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彥伶】
所謂「尿失禁」,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定義是--不想尿尿,或沒去解尿時,卻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尿液不由自主漏出來,並會影響個人的生活作息或造成衛生上的困擾。所以,舉凡老年男性突然有尿意,卻在來不及走到廁所時就尿出來(即急迫性尿失禁),或女性大笑、臨時打個噴嚏,走路走快一點,提重物腹壓增加,就發現褲底濕了一大片(應力性尿失禁),以及睡覺時突然被尿濕床單嚇醒(尿床)等等,都屬於尿失禁的現象。
處理不好,容易感染
女性患者多半會用護墊,較常因為護墊或內褲沒有及時換掉,因悶熱引起局部感染,如頻尿、解尿疼痛,或臀部皮膚發生濕疹,皮膚紅腫又嚴重搔癢。
而男性因為是突發地尿急性失禁,因此通常不會用護墊而漏尿在褲子, 除了味道很重外,還多半因為攝護腺肥大或是曾發生中風或巴金森氏症引起的神經性膀胱病變,所以容易有儲尿與排尿的問題,這和長期臥床的尿失禁患者一樣,如未及時處理往往造成逆行性感染,從膀胱炎到嚴重的腎盂腎炎都可能發生,若又有餘尿殘留膀胱,長期下來也會讓尿液逆行至腎臟,造成腎臟水腫與腎衰竭。
男女狀況大不同
尿失禁分成5種,第1種是應力性尿失禁,第2種是急迫性尿失禁,第3種是溢流性尿失禁(膀胱收縮不全造成餘尿過多所致),第4種是是反射性尿失禁,第5種是尿液會自己外漏的全程性尿失禁,即真正的尿失禁。
男女尿失禁的種類有頗大的差異。女性的尿失禁約有8成是應力性尿失禁,只要腹部有出力的動作,像咳嗽、跑跳、彎腰或蹲、笑等,尿就會滲出;而男性的尿失禁則多半是急迫性尿失禁,臨床上50歲以上的男性除了考慮攝護腺肥大外,男、女性也都必須考慮「膀胱過動症」的可能,因此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女性尿失禁治療
1.加強骨盆肌肉群收縮運動,減少腹壓增大行為
黃世聰表示,因為尿失禁求診的多半是男性,其實女性的尿失禁只要求醫,也有藥物或是運動可以幫忙。如果很輕微,可以避免引起腹壓增大的行為,如搬重物等,並進行加強骨盆肌肉群收縮運動,強化肌肉的力量,將有助於控制漏尿的問題。
2.藥物、電刺激骨盆腔底肌肉,配合凱格爾運動
若是只要輕微咳嗽或上下樓梯就會漏尿,或頻尿、急尿等,則可用抗類交感神經的藥物,強化尿道閉鎖功能,但缺點是容易口乾舌燥及便秘,因此要多攝取蔬菜水果。另外,像是進行凱格爾的骨盆腔運動,利用自主性的收縮肛門、陰道及尿道旁的肌肉,強化整個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有助於控制漏尿的問題,若無法有效進行運動,也可透過骨盆腔底電流刺激法刺激骨盆腔底肌肉收縮,增加強度。
3.手術治療,簡單又有效
而更嚴重的應力性尿失禁則要手術治療。黃世聰表示,目前女性應力性尿失禁治療一改複雜的膀胱懸吊,而以人工肌膜置於尿道下方支撐進行尿道重建懸吊,不僅簡化手術過程,傷口及復原時間都縮短,倘若還有疏漏,可以再加上注射脂肪或膠原蛋白,抑或是玻尿酸等進行第二線補救,都可以得到很滿意的效果。
男性尿失禁治療
1.攝護腺問題用藥物或手術,傳統電刀或雷射各有所長
中年男性尿失禁的分成兩種,攝護腺肥大、神經退化引起的神經性膀胱。攝護腺肥大的治療第一線是藥物治療,若藥物無法控制,症狀嚴重到尿滯留或發生併發症時,可考慮手術。黃世聰表示,傳統電刀手術就有很好的效果,也有健保給付,但若擔心出血或恢復慢等問題,也可以考慮高溫治療或雷射治療,降低手術出血也能快速恢復,但必須自費數萬元。
2.神經退化,藥物搭配自助導尿
藉由藥物強化患者對尿意的控制,通常也有不錯的效果;另外,如果發生尿滯留或餘尿太多,則必須搭配自行自助導尿,以減少併發症產生。目前也有醫師嘗試用肉毒桿菌或膀胱灌注藥物等方式治療。
改變飲食排尿習慣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生活習慣的配合也很重要。黃世聰提醒患者要少吃冰飲,並少喝咖啡和可樂等刺激性飲料,因為這些食物都很容易引起頻尿。另外,也要保持定時上廁所的習慣,固定每2.5小時到3小時解一次尿,但也不可超過4小時以上的憋尿,同時不要太密集
上廁所,以免反而變成習慣性膀胱過動。
輔助用品,提防外漏
針對極輕微的尿失禁,女性可使用吸收力較好的衛生護墊並經常更換,若滲尿較多,為避免尿騷味「走漏風聲」,建議選擇添加抗異味及防菌功能的尿失禁護墊,可避免尿味外漏。
而男性除了嚴重者有紙尿褲外,也有尿套可以輔助,目前上市的男性尿套和女性護墊類似,但符合男性排尿方式設計成三角形,可從前部包覆到後側,採合身剪裁,穿著內褲也能使用,還能抑制異味。
【常春月刊3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