今昔

推動教改以來,增設不少綜合大學,專科學校也一一升格為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於是大學錄取率越來越高,幾乎人人有大學可讀了。結果,大學生程度也越來越差,頗受社會各界詬病。

六○年代以前,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大學聯考金榜題名,猶如「光宗耀祖」,做為大學生的父母是很風光的。記得大學時代,大二放寒假,全班應一位來自宜蘭頭城的同學之邀,前往其家鄉一遊。沒想到遊覽車尚未抵達,已聽見左鄰右舍燃放鞭炮,震天價響;下了車,不但看到歡迎嘉賓的紅布條,鎮長、縣議員、鎮民代表、里長等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亦至現場和同學們熱情寒暄,直說當地第一次同時看到這麼多位大學生,讓大家受寵若驚。只見同學那位務農、淳樸的父親,神采飛揚,得意非凡,臉上的笑容就跟冬陽一樣燦爛。

回想昔日大學生之「物以稀為貴」,處處受到禮遇,反觀如今大學生的「氾濫成災」,再也神氣不起來,今昔形成強烈對比,能不感慨萬千嗎?

(二)學生的貴人

  教書這一行,賺不了大錢,但若因自己的輔導,幫助誤入歧途的學生「回頭是岸」,完成學業,改變一生,這種成就感則是從事其他行業所難以比擬的。不過,享受這種成就感之前的過程,必然十分艱辛。

站在杏壇之上,要有「一定會被學生罵」的心理準備,只是早晚之別罷了。求學時,老師在課業或生活上認真要求,難免和學生造成摩擦,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就會在背 後詈罵 老師管得太多,儘管如此,學生畢了業,懂事了,自然而然能夠體會老師的愛與苦心,然後心存感恩。反之,在校期間,老師在課業或生活上未嚴格要求,師生看似相安無事,實則彼此間似乎欠缺了什麼,等到畢了業,沒考得滿意成績,或是養成不良習慣,這時便會埋怨以前的老師不負責任了。由此看來,要「先被歡迎後被討厭」,還是「先被罵後被懷念」,答案不是很清楚了嗎?

身為教師,應該上好每一堂課、關心幫助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指引的明燈、學生的貴人,以此來自我期部B相互勉勵。

(三)生活即教育

現在,學校教育向「智育」傾斜的現象,未因教改而消弭,是以迭遭各界批評,且釵h學生價值觀偏差,只知追求考試高分,對於生活常規往往忽視。

以中小學生最常見的缺點│隨地亂丟垃圾為例,教育界流傳這樣一個笑話,頗讓人深省。某位校長陪同外賓參觀校園,由於學生平時生活習慣不佳,致地面留有紙屑等垃圾,學生卻視而不見,校長感到尷尬,連忙彎腰撿起垃圾丟入桶內,未料學生不知趕緊幫忙,反而袖手旁觀,指著其他地方的垃圾,說:「校長,這兒還有呢!」此情此景,怎不教人啼笑皆非!學校生活教育之失敗,由此可見。

教育乃百年大計,切忌急左韺Q,要求立竿見影;應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從生活中的每一環節,一步一步做起,細水長流,持之以恆,方可顯現幼纂C美國哲學家暨教育家約翰‧杜威主張「生活即教育」,此誠教育之真諦也,有心的教育工作者當奉為圭臬。

(四)五育均衡發展

教育當局積極於各級學校推展「體適能」活動,最近更將「體適能」成績列為高中申請入學的審查項目之一,引起以進入名校為目標的學生與家長們的心理恐慌。此一「創舉」,反而突顯學校體育歷來之未能落實。

長期以來,「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流於口號、形式。其實,早在春秋時代,孔夫子辦教育就注意到均衡的重要性,是以課程安排有所謂的「六藝」,亦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有動態也有靜態,有課堂講授也有戶外教學,有學術研究也有精神陶冶,堪稱多樣化。而精通六藝者,謂之「君子」。又,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 後 君子。」(《論語‧雍也篇》)也就是說,質樸超過文采,就是粗野;文采超過質樸,就是浮誇。外在的文采和內在的質樸配合得當,才稱得上是君子。換言之,外在與內在二者要兼顧,文采與質樸更須取得和諧統一,這也是教育獲得均衡發展的結果。此一理念,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重視。※

 

來源:更生日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老人會◎黃昌彬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老得太快聰明得太慢◎洪彩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