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27 00:07:38 | 人氣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心開蔓荼羅》愛別離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心開蔓荼羅》愛別離苦 
 
  2008/8/26 | 作者:鍾文音
 
  「若愛生時,便生愁蹙、啼哭、憂苦、煩惋、懊惱。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但為欲故,關在癡獄。」--《楞嚴經》

愛情,古今藝術家傾全力歌頌它,希臘詩篇:「儘管時間固執,我的愛情飢渴未了。」愛情和飢渴有關,飢渴又和欲求不得有關。環環相扣,於是愛情甜美的另一端是苦的。

但眾生皆問:「情是什麼?永遠是什麼?」佛家說:「情不重不生娑婆。」

愛情,就像在刀上舔蜂蜜。

也因愛情具有這樣的「甜蜜與傷害」特質,而成了人性裡最糾葛情緒的來源之一,所以學佛者最要去看破的就是情執。釋迦牟尼佛還是希達多王子時,第一個切斷的也是他的情執--愛妻愛子。

世間物,在我看來以愛情最磨人心智。新聞裡人與人的傷害,大多因情在作祟,人生的各種苦裡,以愛別離苦和欲求不得苦最為顯著,煩惱成苦,苦成沮喪惆悵或者消沉或者傷害。但可堪玩味的是愛情通常都是在還沒被征服前,大家渴望追求;有的人追求到手了擁有愛情了,卻也不懂珍惜。人性是一個極其獨特的心理結構,充滿著各種欺罔與假象。

因此我們必需明白不論我們如何追求與執著,這些都注定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成幻影。所以當我們若如是想,我們竟然為了幻影而心苦一生時,會不會就饒過自己也饒過別人。

所以,這世間被佛家稱為大幻境,「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顯教四處其實充滿著釋迦牟尼佛的「密意」。只要對眾生有益的都是妙法,何來顯密之分。

打破幻境的唯一方法是覺知,察覺微細的煩惱。

我們也常讀到:「煩惱無邊誓願斷」。

上師開示:「煩惱無法斷,只能轉。」

所有的經典都在「斷欲斷念」,唯獨般若部的(理趣經)經典是在家人必讀之經,因為此經典正是對於如何毫無遮掩地利用貪嗔癡來修行至菩薩地所做的一部大開示。所以其實不是去迴避貪嗔癡的存在,恰恰相反的是,看住那個存在,運用那個存在來「藉假修真」。

每回我說我執著時,我的上師常笑說,你還執著的不夠。如果你能夠把「開賓士當成開腳踏車般,那你就不執著了。」問題是我連賓士車都沒開過呢。我忽然明白,所以如果沒有執著過,又如何去了解什麼是執著。

沒有愛過的人,怎知愛別離之苦。避隱山林者,如何知滾滾紅塵中人之煩惱苦痛?佛法如果都在名相打轉而無法融入生活,或者只求個人修行,那是無益於當今眾生的。

所以說來也不是幻境有錯,而是我們應該利用這人間假境來修真心一如。

為何釋迦牟尼佛說要在人道成佛?而祂所示現的故事就是他在未開悟前也是一個歷經結婚生子的人,然後才從矇懂無知到明心見性。貪嗔癡慢疑也可以化為推波助瀾我們到開悟的彼岸動力。

所以五毒也可以是五蘊,應該視一切的逆境為增上緣,這才是積極的生活。所以有人錯覺佛家說幻談空,其實不是消極的什麼都沒有,相反地是在「擁有裡而不被那個擁有束縛。」所以這樣說來愛情與別離,或者財富與平淡,都不是問題,凡夫各取所好。若能對境練心,那麼我會說「一切的發生都是好的。」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蝸牛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 從101到白馬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