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21 15:41:05 | 人氣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葉克膜徒增痛苦 居家安寧 助癌末者享受生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葉克膜徒增痛苦 居家安寧 助癌末者享受生活
2008年07月21日蘋果日報
近日台大醫院發表急救儀器「葉克膜」的使用成果,稱可提高1倍存活率,但醫師擔心恐會衝擊器官捐贈、安寧療護的推廣。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指出,對於末期病人,器官已衰竭,存活期有限,盲目堅信「葉克膜」只會延長病人痛苦。安寧療護的推行在於讓患者免於接受危急時的痛苦醫療救治,在身、心都較舒服的狀態下離世。報導∕實習記者黃羨桐 攝影∕施偉平


 

先了解
安寧療護不是等死
姚建安醫師指出,安寧療護目前在國內有專責病房照顧、居家療護、各醫療科共同照顧這3種型式,其中又以居家療護最能符合國人想在家善終的觀念。他強調,安寧療護不是等死,而是在可預期的末期症狀發生時,免除病人痛苦以及減少親屬心理衝擊,若發生像是溺水、車禍等突發狀況時,仍會給予急救。另外,姚建安醫師推薦大家參考近期兩部電影如《一路玩到掛》、《東京鐵塔》,可了解對於死亡的恐懼其實能更樂觀面對。《一路玩到掛》中兩位男主角在癌症末期沒有接受痛苦醫療,而一起去環遊世界、實現夢想;而《東京鐵塔》中生性樂觀的老母親,病危時仍掛念「還是家裡好」。

要知道


離世前在家療養
安寧居家療護是安寧療護的一種,比專責安寧病房照顧更能減少末期病患的心靈痛楚。病人能待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接受基本醫療照顧、癌症治療,儘量維持固有生活方式,更能坦然地接受死亡。而且在剩下的時間多與家人共度,可以長時間感受到家人的支持、愛護,家人也能在病人臨終前給予照顧。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莊榮彬醫師指出,安寧居家療護適合對醫療依賴比較少、進入穩定期、不想以醫療為生活主軸的末期病患,讓他們好好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而姚建安醫師指出,若要全面推展安寧居家療護,應先訓練足量的專業護理人員。


 


緊急情況優先入院
姚建安醫師強調,醫師會先確定末期患者病情隱定、能自我照顧及處理疼痛、非急性問題,才會容許出院作居家安寧療護,也能疏導醫院病床缺乏壓力。很多患者會擔心選居家療護等於放棄床位,萬一有事要住院又要重新輪候,姚建安醫師說:「病人若願意配合,他們在需要緊急住院時,會安排優先順序,即使沒有床位,也會安排到急診室暫留。」


 

醫護人員家訪治療
病人沒住院,不代表完全放棄治療。姚建安醫師指出,安寧居家療護以護理人員為主,平均每星期家訪1到2次,為病人作身體健康評估,確保病人健康良好;替病人護理褥瘡及插管的傷口,且會定期送藥及討論病人服藥的情形。另外,醫療人員也會提供電話諮詢服務,病患健康有問題還是可以跟醫護人員接觸,更會指導家人照顧病人的方法。


 
社工助家屬 面對悲傷
安寧居家服務團隊不單有醫護人員,還有社工協助病人申請經濟援助,莊榮彬醫師指出,接受居家療護的病人面對自己的死亡,有時比家人坦然:「社工主要加強對家人的支持,調劑病人與家人的關係,回顧彼此相處時的美好。」社工也會在患者離世後,繼續協助舒緩家屬悲傷,令他們儘快釋懷。


 

臨終安享天倫樂
莊榮彬醫師曾接觸一位患肺癌的老婆婆,雖已到達很嚴重的地步,醫師一般不會允許出院,但她吵著要回家,莊榮彬醫師認為繼續住院也無助於延長壽命,且可到她家去處理胸腔積水,於是讓她臨終前好好享受人生。出院後,她每天可以在家附近的田園散步,還有許多孫子陪伴,而為工作打拼的子女也因此重新凝聚在一起,家人關係更親密,他們都認為居家療護是正確的選擇,出院後3個禮拜老婆婆就安詳地往生。


 

提醒你


 

安寧各法因人而異
莊榮彬醫師認為,末期病患心態上若已接受死亡,病情進入穩定期,如肝癌患者有腹腔積水情況,只要每星期做1到2次引流,就沒其他治療,對於醫療依賴較少,醫療不再是「生活主軸」,最適合接受安寧居家療護,善用剩下的時光與家人相處。而安寧病房適合有嚴重疼痛及氣喘等急性情況患者,等症狀穩定後,再決定要住一般病房或居家療護。若患者對治療仍有期許或抗拒安寧療護,留在原病房接受安寧療護共同照護,由不同科別醫師至病房探視,比較適合。


可先簽署意願書
實行安寧緩和醫療,須有兩位醫師診斷是末期者,在病人清醒時簽「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昏迷時由家屬代簽,健康時預立亦可。簽署時要有兩位見證人,由「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保障末期患者安寧緩和醫療權利,醫生不顧病人意願作心肺復甦術會被罰。安寧療護目的為減輕末期病患痛苦,給予緩解性照護,且對末期病人臨終時不進行如插管、氣管外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等急救,讓病人安詳往生。意願書下載:http://www.tho.org.tw/xms/read_attach.php?id=232

 

家屬勿代替病人選擇
癌末患者家屬往往抱持著「能救就救」的想法,但急救過程帶來的痛苦只有病人才知道。姚醫師提醒,家屬不是患者代理人,病人與家屬的想法通常相反。他曾用假人向末期病患示範心肺復甦術,看過的大部分都寧願選擇安寧療護。
很多家屬有安寧療護等同等死的觀念,姚建安醫師澄清,安寧療護是兼顧身、心的照護,一面緩解症狀,一面協助病人面對死亡,醫療權利不會受影響,車禍等非因末期疾病引起的生命威脅,仍會做急救。


 

醫師說


護理人員不足
相對於醫院,居家的人手並不足夠,品質也難有保證,像台大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的居家護理人員,每個禮拜就要去照顧20多家病患,壓力較大,離職率也較高;外籍看護的訓練亦不足。


 
 
房子小難實行
通常是照顧人力較多、住家較寬敞的病人,會選居家安寧療護,所以像在嘉義等郊區,選擇居家療護的病患就佔了嘉義地區罹癌人口的3成多,但台北市房屋比較狹小,病床都未必放得下,所以選擇居家療護的比例較低。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